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全民“炒基”热:谁在为张坤疯狂?

时间:2021-03-02 09:46:39 | 来源:创业邦

原标题:全民“炒基”热:谁在为张坤疯狂?

图源:图虫图源:图虫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燃(ID: shenrancaijing),作者黎明 编辑魏佳,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这是一出喜剧,但也可能变成一场闹剧。

故事的最初,是从年轻人开始的。

去年,因为股市的火爆,公募基金也火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90后、00后,开始进场买基金。

90后刘翔俊向深燃展示了他的收益图:去年四五月份开始断断续续买,前后投入了大概15万元,这期间基金的净值一直涨,春节前,他的账面浮盈达到创纪录的5万元。

这种躺着赚钱的感觉太棒了。他不懂基金,也不知道这些基金都买了哪些股票,反正是“一通瞎买,哪个看顺眼了就买几千”。

像他这种稀里糊涂入市、轻轻松松赚钱的人,不在少数。Mob研究院数据显示,仅在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增基民突破2000万,其中约一半是30岁以下的90后。而整个2020年,中国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45%。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进场的人,都赚到了钱。

尝到甜头的年轻人很热情。易方达明星基金经理张坤被热捧,一大帮年轻基民在1月26日成立粉丝后援团,像追星一样为张坤打榜,张坤登上神坛。

但仅在半个多月后,过了个春节,行情急转直下。短短几个交易日,张坤管理的一支基金,净值就跌去了10%。年前追高进场的新基民,全部被埋。很多人态度瞬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质疑、谩骂甚至诋毁的声音出现。

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从去年开始的基金牛市,是一个理财投资赚钱的好时机。持续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大批小白进场。退休在家的70岁老翁,刚上大学的20岁学生,都开始咨询基金是个啥玩意。全国范围内,正在兴起一股全民“炒基”热。

让人担忧的是,很多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投入上十万元买基金,却对基金一无所知,他们跟风投资、频繁操作、追涨杀跌、像炒股一样炒基金,他们不知道赚的是谁的钱,以及为何亏钱。他们年轻、冲动、情绪化,今天是野生股神,明天是茁壮的韭菜。

“中国的资本市场,牛短熊长,消化痛苦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新韭菜长出来也需要时间。历史总在不断地重演,每届的韭菜都以为自己是不同的,但其实没有任何不同。”一位从业20多年的基金公司负责人对深燃说。

故事的开头很美好,但这可能是一场被夸大的财富盛宴。

故事的最初:年轻人、理财与暴富梦

基金开始引发全民讨论,其实是在2020年下半年,最直观的现象就是——新发售的基金,卖爆了。

公募基金是基金公司发售的理财产品,公募即公开面向大众募资。按照投资方向不同,基金可以划分为货币基金、股票型基金、债券基金等,2020年最火爆的是股票型基金,也就是那些炒股的基金。买了基金,就成为基金持有人,俗称“基民”。

基金经理带着基民炒股,一起赚钱一起赔钱,是这门生意的基础模型。

2020年下半年第一周,诞生了首只“日光基”(发售当天就募资完成)——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混合基金,当天募资超300亿元。

两天后,由金牛基金经理王宗合担纲的鹏华匠心精选混合基金,计划募资规模300亿,结果上午就认购超过700亿,当天认购1357亿,创下历史纪录。

这个纪录在整个2020年都没有被打破,直到那个被粉丝捧成网红的易方达张坤出手。2021年1月18日,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发行,当日认购金额达到2374亿元,创下公募基金有史以来的最高认购纪录。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公募基金“出圈”了,一下在年轻人中引爆。“饭圈”入侵,在微博上为张坤组建了全球后援会,张坤被视为新一代的锦鲤,其头像被制作成海报传播。

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内心都有一个暴富梦。刘翔俊就是最早开始做梦的人之一。

刘翔俊是那种“知道理财很重要,但不知道怎么理财”的人,过去他把钱放在余额宝,后来发现收益率越来越低,买过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但投入大几千,一个月才赚几十块,划不来。

他开始“养基”的出发点非常简单——“有一天发现自己两年前加入自选的一支基金涨了200%”。他当时看的这支基金,就是上文提到的汇添富公司旗下的另一支消费基金。

他从去年5月份开始买各种排名靠前的基金,加起来一共买了22支,每个月买个几千上万块,除了能看懂每天盈亏多少钱,“其他的也不懂。”

