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90后童年屎尿屁顺口溜大赏

时间:2021-02-17 19:46:03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90后童年屎尿屁顺口溜大赏

如果问一个北方人和一个南方人有什么共同的儿时回忆,那顺口溜肯定是其中之一。

“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星期六的早晨雾茫茫,捡破烂的老头排成行”……只要你说出上半句,对方就能答出下半句。

这是一件挺神奇的事,要知道在通讯还不那么发达的年代,各地方言千差万别,顺口溜却能做到全国统一,以至于都成了一个灵魂拷问——“我们小时候那些顺口溜,到底是通过什么传播的,为什么全国都一样?”

数读菌通过爬虫搜集了微博相关话题下的全部微博和评论,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找出了全国最流行的顺口溜。

顺口溜,一种情绪的宣泄

虽然人们不觉得顺口溜讲的是多高雅的内容,但它的确是一种中国典型的文学体裁,有歌谣、谣谚这样的学名。

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社会情绪的宣泄。老舍的儿子舒乙提到顺口溜时曾这么说:“顺口溜是一种情绪,一种偏见,但谁也不能说顺口溜不形象、不犀利。不一定准确,但一定深刻。”

例如,老北京曾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一说,讲的是那时北京城的居住格局,后来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有新版:“东里穷,西里阔,南里没有合作社”。

上海也有类似的顺口溜:“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直到浦东开发后,这样的顺口溜才渐渐不再传播。

不过这些都是成人讲的顺口溜,充满了生活经验,而小孩子之间传播的内容就随意的多。在全国最流行的 20 条顺口溜中,只有 4 条内容含有一定的知识或经验,其余的都很无厘头。虽然很无厘头,但这些顺口溜也宣泄着小孩子的各种情绪。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国家机密,不告诉你。”表达的就是一种很直接的拒绝。对于小孩子而言,如果不想说,不会有成年人那么多的顾虑,就是不告诉你。

“对不起,没关系,放个屁,臭死你。”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孩而言,“屎尿屁”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大程度的厌恶和攻击。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尴尬也莫过于被发现放了个屁。

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一些顺口溜在全国通行。就像脏话一样,这些韵脚明显的顺口溜表达的都是共通的情绪,只要有类似假期或转校生这样给学生跨学校交流的机会,顺口溜很快就会一传十、十传百。

儿时都在讲什么顺口溜

至于这些全国流行的顺口溜都有哪些,根据内容,可以大致分为八类。可以说,你小时候讲的顺口溜就是这几种:

单条分享人数最多的一类顺口溜是“讲道理”。类似“因为所以,科学道理”这样的表达,让孩子在拌嘴时至少可以进行防守,这也可以看作是儿童版的“杠精”句式。“因为所以”和“解释就是掩饰”的句式,如今依然在全国各地流传着,生命力非常旺盛。而句式最丰富的一类则是“同学/朋友间吐槽”,这里充满了各种人身攻击。除了上文提到的“屎尿屁”之外,神经病、蚂蚁等都是小孩觉得可以用来攻击的意向。攻击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除了屎尿屁,还会攻击对方小气、家里穷、没本事等内容。

除了有具体目标外,还有一种顺口溜,种类也很多,那就是“插科打诨”。

类似“老一开飞机,老二放炸弹,炸得老三屁股烂,老四老五都来看,老六在家煮鸡蛋”这样的顺口溜就能影响几个伙伴之间玩游戏的顺序,大家谁都不想做烂屁股的第三名。

现在看起来,这样的行为称不上合理,但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乐此不疲。

当然,成人的标准也会影响小孩的顺口溜,例如解放台湾的顺口溜、讨厌美国的顺口溜都是来自于成人世界的判断标准。“考试知识点”类的顺口溜是为数不多孩子说了不会被家长训的顺口溜。这类顺口溜的传播者多为老师,在讲授知识点时,琅琅上口的顺口溜的确能帮助小孩记忆知识点。当然,其中也有很莫名其妙的“三短一长选最长”这样的答题顺口溜,虽然并没有什么道理,但的确有学生面对不会的题目时遵照它来选。对孩子来说,学校和老师经常是他们苦恼的来源,而“吐槽学校/老师”的顺口溜是他们最大的恶作剧或抵抗。“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道出了多少被作业折磨到深夜的学生的心声。在顺口溜里,很多学生都动过炸学校的心思,虽然只是想想,但的确令他们感到非常刺激。“讲自己和家人”的顺口溜频数的确赶不上吐槽别人的顺口溜,毕竟顺口溜的核心是爽,提自己的烦心事不如揭别人的短。虽然频数不多,但顺口溜有很多,有夸自己是“乖宝宝”的,有说自己“没零花钱”的,还有调笑家人的,让爷爷“吃香蕉皮”。最后还有一类就比较杂了,可以统一归为“其他童谣及改编”,这类顺口溜主要是引用或改编别的文学作品,借助既有的影响力来达到传播效果,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作为中国最知名的诗人,李白被调侃的次数也很多,“吃烤鸭没钱”,或者“上厕所没带纸”。而“床前明月光,地下鞋两双”,则是小朋友对两性关系模糊又直接的一种认知,很多时候是当做荤笑话来讲的。

不管是顺口溜,还是诗歌,大部分人都喜欢对仗工整的句子,押韵的内容似乎说服力也会更强。像“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这样的梗能刷屏,一部分原因也和它的押韵有关。

在儿时的顺口溜中,除了传播已有的,大家也会原创一些,来嘲笑别人或者调侃自己。

其中最多的就是根据名字来造顺口溜,比较常见的一种句式如“小李小李,就是有理”、“小王小王,混世魔王”。

那些常见的姓氏,比如“刘”“张”“王”“李”等,因为人数实在太多,被起顺口溜的几率也最高,起一个,可以给很多人用。微博网友们在回忆这类姓氏顺口溜时,还进行了现场发挥,直接写出一连串新的顺口溜:“小夏小夏,天天放假”“小文小文,没有男人”。而这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或是表达自己目前的状态——一穷二白、稀里糊涂、一事无成,或是表达自己的期待——一夜暴富、心想事成、烦恼全无。这些顺口溜的功效,可能就和儿时的那些顺口溜一样,有着类似的减压效果。

既然生活、工作这么累,口嗨一下也无妨,只不过你很可能会发现,如今的自已早过了童言无忌的时候,即使想用顺口溜吐槽,也不敢太随意。以前你敢说“我去炸学校”,现在你敢说“我去炸公司”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