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她"风采闪亮两会:女神节,女代表委员关注这些话题
昨日,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恰逢全国两会,女代表、女委员们今年将在监督履职、参政议政的忙碌中,度过自己的节日。节日当天,《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近三位女代表委员,看看她们如何在各自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
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
珍惜每次两会提建议的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参加2020年全国两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又到2021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不禁感慨时间飞逝。
3月,是最忙的月份,而且都是大事,一样都不能懈怠。“这几天的行程都很满,正好赶上业务节奏最快的开门红,同时要准备‘3·15’,几个创新项目也刚刚启动,还得修改两会议案……”距离两会召开仅剩三天时间,周燕芳在公司会议结束空隙,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
人口问题不容忽视
周燕芳告诉记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仍然在2020年交出了不俗的答卷——GDP首超100万亿元,并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同样是不平凡的一年。它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开启之年。
在此背景下,周燕芳非常关注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下,我国会有哪些新的全面规划、新的蓝图。作为保险从业人士,她最关注的还是商业保险在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等民生保障方面,国家层面会有什么样的指向,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保险行业健康发展。
“人口问题是这几年的热点话题,作为保险业的两会代表,我也一直关注着。”周燕芳指出,人口问题主要体现在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两方面。在2月26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人社部也透露正在研究延迟退休具体改革方案。同时,即便放开了二胎生育政策,生育率依然逐年下降,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值得关注。
持续关注健康和养老
参加全国两会的四年来,周燕芳持续关注健康和养老领域,探讨商业保险如何来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也不例外。
在她提出的9份议案中,有4份涉及健康险和养老保险,如推进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的建议、推动“惠民保”城市定制医疗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加快发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建议、深化健康医疗数据共享的建议等。
其他议案主要聚焦在保险业如何更好地服务好客户方面,如《保险法》“禁止给予保险合同以外利益”的修订建议、放开保险公司异地展业的建议、上海试点开展创投类贷款的建议等。
在周燕芳看来,只有从自身从业经历和所处行业出发,并结合整个社会经济、社会人民的需要,才能提出专业的、高质量的建议。她举例称,自己最开始进入太保,就是在寿险公司的健康险事业部,之后又加入了养老金公司筹备组,还参与了社会养老保险的课题,也因此,健康险和养老金一直都是她关注的重点所在。
“保险业又和民生保障紧密相关,这也成为我每年的建议方向。”周燕芳表示,过去的保险业一直呈粗放式发展,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机构铺设和渠道队伍的发展。现在,保险业已经转向一个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希望能够去推动保险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更好地服务客户。
“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全国两会代表,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周燕芳说,全国两会代表提交的每一份建议,都会收到相关部委的电话和书面回复。有的建议可能直接被采纳,还有些建议则可能会在后续的国家相关政策中成为重要参考依据。“这也让我们格外珍惜每次提建议的机会”。
周燕芳兴奋道,如果提出的建议刚好和国家政策相匹配,被采纳的几率就会大很多。例如,2019年,她提出了一个关于保险业手续费佣金支出应允许全额税前扣除的议案,就正好赶上了当年国家对企业的整体减税降费政策;2020年提出了关于在上海地区推动开展跨境人民币保险业务试点的建议,也很快被采纳,相关部门还对接太保成立了项目组在推进。
她坦言,每年花在提两会建议上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多,这需平衡好本职工作和作为代表的履职工作。一般情况下,她在每年的三、四季度会基本确定好来年两会建议的主要方向和内容,两会前的一段时间也会花更多时间用来准备和修改议案。
“幸运的是,我背后有太保这样一个综合性保险集团做强大支撑和支持,这让我有更多机会找到各个领域的业务专家去做沟通、调研,并最终形成有质量的、可行性更强的建议。”周燕芳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蒋颖:
女性“柔性特质”大有所为