但他赶上了好时候。他进场时,鹏华匠心基金的千亿认购,直到两个月后才出现,各大基金公司的爆款“日光基”,大部分出现在下半年。而从5月到2021年春节(2月中旬)这大半年里,A股的创业板指数上涨了60%,很多基金的收益率也上涨了30%左右。春节到来时,他选择“持基过年”,没有卖出止盈,当时的账面盈利是5万多元。

就像宴会开始前,总会以甜点开场。尝到甜头的人开始奔走相告,“我买基金赚钱了”,成为很多人日常饭局和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网上一些基金讨论区,开始出现相亲征婚信息,男女双方提问的话题,从房子车子,变成了持有的基金类型和收益率。在白酒、医药、新能源等累计收益率高的基金讨论区,评论区的征婚消息最多。

这种看起来火爆的氛围,巨大的赚钱效应,激活了年轻人一夜暴富的梦想。他们拿着钱、带着满腔热血,跑步进场。

那些推波助澜的人

一切都恍如昨日。

上一轮如此火爆的基金行情还是在2007年。一位曾在某地方电视台财经栏目当主持人的媒体人向深燃回忆,当时每次节目开播,他都会报一个数字——当天新增基民数量。因为行情太火爆,每天新增开户的人太多。这跟今天的情况很像。

大江洪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味军从业20多年,他对深燃说,2008年他在一家证券公司任研究所所长,市场暴涨带来投资人财富大幅增值,几乎每天中午都有投资赚钱的人请他吃饭,“主要是分享喜悦,都挣了钱了,赶快告诉你”。那一轮牛市中,A股上证指数从998点涨到6124点,两年多时间涨了6倍。

时钟拨到2020年,去年很多基金收益率的大涨,现在很多人相信,跟2007年相似的牛市又来了。

90后赵云京开始买基金,是因为突然有一天,他在手机收到了支付宝的基金推送弹窗。顺着链接进入基金页面,他发现排在前面的很多基金收益率都超过100%,而余额宝的收益率已经跌到了2%以下。

当时他已经不止在一次饭局上听朋友晒过基金收益,在上班路上的地铁通道里,在小区电梯的电视屏幕上,他已经看到过不少基金广告,甚至有一次在刷短视频时,他还刷到了基金经理的直播。平安基金为了推广旗下的一支畜牧养殖基金,竟然在直播间带来了一头小猪。

支付宝和腾讯理财通这种面向C端用户的销售渠道,大大提高了普通老百姓买基金的便捷度。过去,人们买基金还要去银行,或者通过炒股软件,但现在打开手机随便就能买,而且没有金额门槛限制,几百上千块都能进场。

盈立证券副总裁胡博对深燃说,他能很明显感觉到,盈立智投平台上的基金要比以前好卖很多,“很多客户会主动选择基金。”

美港股券商老虎证券对深燃透露,从去年开始,很多投资者开始关注基金。2021年春节期间,老虎基金超市存量AUM(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去年Q3末330%的水平,Q3末到年末完成了翻倍,而春节后较2020年末的水平再次翻倍。

春节前,基金在加速抱团。源源不断的资金加持,让那些基金重仓的公司获得持续的流动性,进而推动股价继续上涨。胡博向深燃分析,基金抱团和有没有行情是正相关的,互为因果。“从基金经理的角度很简单,我管一支50亿的基金,小盘股你是买不进去的,只能买一些大盘的票,并且是放长线。”

在一些社区APP和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大V以及一些短视频创作者,开始输出基金科普知识、晒基金收益、引导粉丝买基金。“大学生买基金月入上千”、“学生党理财实操”之类的视频非常普遍。这些野生的“基金大神”,用半专业的解读、以及无法核实真假的收益图,吸引小白进场,给已经火热的基金行情推波助澜。

姜味军认为,中国进入了一个资本时代,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以后,每个人手里都有余钱,投资就变成了一种刚需,买基金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

“这不像比特币还只是一个小众群体在玩,而是每个人都能看得到,都有的聊,就像很多人喝咖啡,你不喝,你排斥喝,对你来说没啥好处,因为别人都喝,而且还能增值。”另外基金经理有明星效应,有IP,有粉丝,能跟人产生关系,可以扩散,所以规模效应很明显。

相比2007年,即便现在基金火热,但基金经理粉丝后援团依然是一个新鲜事物。胡博认为,2007年的时候,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电视报纸,网络广告不是主流,但现在媒体的传播形式和交互形式变了,不仅渠道更多元更分散,而且互动性更强。“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不是金融行业变了,真正改变的是整个传媒行业。”

谁把我的钱赚走了?

