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股价翻4倍!春节富人国内花钱,继续催肥这家免税巨无霸
文/何己派 编辑/ 谭璐
“妖股来了。”
多个社交投资平台上,围绕中国中免(601888)的讨论热度不减。一年时间,其股价从80元开始步步猛升,至今累计上涨395.48%,股价翻了将近4倍。
北上资金持续大幅买入,春节假期前的2月10日,中国中免上涨7.82%,收盘价为387.86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中免日前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2020年全年营收首次冲上500亿元大关,四季度盈利能力瞩目,净利润暴增逾600%。
免税,是这家公司的财富密码。去年年中,公司低调改名,由“中国国旅”变更为“中国中免”。不久,其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零售商,销售额超过Dufry、乐天和新罗。
特别是今年春节,购买免税品成为到海南旅客的不二之选,海南各离岛免税购物店在2月13日出现客流高峰,中国中免成为背后的大赢家。
牛股何以“速成”?
海外消费大量回流
中国中免暴涨背后,贯穿一个主逻辑:有钱人纷纷回国“买买买”。疫情之下,出境游变少,消费需求还在,免税经营商“承包”了大量海外消费回流。
2020年,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交易额同比下降23%,遭受重创。但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却逆势上扬48% 达到3460亿元,成为全球奢侈品唯一正增长国家。中国消费者在境外的奢侈品购买比例,从之前的70%下降到30%。
曾经,国人出境旅游,购物是第一支出,2019年中国人买走全球三分之一的奢侈品,同期中国免税市场的销售额仅占全球份额8%。如今状况逆转, “中国市场”替代“中国人”,成为全球品牌及免税业聚焦的关键词。
中国中免抓住了机会。
2019年,中国中免剥离旅行社业务,将子公司国旅总社100%股权转让给中国旅游集团,由此告别过去“旅行社+免税业务”的结构,之后改名“中国中免”,彻底成为一家免税企业。与此同时,提前布局海南免税市场,旗下83家子公司悄然移至海南,母公司总部也从北京迁至海南。
2020年5月,中免收购海免51%的股权,中免系的市占率提升约5%。1个月后,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发布,并于同年7月1日开始实施。
政策调整远比预想的放得宽,包括提高离岛免税购物限额,从5000元/人放宽至10万元/人,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免税商品品类增加,从38种增加至45种;大幅减少单次购买数量限制等。
政策利好可谓从天而降,中国中免的股价从这时起开始暴涨。不过,因疫情影响,公司的机场免税店客源大幅下降,业务受到明显冲击。
从2020年上半年业绩来看,日上上海营收68.7亿元,同比下降11.2%,北京机场免税店营收18.5亿元,同比下降57.6%。期内,公司营收下滑逾两成,净利润降幅超七成。
离岛免税业务及时补位,中国中免逐渐降低了对机场免税收入的依赖性,从而拉升净利润。2020年三季度,公司净利同比增长142%,到了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超600%。
“一哥”的垄断生意
搞懂中国中免,先得摸清免税这门生意。
中免的免税业务主要是免税商品的批发、零售,以烟草、酒水、化妆品、香水、箱包等税率较高的商品为主。
公司统一向供应商采购免税商品后,通过配送中心向中免系统下属免税店批发各类免税商品,再销售给出入境或海南离岛旅客。
此外,部分免税店考虑到运输成本,由供应商直接向中免系统下属免税店发货,再销售给出入境或海南离岛旅客。
相比传统零售,免税业是直接向品牌商采购的模式,中间环节更少,因而流通成本低、毛利高,并拥有价格优势。
免税品的价格一般是市场价的65%-85%,还会有额外的活动折扣。2018年和2019年,中国中免免税商品销售的毛利率均高达50%。
但免税店可不是谁都能开的。
在国家“四统一”政策下,拥有免税经营牌照的公司才有资格,其他企业和个人严禁经营免税商品销售业务。国内免税行业集中度高、准入门槛高,牌照是稀缺资源。截至2020年底,仅10家公司持有,而中国中免就占了其中3个席位(中免、日上、海免)。
与此同时,不同免税牌照可进入的渠道不同,中免是唯一拥有全牌照的公司。其2020年半年报显示,中免在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柬埔寨设立了200多家免税店,覆盖全部九大渠道。
去年7月,离岛免税新政正式实施,彼时海南的4家离岛免税店,都在中免的实际控制下。加上坐拥规模位列前三的北上广机场免税店,免税“一哥”做着几近垄断的生意,国内市占率高达90%。
增长潜力看海南
长期以来,机场免税作为最早出现的渠道,一直占据免税销售的主导地位,但贡献的净利率却不高。2019年,日上的营收约占中国中免总营收的三分之一,但为其贡献的净利却只有尴尬的十分之一。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机场拥有更大的话语权,通过销售扣点和保底经营费用对免税商“薅羊毛”,比如北京机场,平均扣点率高达46.5%。
2019年,中国中免旗下的日上上海,向上海机场支付的免税店租金超过50亿元,相当于上海机场总营收的半壁江山。
谈判地位在今年有了变化。
据民航局官方数据,2020年全年旅客运输量锐减2.4亿人次,机场免税店遭受冲击。中国中免提到,上海机场免税店客源同比大幅下降,“经与上海机场协商确认,上海机场免税店2020年应付租金同比大幅减少,导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有所降低。”
一方面是提升机场渠道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中免未来最大的增长引擎,在于离岛免税业务。
据官方披露的数据,去年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额(含有税)达327.4亿元,同比增长1.27倍,去年下半年,免税客单价同比增长83%达到6678元/人次。
截至2021年1月,海南岛共有5个免税经营主体,合计10家免税店,中免系占了6家。
政策利好仍在不断加码。2月初,离岛免税邮寄送达政策落地,海南离岛旅客购买免税品,可以选择邮寄送达方式提货,购物的便利性大大提高。
按规划,“十四五”期间,海南将完善全岛免税销售网络,吸引免税购物回流3000亿元。届时,作为免税龙头的中国中免,将充分受益于此。
不过,蛋糕做大,离岛免税格局由一家独大走向有序竞争,未来中国中免的挑战者不会少。例如全球免税巨头Dufry,今年1月与海南控股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宣告进入海南免税市场。
更多新玩家踏入赛场,守擂的免税“一哥”无法一劳永逸。
(作者:何己派 编辑: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