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业观察|光伏企业业绩现两极分化 原料供需矛盾下考验供应链把控能力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合肥,记者 刘梦然)讯,新能源发展势如破竹,2021年光伏新增装机将继续快速增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勃华预计2021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将达55-65GW,而去年实际新增48GW。
这一数据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强劲发展,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0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48.20GW,较2019年增长60.08%。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行业高景气下超八成企业业绩预喜,阳光电源、福莱特等最高增长比例超过100%。
不过,受上游硅料及光伏辅材价格上涨影响,东方日升(300118.SZ)、协鑫集成(002506.SZ)、中利集团(002309.SZ)等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业内分析认为,真正造成组件端利润薄的是胶膜、玻璃等持续涨价,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是企业在2021年竞争的关键。
行业高景气持续
据目前已披露业绩预告的情况来看,光伏题材股仍然是“大象起舞”,A股公司中净利润上限在10亿以上的企业有9家,规模最大的为隆基股份(601012 .SH)。受益于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持续增加,公司预计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82亿元到86亿元,同比增加55.30%到62.8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77.8亿元到81.8亿元,同比增加52.73%到60.58%。
净利润规模其次为正泰电器(601877.SH),预计净利润64.12亿元到70.12元,预增70.46%到86.40%。此外,阳光电源(300274.SZ)、福莱特(601865.SH)和天合光能(688599.SH)的净利润在10亿规模以上,同时利润增速上限也超过100%。
而净利润规模在1亿至10亿的企业中,也不乏“业绩黑马”,露笑科技(002617.SZ)和安彩高科(600207.SH)净利润增速同比增长超过500%。其中,安彩高科光伏玻璃业务收入占比4成,2020年下半年以来光伏玻璃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价格上涨是提升业绩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2020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48.2GW,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32.68GW、分布式光伏15.52GW。
而光伏装机量在今年有望继续提升。王勃华在日前举行的光伏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及2021年形势展望线上研讨会上预计,今年全球光伏市场规模还将加速扩大,总计新增装机将达到150到170GW。其中,海外光伏装机规模预计在100GW左右,有望恢复增长并创历史新高。
光伏行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我国光伏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竞争意识强,技术成熟,历经多年赶超发展,已经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主导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在碳中和等指引下,光伏等新能源发展会维持高景气度。
单一组件商难抵原料涨价压力
不过,行业高景气下,企业面对的市场博弈也会更激烈。以电池片、组件等业务优势崛起的东方日升2020年归属净利润为1.6亿元-2.4亿元,同比降幅超75.35%,扣非后净利润亏损超6000万元。
东方日升的业绩反差,体现出组件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公告显示,因组件上游主要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及组件销售价格下降的双重影响,报告期光伏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12月受原材料价格特别是玻璃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导致成本急剧上升,当月毛利率甚至为负数。
据其对深交所关注函回复,二季度公司组件产品毛利率最高为19.64%,而到四季度,毛利率仅有2.63%。在组件成本中,玻璃采购价从一季度的28.47元/平方米涨至40.67元/平方米。此外,高透/普通EVA(550克重)和铝边框(40*35)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上涨。
光伏行业专家吕锦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胶膜、玻璃等涨价情况预计今年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其分析认为,组件端本来就是利润最薄,单一组件的企业很难有技术优势,小规模生产也难有强势的供应链,只能走差异化市场,或为大厂代工。
同样境遇的还有协鑫集成和亿晶光电,协鑫集成归母净利润预计-25.19亿至-15.20亿,亿晶光电约为-6.6亿元。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两家同样提到组件原材料及辅材上涨的影响,主营业务毛利有所下降。
而业内分析认为,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王勃华认为,产业链供需紧张仍然是2021年光伏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硅料周期性短缺,背板胶膜和玻璃结构性紧缺,各大企业纷纷签订长单,保障产品供应。
龙头布局垂直一体化
垂直一体化成为光伏行业企业加深护城河的重要路径。以晶澳科技为例,公司为了减小市场供需变化对单一生产环节的冲击,已覆盖了硅片、电池、组件三个制造环节。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晶澳科技尚未披露业绩预告。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公司在去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66.95亿,同比增长85.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91亿,同比增长85.29%。据相关规则,净利润较前一年度增长或下降50%以上需要披露业绩预告,结合组件价格下滑叠加原辅料价格上涨影响后,公司全年业绩增速大概率有所缩减。
而对于产能扩建,该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新的扩产计划优化产品结构并完成新旧产能转换,随着大硅片产品占比在产能转换过程中逐步提升,公司一体化成本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目前公司现有年化产能包括硅片18GW、电池18GW、组件23GW,加上已公告的在建项目,预计到2021年底各环节年化产能分别达到硅片30GW、电池30GW、组件40GW。
隆基股份也在向一体化转型中。公司是单晶硅片龙头,根据此前发布的《未来三年(2019-2021)产品产能规划》,单晶硅棒/硅片在2021年底产能达到65GW;同时,规划单晶电池片产能2021年底达到20GW;单晶组件产能2021年底达到30GW。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单晶硅片年产能约55GW,单晶组件年产能约25GW。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日升近期在路演中表示,如果公司几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的话,2021年底的电池产能预计接近20GW,组件产能接近28GW。业内分析认为,2020年出现产业链涨价潮,组件商面对了“不可承受之重”下,进一步加大了其一体化的决心。
吕锦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要保有整体利润还是取决于长期战略布局,有一两端的技术和规模优势,然后适当的一体化延伸。不过,考虑材料成本上涨不会持续,不见得都要向一体化发展来控制成本。企业还是要结合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来角力。现在一个像样的组件企业都10GW为起点,如果都自己配套,投资过大,资金周转也大,调整起来风险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