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建首次发现恐龙足迹240余枚,也是中国首次发现大型恐爪龙类行迹 来源:上观新闻
摘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被发现,不仅是恐龙足迹,还有恐龙骨骼,甚至恐龙蛋化石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日前,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的联合考察队,首次在福建省发现恐龙足迹240余枚,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这也是中国首次发现大型恐爪龙类行迹,从此结束了福建省“没有恐龙”的历史。
【中国范围内发现的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
此次发现的恐龙足迹点面积约1600平方米,产出年代早于江西赣州、广东河源等地的恐龙化石点,多样性远高于黑龙江嘉荫、安徽黄山、广东南雄、云南楚雄、四川昭觉、浙江东阳等地的晚白垩世足迹点。目前,考察队已在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层面上清理出恐龙足迹240余枚,包括植食性蜥脚类,大、中、小型鸟脚类,肉食性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小型兽脚类等至少八种造迹者(恐龙)。
这些恐龙足迹的特征非常明显,其中的肉食性兽脚类为三趾型,并有着非常尖锐的爪痕;兽脚类中的恐爪龙类为二趾型,蜥脚类脚印由前后脚印组成,像大型的圆坑,一些后脚印还有约三个粗壮的爪痕;鸭嘴龙类脚印的后足迹为三趾型,脚趾形似三叶草的叶片,爪痕非常粗钝。
鸭嘴龙足迹单步
这些恐龙足迹多数保存着良好的行迹,行迹模式清楚,反映了恐龙的行走速度等信息。足迹点的层面上保存了波痕、泥裂、虫迹等丰富的沉积构造和遗迹化石,显示出恐龙在旱季湖畔(湖岸带或湖滩)活动(如饮水、进食)的生活画面。这是中国首次发现大型恐爪龙类行迹(由多个足迹组成),也是目前中国范围内发现的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
恐龙留下的行迹非常清晰
大型恐爪龙类足迹
该发现对于研究闽西距今约8000万年晚白垩纪时期的古环境、古地理、古生态以及全球白垩纪晚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促进福建省自然科学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考察第二天就找到恐龙在福建生活的证据】
此前,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了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和港澳台都发现过恐龙化石,包括恐龙骨骼化石、足迹和蛋化石。综合各方面条件,福建省最有希望实现零的突破。
福建位于江西的东边,地理上相连,江西的红层目前发现了大量恐龙蛋化石和少部分骨骼化石。然而,在地质上,两地却有着较大差别。福建省东部由于燕山运动,被大量火山岩覆盖,只有闽西和闽北有少量晚白垩世红层,而这些红层零星分布在白垩纪华东南地区的大量断裂带之间,比较分散破碎。虽然此前的地质勘探工作并未发现恐龙化石,但白垩纪红层的存在使得恐龙的发现是可预料的,福建省具有保存恐龙实体或遗迹化石的潜力。
2020年11月6日,在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福建省文物局牵头,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了联合考察队。考察队的第一站是闽西的龙岩市上杭县。在野外工作之前,考察队查阅了大量福建省的地质资料,结合卫星图,划定了多个预设考察区。
11月7日上午,考察队在上杭县周遭的红层踏勘,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下午,考察队两位领队,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商议,队员们上午比较疲劳,不如下午就在附近的工地寻找一些暴露出来的岩石层面,看看岩性。下午16点,考察队员苗胜水驾车在龙翔大道实验中学一侧发现了一个裸露的山坡,大面积的砂岩层面非常醒目。钮科程打趣道:“就这个坡了,这个坡又平整工作面又大,如果有发现够咱们干一阵了。”下车后,钮科程先攀上斜坡,发现了一些分布较散的泥裂、波痕和虫迹,于是呼唤邢立达一行上来勘察。此时,邢立达带学生队员正在坡下观察一些垮塌岩石上的虫迹,惊讶于这些地质遗迹的精美。这里的种种迹象都表明出现恐龙足迹的可能性较大。
邢立达刚攀上山坡,老远就在钮科程脚边和当地人挖出的植树的凹坑之间,看到一个保存良好的、清晰的三趾型足迹,足迹末端有着非常明显的爪痕,肯定是动物所留,他当场就尖叫起来:“恐龙足迹!这肯定是恐龙足迹!”
首枚发现的兽脚类恐龙足迹
考察队员赶紧聚拢过来,大家都兴奋不已,谁都没想到在考察的第二天就找到了恐龙在福建生活的证据。很快,考察队员在周遭的岩面上发现了更多的足迹。次日,在进一步清扫化石所在的层面后,十个、数十个、上百个足迹逐渐被发现,从而揭开了上杭恐龙足迹群大发现的序幕。
考察队员在清理足迹层面上的浮土
【还能在福建发现更多恐龙骨骼化石吗】
考察队向上杭县报告该发现后,市、县相关部门立即采取了设置围栏、安装监控设备、聘请安保人员看守等一系列应急保护措施。12月15日—17日,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丽霞,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彭光照,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所长李大庆,抵达足迹点进行了考察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恐龙足迹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龙及其遗迹方面的首次发现,对福建省的恐龙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此结束了福建省“没有恐龙”的历史。
小型恐爪龙类足迹
这是否意味着还能在福建发现更多恐龙骨骼化石?彭光照介绍,恐龙足迹化石,是恐龙在柔软的泥沙地面行走留下的痕迹被保留而形成的化石,也叫遗迹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则是恐龙死亡之后,其尸体本身被泥沙迅速埋藏起来,肌肉、内脏等软体部分通常会腐烂,但它们的骨骼、牙齿等比较坚硬的部分会保留下来形成化石,我们称之为实体化石。恐龙足迹化石和恐龙骨骼化石是不同性质、不同埋藏环境状态下形成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在比较小的范围同一地层中,恐龙足迹化石和恐龙骨骼化石是不会同时出现的,但如果在比较大的区域(比如上杭盆地)、不同沉积环境、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两者是有可能同时发现的。这在其他恐龙化石产区比如四川、云南、新疆、内蒙、山东、江西、广东等地,都有过这样的情况。
“我认为福建在恐龙化石资源方面的潜力还是很大的,福建恐龙生活的中生代地层出露非常广泛,尤其与江西、广东毗邻的闽西地区一些盆地,比如上杭、连城、武平、漳平、永安等,地表出露的大多是恐龙那个时代的陆相沉积地层,它们与发现大量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的江西赣州、广东河源等地区的沉积环境是差不多的。这次上杭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只是一个良好开端,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被发现,不仅是恐龙足迹,还有恐龙骨骼,甚至恐龙蛋化石。”彭光照认为。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黄海华
题图说明:在福建发现的密集的恐龙足迹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