赵云京通过支付宝买下第一只基金时,正是张坤被粉丝后援团捧上热搜那几天。他买了当时热门的招商中证白酒基金,投资两万元。

没想到的是,过了个春节,股市暴跌。从2月18号开市以来,连续一周多时间,以白酒为首的高估值板块持续下跌,赵云京已经亏损近两千元。年前,基金涨了之后他卖了点,年后下跌时他加过一次仓,但过了两天又卖了。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自己的钱没了,心里堵得慌,“有种被骗的感觉”,网上那些晒收益的,包括说买基金赚钱了的朋友,都像是假的。

经历多轮牛熊转换的姜味军很能理解赵云京的感受。他见过一个投资者,有一次这个人参加电台节目,主持人提问,“你最刻骨铭心的数字是什么”,有人说是自己的生日,还有人说是老婆生日,这个人说了一串股票代码。他说:“这个数字倾注了我这一辈子所有的荣誉、心血、情感,当然还有钱。我现在只要听到这个数字,就浑身发抖。”

“投资过程中,极端的好,一定会带来极端的坏,这种波动性很多人受不了。大部分人都过不了这一关,即便是买基金,在最高点买,最低点卖掉,这是很多散户亏钱的主要原因。” 姜味军说。

买基金亏钱,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基金,而是参与基金交易的时机或方式有问题。

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场可统计的535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涨幅超过43.92%,但很多基民的收益率却远远低于这个水平,甚至是亏损状态。这说明过程中基民没有长期持有,频繁反向操作,导致跑输基金的平均收益。

买基金跟买股票、买信托产品都不一样,买基金实际上是一个半委托关系。在姜味军看来,买公募基金或者指数基金亏损后骂基金经理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股票基金有最低仓位限制,有些公募基金有行业限制和倾向,需要投资人自己做出仓位和行业选择,你不能半委托给公募基金,让公募基金承担全委托的责任,这一点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最主要的区别。”

管不住自己的手,是为什么基金公司赚翻了,有些基民却亏惨了的重要原因。

拥有21年证券从业经验、10年投资经验的嘉实基金投资总监洪流对深燃说,基金经理做的事,就是买入最好的资产,做长期配置,而不是每天频繁交易。有些投资人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是严重错误的。跟深燃交流时,由洪流担纲的嘉实竞争力优选混合型基金,刚在2月22日启动发售,80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结果一天之内全市场认购金额超过360亿元。

洪流进一步分析,基金的手续费很高,投资者申购之后7天之内如果卖掉,要交1.5%的赎回费用,但很多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买基金实际上买的是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不要把它当成一个网红的市场,频繁的交易周期和交易频率,会让你丧失很多持有的机会。”

很多跟风闯入的新人,显然还没想明白这一点。他们看到的是网红的光环,让人羡慕的收益图,以及别人口中的一夜暴富。但市场不可能一直涨。

“如果市场一直涨,大家赚谁的钱?你赚到是后面疯狂买基金的普通散户的钱。”洪流说。

姜味军向深燃举了个例子,年轻人买基金,就像是在看偶像剧,看到的都是甜言蜜语,但我们在想的是,在最难的时候,感情能不能持续的问题。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市场波动最大的时候跌幅超过50%。2008年的牛市末期,整个市场跌了66%,基金平均跌了72%,但即便如此,持有至今的人都已经创了新高。

“现在的这种涨幅很好,但这是偶像剧的阶段,我在想的是柴米油盐过不去的时候怎么办?它是通过甜的部分去发动,所以大家看到了赚钱效应,但本身是一个酸甜苦辣都有的过程,这才是残酷的真实现象。”

而在一线操盘的基金经理,每天面对市场的波动,面对投资人的信任,承担的心理压力才是最大的。

洪流对深燃讲述了他作为基金经理工作的日常,一天中占用时间最多的事情,并不是盯盘和买卖,而是长期的深度研究、各种调研和路演。下班后他经常去公司附近的公园跑步,以此来释放压力。“运动可以让你放松和释放,深度研究能够坚定你对长期成长的信心。”

