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米聊彻底出局!
2021 年 2 月 19 日 12 点 00 分,米聊就此停止服务。
这个先于微信推出的社交产品,终究还是被彻底打败。
早于微信起跑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即时通信领域,雷军对于市场的敏感度是先于张小龙的。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米聊的模式并非首创,而是模仿自国外同类产品。
2010 年 10 月 19 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一个学生团队研发出了一款软件,名为 Kik Message——能够基于本地通讯录与联系人直接建立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免费短信聊天的即时通讯工具。
发布仅两周,Kik Message 的注册用户数就超过了 100 万。
在当时,本来打算做智能手机、对移动互联网行业高度关注的小米团队,最先关注到了这款软件,仅在一个月后(即 2010 年 12 月 10 日),第一代米聊便诞生了。
米聊最初定位于跨平台、跨运营商的手机端短信工具,是一款免费的即时通讯工具,只要用户的手机能上网,就可以通过其进行免费的对讲功能。
除了语音对讲,米聊也支持图片、视频、文字、红包、广播、视频电话、远程协助、屏幕共享等多种功能。
最初的米聊,和小米手机、MIUI 系统一起,组成了早期小米业务版图的三驾马车,也被雷军寄予厚望。
雷军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公开谈到,米聊是继移动互联网风口,小米发现的第二个有千亿美金市场的机会。
不过,米聊的现实发展情况并不似雷军期望般美好。
米聊发布之后并没有立刻成为爆款,之后加入「语音对讲机」功能之后,用户数量也才增长到了 100 万。
对于当时的米聊而言,需要足够的发展时间,然而,快速出场的微信并未给米聊发展时机。
微信入场,米聊后退
在米聊推出 40 天后,也就是 2011 年 1 月,腾讯推出了微信。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的做法正好契合了雷军当年的设想之一,而微信的出现,让米聊的获胜概率,变成了 0。
小米官方授权传记《一往无前》对此描述到——
如果腾讯用 QQ 这个产品来迎战米聊的话,小米尚有一丝机会,因为 QQ 在手机上的体验过重,不符合移动互联网短平快的用户体验;
如果腾讯没有犯任何战略错误,选择用完全相同的产品形态来迎战米聊的话,只有在它能给米聊一年抢跑时间的前提下,小米才有 50% 的胜算;
如果腾讯在一年之内拿出一模一样的产品,那么,腾讯的综合资源是小米的一万倍,小米将处于完全的弱势,届时,腾讯会把全部的工程资源和推广资源扑上来,小米获胜的概率将是零。
如今看来,米聊之后的发展也正如雷军预言般令人唏嘘,且无奈。
相比于基于通讯录关系网的米聊而言,微信的打法更为激进,用户可以通过 QQ 帐号或者邮箱帐号两种方式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