来源:中国企业家公众号
无论自建还是借助生态力量,所有企业都将离不开技术的加持。在这一波浪潮里,制造企业的全面数字化无疑是关键的一环。
文|《中国企业家》于静
编辑|周春林
头图摄影|邓攀
即将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将成为与厂房、原材料同等重要的生产资料,这个如今已经成为共识的观点,在八年之前并不被太多人重视。现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风口中的旋涡,席卷着大企业小企业进入它的领地。以传统行业大规模受益于数字化为标志,人类正在进入数据时代。
美的、海尔、工业富联、三一重工等率先走向转型升级之路的制造企业,在自身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后,不仅建成可以赋能其他制造企业的平台公司,也纷纷在2020年制定新战略;海螺水泥、东方雨虹、协鑫光伏等难以与数字化相融合的传统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解决了生产过程中显见的问题,为数字化的进一步渗透积蓄力量;随着阿里、拼多多、京东进一步抢占工厂,那些被遗忘在角落的企业,也纷纷踏上数字化战车。
从点到线到面,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8年之后,终于在2020年,进一步向下渗透到制造业的毛细血管之中。
先行者的新战略
美的、海尔、三一重工、工业富联是中国最早一批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企业,他们不仅带动了自身的数字化,也打造出可以赋能其他制造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2020年,他们依托新平台,制定新战略,不乏再造一个新企业的野心。
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互联网企业向传统行业渗透影响,美的于2012年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从最初的建设全面IT系统,到发布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Midea M.IoT,再到2020年发布工业互联网2.0美擎,转型八年来,美的投入上百亿元资金,不仅顺利度过行业萧条等危机,还为其在创新业务领域开辟了增长空间。
工业互联网是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基础设施和重要载体,海尔集团与美的同时开启向工业互联网的转型之路。转型的同义词为“变革”,海尔的变革之路充满痛苦:2012年,张瑞敏亲手将公司沿用数十年的科层制体系拆除,海尔培育多年的1.2万名中层人员被裁撤,代之以可与用户交互的“平台型”组织架构,也是从那时起,海尔开始在沈阳、郑州、佛山等地建设智能互联工厂。
美的与海尔的转型不仅赋能自身,它们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可以赋能其他制造企业。此前,美的工业互联网成果可以应用于40多个细分行业,服务超200家行业领先企业数字化转型;2020年新发布的美擎平台,由美云智数集合美的集团机器人、自动化、IoT等工业能力联合打造,可以为制造业提供知识、软件、硬件解决方案。海尔集团2017年4月建成的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卡奥斯,已聚集3.4亿用户、4.3万家服务企业和390多万家生态资源,赋能建陶、房车、农业等15个行业物联生态。
2020年,随着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进一步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基建建设,美的与海尔分别提出新的战略规划,工业互联网成为其中的重头戏,甚至有望托起一个新业态、新企业。
美的“二次重要转型”的内容是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未来三年,公司的目标是实现贯穿研发、制造、营销、售后的全价值链条数字化,孵化IoT生态、美云销、工业互联网三大平台,用数据驱动全价值链运营,从现在以卖硬件为主,升级到“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的体验。
海尔的最新战略规划则是以“人单合一”为基础,以卡奥斯、海尔智家等五大平台为依托,实现“4年5000亿元、再造一个新海尔”。
与美的、海尔类似,将自身发展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公司还有三一重工和工业富联。三一重工的转型也开始于2012年,由于产能过剩与存货压力,企业利润下滑,造成大规模裁员与人心浮动,三一集团决定拥抱互联网,通过技术推动转型升级。三一集团在2015年成功打造出基于Paas层面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帮助技术匮乏与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
工业富联成立于2018年,由富士康将集团旗下与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有关的业务切分出来而成。作为富士康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工业富联依靠富士康在制造经验、应用场景积累的工业大数据,建成了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2020年6月,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对外表示,工业富联未来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在多个技术领域和业务方向持续深耕布局。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果初现
尽管工信部的“两化融合”方案提出多年,但实践中发现,传统企业的人不懂互联网、互联网企业的人很难深入基层了解他们的需求,导致长期以来传统企业智能化处于国内制造业中下游水平。随着数字化进一步渗透,双方的融合打破了科技企业难以进入传统行业的偏见,他们正在携手讲述“鼠标+水泥”的新故事。
