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留才密码”

2020年11月11日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参观者在了解迈步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相关信息
纵观全球,科技人才往往跟随着大学或科研机构流动,而深圳却是个例外。
特区成立之初,深圳缺少国家布局的高等院校和大院大所,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却吸引了无数外企和国际奋斗者们驶进事业蓝海。企业国际化带动人才国际化,让深圳成为世界创新城市中重要的一极。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科技合作提出新需求的同时也加剧着科技垄断,科技人才重新在各城市间抉择,而深圳在这一轮调整中,受到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的青睐。
逆势增长的外资吸附力
据统计,1979年,深圳企业总数为501家,其中内资企业497家,外资企业4家。截至2020年10月底,深圳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6万个,累计吸收合同外资3059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05亿美元。
40年来,外资企业的指数级增长,为深圳的国际化创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研发力量,也正是以企业为主体,深圳探索出了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独特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四个90%”,即90%研发人员在企业,90%研发投入源于企业,90%专利产生于企业,90%研发机构建在企业。
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跨国交易变得困难、供应链断裂等风险暴露出经济全球化脆弱的一面,这提醒人们不仅关注疫情蔓延或将助长各国逆全球化势头,还要注意在华外资企业的心态,很多在深外资企业同样面临维持现状还是调整战略的两难选择。

营商环境成培育创新沃土
从1981年深圳发出新中国第一张外资企业营业执照到今天,深圳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9万家,累计吸收合同外资近3000亿美元。深圳“全球朋友圈”的不断拓展离不开精心打造的良好营商环境。
回顾40年的发展,深圳一直以企业为主体,虽然给企业提供的资金和土地很少,但改革力度大、优惠政策多,先后出台了“营商环境20条”“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要点”以及《深圳市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行动方案》等文件,陆续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及增补清单,聚焦商事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市政设施接入服务、不动产登记、企业融资、纳税服务、跨境贸易、法治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市场监管、包容普惠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实施275项关键性的具体改革举措,力求在改革上发力,从根本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市场化是推动深圳经济发展的永恒信条,是深圳始终充满活力的奥秘所在。深圳的产业升级始终是国际化的,这得益于抓住全球产业调整机遇,主动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深圳的法治建设始终与改革开放相伴同行,已成为“法治中国示范城市”。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根据中央和广东省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深圳第一时间引导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有序复工复产。通过向社会公布全市及各区外商投资企业复工复产服务热线、开展电话摸查、现场调研等方式,主动收集了解外商投资企业复工复产具体情况和困难,及时转报有关部门,重点协助企业解决劳动力、原材料和疫情防控物资等问题。

海外中小企业的创新高地
很多国家的创新城市中,研发和创新往往源自传统大企业,但在深圳,更多上演的是“蚂蚁成长为大象”的故事。
在科技垄断、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大环境下,大企业对于高精尖领域科技合作项目的投资变得越来越谨慎,但中小规模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和初创团队来深圳投资的数量却逆势猛增。
究其原因,首先,成本优势是海外中小企业扎根深圳的重要因素。大公坊创客基地的数据显示,得益于“工程师红利”,深圳新硬件创业优势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据其粗略测算,深圳新硬件创业成本优势是首尔的3~5倍,硅谷的5~8倍,慕尼黑的5~10倍。
此外,开放的态度和灵活的创新机制吸引了很多海外团队将研发成果率先在深圳进行市场验证。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准入方面,很多海外城市比较保守,而深圳却一直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拥抱新技术新产品,这样的制度利差让很多科技企业将最新的研发成果带到深圳试验与应用。科技产业的强大吸引力,让深圳成为全球新技术新产品率先推广应用的高地。
可以预见,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落地,深圳凭借创新创业的优势将吸引更多外资中小企业聚集,将有更多海外的科技独角兽为深圳的科技产业升级提供动力。
内容来源:《环球》杂志、新华社
作者:张海鑫、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