一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

80后杨特完整经历了过去几年那几波基金的大行情。2007年那轮牛市,他正是当时所谓的“年轻人”。他向深燃回忆,在那轮牛市崩盘之前,身边的朋友不是炒股就是炒基金,60多岁的老太太拿着退休金来买基金。

胡博2007年还在中欧基金任职,他记得,当时身边有好多人,用信用卡套现来买基金,然后用赎回的现金收益还信用卡,再套现出来买基金。

高潮出现在中石油的上市。中国石油于2007年11月5日在A股上市,发行价16.7元,上市当天直接飙涨到48.62元,把市场情绪推到了高点。

但狂欢的顶点,往往也是崩塌的起点。几乎与中石油上市同时,A股开启股灾模式。上证指数从中石油上市当天的5634点,一路跌到次年11月的1664点。中石油的股价,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跌去了一半。

那一轮疯狂的大牛市,是以很多冲高进场的散户被收割散场的。当然,那些提前撤离的人,也从中赚到了大钱。

“每一次牛市,都是让大家走上理财道路的一个契机,但是你走上了这条路,不是说就是一帆风顺,也不是说天然就是韭菜。有人亏钱有人赚钱,这个市场本来的商业模式就是这样的。” 姜味军说。

很多人现在担心的是,现在的基金市场,是否会出现像2007年一样先火热后崩盘的情形?现在跟风追高进场的人,是否会沦为韭菜?

相比14年前,当下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洪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以前是全面化增长,所有行业中的企业都在高速增长,但现在已经从高增长逐渐过渡到了一个中低速的、结构性的高质量增长。“这个背景下,它就决定了绝大多数产业,都是一种以内部结构分化为特征的增长。

换言之,从投资者的角度,过去在行情好的时候,闭着眼睛买股票都能涨,但现在,行情是分化的,即便整体行情是上涨,但依然会有一些业绩差的公司股价下跌。就像赵云京买的白酒基金,刘翔俊买的消费、医药、新能源基金,都在去年收获了远超出往年的超额收益。当基金争相追逐那些核心资产,就在客观上形成了所谓的“基金抱团”。

“现在的中国股市,仍然处于一个长期结构性牛市的震荡与整固阶段,因为现在估值体系已经非常贵了,它必然需要一个估值的再平衡。当长期来看,它是一个结构性慢牛。”洪流分析。

不论市场如何震荡,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资金,正在通过公募基金的形式流入资本市场。

2020年,信托行业出现暴雷潮,国内集合信托产品共发生300多起违约事件,涉及违约项目金额超过1600亿元。信托投资多是针对高净值人群,门槛100万元起,去年很多土豪栽倒在信托上。这导致很多信托资金在退出,开始流向公募基金。

洪流察觉到了另一个变化。他指出,基金行业变化的开始,是在2018年底到2019年初,当时最具有标志性的一件事情是打破了金融行业的刚性兑付。信托、银行理财、信用债、同业拆借,全部不再刚性兑付。这意味着,这些投资不再是稳赚不赔。

2018年底,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定位发生本质变化,导致了拐点的出现——政策开始将基金作为资本市场未来承载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居民储蓄要透过基金产品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股票型、偏股型、混合型基金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巨大的拐点和变迁的开始。所谓的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牛市和基金行业的牛市,它们之间是匹配和共振的关系,这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图景。”洪流说。

基金正在成为普通老百姓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渠道。“你又不可能去炒期货,房子不给你炒,非标又没有,你不可能去买大米,因为会造成严重通胀,所以钱总要有去处。”再加上疫情期间央行四处撒钱,巨量的增量资金,推动了股市的大涨行情。

在熙熙攘攘、喧哗浮躁的全民“炒基”热背后,过去一年很多人通过炒基金赚到了钱。这种赚钱效应,进一步催生了爆款基金的出现,以及网红基金经理的诞生,这让这个行业看起来热闹极了。

对于普通散户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却也可能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无论如何,跟风总是不可取的,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要不然,就像那句著名的散户格言所说的:“你靠运气赚来的钱,最终会凭实力亏掉。”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