2017年2月,以中国电信安徽公司与海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5G工厂、智能制造、工业信息化等方面合作为标志,海螺水泥开始全面打造数字化海螺。
通过数字化改造,水泥企业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在2020年9月召开的世界制造业大会数字新智造分论坛上,海螺水泥分享了一组数据:能耗降低1%,电耗降低1.5%,劳动生产力提高20%,集团140条生产线因此产生了10亿元效益。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深入,2020年3月,海螺水泥将5G与4K技术应用于矿山爆破、矿车运输、厂区视频监控等多种作业场景,通过矿车、挖掘机等设备传回的数据,指导远程操作,有力支撑海螺集团水泥智能工厂创新升级。数字化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海螺水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无人控制。
2020年9月,工信部发布《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建材工业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全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与海螺水泥一样,走在建材行业前列的还有东方雨虹。
东方雨虹是以防水业务为核心的建筑建材系统服务商,2020年以来公司市值从500亿元突破到900亿元。在经济不确定时,创新与数字化成为支撑其进一步发展的内驱力。在智能化升级方面,东方雨虹积极布局,不仅推动公司打造出智能化仓储系统、智能工厂、未来工厂,而且在产品生产管理方面推出了“产品全供应链管理协同系统”,通过二维码,实现建筑材料从生产到施工过程的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
协鑫光伏是全国知名光伏材料制造商,他们在生产过程、制造结果等方面产生很多数据,但各种数据就像孤岛一样,不能联通,也不能分析,数字化改造无疑成为继续提升效率和品质的重要方案。2016年8月,协鑫光伏与阿里云签约,走向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之路,双方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造出协鑫光伏切片智能工厂。通过数字算法分析,阿里云为他们找出控制良品率变量的60个关键因素,并以此搭建出参数模型,做出分析预警,良品率仅仅提升千分之一,就可为其节省上千万甚至上亿元成本。
在所有巨大不确定中,数字化确定无疑。2020年9月在重庆召开的“2020线上智博会”上,马云说,本来三五十年才能完成的数字化进程,因为疫情大大加速,缩短为一二十年,“而人类全面进入数据时代的标志,是传统行业大规模受益于数字技术的转型升级。”
传统行业肉身沉重且体量巨大,缺乏科技基因的它们正在通过与科技企业的合作,逐步开启自身的数字化变革之路,逐渐解决了产品缺陷、加工时效、设备故障与安全等问题。而随着数字化的深入,这些显性问题解决之后,数字化也将渗透到无法被估量和预测的因素中。海螺水泥、东方雨虹、协鑫光伏等传统企业的探索,为数字化在生产制造领域的进一步渗透积蓄了能量。
中小企业拥抱数字化
除了先行者与大型传统制造企业,还有一部分企业,既没有实力搭建平台,也没有足够资金与科技企业合作,在数字化浪潮的裹挟中,它们同样需要变革。
比如产业链底端的制造业工厂,常常因为缺乏销路订单异常,而产业链另一端却因信息不对称找不到更好的工厂和货源,供需错配。2020年出现的疫情,打破了他们依靠线下展会寻找销路的方式,不得不在数字化中寻找生机,而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开启的C2M之路,恰好可以为他们的转型提供方案。
《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大型电商企业通过“C2M”模式,以线上资源反哺实体企业,打造“智能制造平台”,实现了促创新、降成本、补短板。
阿里巴巴在这方面的尝试更早、规模也更大。2013年阿里首次提出C2M理念,并且在旗下1688平台推出“淘工厂”项目,2017年着手建立智能工厂,并在2019年9月发布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2020年9月,阿里内贸批发平台1688宣布产业带升级计划,融合加工定制、批发分销和零售三大数字化平台,在3年内打造1000个年销过亿的超级工厂。目前,阿里1688覆盖了172个一级产业带,超过3000万中小企业接入,1688已成为产业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方式。
拼多多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2018年底拼多多上市时,启动扶持1000家工厂品牌的“新品牌计划”,该计划有1500余家企业参与定制化生产,生产了4000多款定制化产品。2020年10月,拼多多在上海将这一计划升级为2.0版本,计划在2021到2025年,协助5000家制造企业孵化新品牌。
京东2020年推出了自己的“C2M智能工厂”计划,通过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用“C2M智能工厂”连通生产、流通、服务环节,让工厂能够根据消费者需求,提前预知市场变化,设计、研发和生产产品。
“2030年,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技术’企业”,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智联云总裁周伯文说。届时,无论自建还是借助生态力量,所有企业都将离不开技术的加持。在这一波浪潮里,制造企业的全面数字化无疑是关键的一环。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观看企业家独家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