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突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全市医疗机构大检测
1月21日,上海市突增三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一个中风险地区。
其中两人分系两家医院的工作人员,这导致两家三甲医院的门诊自11月21日都已停诊,上海全市各大医疗机构临时开展全院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另一确诊病例系病例一的朋友。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1月20日下午15点左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对医院外包后勤保障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例行检测中,发现有一份10人混检的样本检测结果可疑。1月21日凌晨,一位56岁男性的样本经市疾控中心复核,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第二例确诊病例是一位53岁男性,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月20日下午在对医院相关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例行检测中,发现有一份10人混检的样本检测结果可疑。1月21日凌晨,病例2的样本经市疾控中心复核,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同时,他也是病例1在同一小区的邻居。
第三例确诊病例也和病例1有关,系其朋友。1月21日凌晨,市疾控中心在对病例1的密接者排查中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确诊病例涉及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都于11月21日发布公告,宣布门诊停诊。澎湃新闻报道,1月20日22时,肿瘤医院正门已封闭,医护工作者纷至沓来,连夜进驻。
“(现在)集中在医院,晚上去酒店隔离。”一位不愿具名的肿瘤医院医生在1月21日下午告诉《财经》记者。
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建议民众不必太过担忧。他认可上海防疫工作“做得好”,本次病例都是医院在例行核酸检查中“主动发现”,反应快速并且精准。
过去几个月间,上海市医疗机构人员都进行例行核酸检测。上海同仁医院体检科负责核酸检测的周先生告诉《财经》记者,发热、急诊、呼吸等高危部门人员一个礼拜检测一次,其他部门一个月一次。
11月21日起,上海全市各大医疗机构临时开展全院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今天临时接到通知,为本院近4000名员工做大规模检测,”周先生对《财经》记者说,“又要忙起来了。”
本地媒体“看看新闻”报道,在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大楼大厅内,30多位身穿防护服的检验人员已做好样本采集准备,今天上午11点开始,受检人员分批进入进行检测,他们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所有在院工作人员。
是否有可能出现聚集性疫情?张文宏表示,昨晚对两家医院进行筛查,目前筛查出来都是阴性,这显示洗手消毒等日常防护“三件套”非常有用,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
本次确诊病例从昨天晚上开始引发广泛公众关注,源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一则通报:发现一名外包后勤保障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可疑”。
何为“可疑”?张文宏解释道,由于在昨晚24时前,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但缺乏流行病学调查等更多数据支持,故列为“可疑”,而在今天多方复核之后,判断为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邬惊雷介绍,已追踪到上述3名病例在沪密切接触者71人,37人首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并已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已排查到密接的密接78人,25人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已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此外,已筛查相关人员14411人,10971人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目前已落实相应管控措施。已对相关场所的物品、环境进行采样,共采集661件样本,4件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均与病例1有关),140件结果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官方通报,位于上海市核心城区的黄浦区昭通路居民区(福州路以南区域)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市内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中风险地区相关人员原则上不离沪,确需离沪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上一次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还要追溯到去年11月。不过上一次病例集中在浦东新区远离城市中心、靠近机场的部分区域,本次病例发生在黄浦区等中心区域。
“疫情的到来,可以说是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基于全国疫情的新形势,上海出现本土病例不是偶然事件,这关键在于后续我们的处理是否可以及时控制住。”张文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