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设“养机场”、发牛气冲天口罩……沪上学校多方式迎学生回归
牛气冲天口罩、福袋、学“四史”口袋书……2月22日是开学第一天,上海中小学校园大开脑洞,用多种新方式迎接学生回归。
央视春晚观众们的红色口罩曾掀起一股热潮,开学第一天,普陀区金沙江路小学为每一名学生准备了一份小礼物:牛气冲天口罩,祝福小朋友们在新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棒。
这样走心的小礼物让送孩子来的家长在一边直呼:慕了慕了(很羡慕)。
学习要好,身体更要棒。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开学典礼上,团员青年教师自编健身《牛牛操》,倡议学生积极锻炼,强健体魄。





根据教育部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新学期第一天的沪上校园,被关“禁闭”的手机们都怎么样了?
在上海市沙田学校,校园里多了“养机场”和“停机坪”。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校进行了手机分层管理。沙田学校德育教导黄泓介绍,全校有600多名学生,寒假前学校向家长发放了问卷调查,学校学生手机拥有率为44.2%;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便于联系家长的占35%,学习需要的占37.86%,受周围同学影响的占2.38%。
为了将手机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学校计划增加手机管理员的小岗位,还把自觉管理使用好手机引入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如与美术学科渗透的《我的“机”场我做主——手机保管箱的设计与布置》,与主题班队会结合的《手机“关禁闭”后……》,与劳动教育渗透的《学生手机管理员“轮”出来的幸福》等,凸显学生的自我管理。
据介绍,沪上中小学都严格落实教育部的通知要求,对学生的手机使用进行了管理,并因地制宜、一校一策,开展系列个性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