全国政协委员蒋颖身兼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舵手之一、杰出女性领导者等多重身份,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德勤中国副主席蒋颖常常是让人未见其面便肃然起敬的一类人。在真的见到本人并打过交道之后,她的平易近人、乐观睿智、不拘小节等人格魅力,令人印象深刻。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女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日益提升,应通过改善机制、政企合力、引导观念,优化女性在决策团队中的发展环境。”3月8日,蒋颖提交一项重磅提案,即《释放数字时代的性别多元化红利的提案》,重申“她能力”的巨大潜能,发挥女性“柔性特质”的重要作用,以及指出背后仍待解决的诸多桎梏。
当前,推进性别多元化的意义已超过单纯的性别平等,它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而言,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企业而言,也直接关系到商业效率和价值提升;而且,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女性的“柔性特质”大有所为、贡献潜力凸显。
蒋颖向记者进一步举例说明,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大量的重复性作业被取代,如今工作中稀缺的是洞察力、沟通力等情绪智力,而女性具备细腻包容、理性敏锐、善于协商等“柔性特质”,在感知和管理自己与他人情感的能力中有着先天优势。
在新数字时代,蒋颖认为,女性的“柔性特质”将具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和商业价值:注入女性的“爱商”可以极大提升人机交互的体验感,注入女性的“美商”可以极大提升人机交互的观感和幸福感。此外,数字经济催生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提供了灵活、高弹性的工作模式,拓宽了女性参与经济贡献的场景。
同时,蒋颖也指出,女性依然面临性别多元化问题的挑战,特别是在经济商业领域决策层的占比不高,在职场与男性的发展机会不平等,固定观念影响了女性在生活和工作方面的选择。
对此,蒋颖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国企带头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性别多元化发展,推动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层性别多元化数据,以此提升女性对公司决策和治理的参与。
二是政府和企业携手为女性创造公平友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完善托育服务,优化女性创业支持政策。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婴幼儿托育服务;通过灵活远程办公等方式,帮助女性员工实现工作和生活的有机结合;鼓励有能力的女性走向“创业职场”,为创业女性提供专项政策支持,为女性创业者设置优先的融资和项目孵化通道。
三是强化性别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引导社会舆论,改善社会分工的固有观念。主要包括: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鼓励男性更多参与家庭生活;通过社会舆论,在观念上引导男女社会分工的多样化等。
“在这个2021年特殊的春天,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年,非常期待我们共同的新出发。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是我关注的领域。”每年的全国两会,蒋颖让人期待的不仅是她带来的提案,还有更多真知灼见:
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打断,可以看出目标的设定和各项举措深入人心、鼓舞人心。2020年抗疫情防控的战略胜利,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态势,中国交出了我们老百姓满意、举世瞩目的中国答卷。我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描绘的未来五年和2035的愿景无限期待。
“我们有幸于这个新时代,也有责于这个新时代。要心中有民,心中有责,高质量履职,成为过硬委员队伍中的一员。”作为颇受关注的女性委员,蒋颖在谈及履职感受时说道。
全国人大代表张琳:
关注养老和补充医疗保险
全国人大代表张琳“今年两会,我主要关注养老和补充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选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教授张琳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为此,她一共提交了三份议案,分别为“对我国建立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的建议”、“共享医保数据、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建议”和“做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供应链的建议”。
建议改革“惠民保”
“之前对惠民保有过长时间跟踪、研究,我看到了其中的问题,由此产生了这次的两会相关建议。”张琳指出,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应是在原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政府引导支持,群众自愿参保,面向全体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社融合普惠型医疗保险。主要功能是提供医保报销之外自付部分的保障,提高保险金额,补充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足。
惠民保则是商社融合型普惠医疗保险的简称,主要是指由地方政府牵头、保险公司承保的普惠型医疗保险产品,它是一款面向医保参保人员的保险,定位在医保之后提供二次保障,也是保险公司在补充医疗保险建设中的有益尝试。
惠民保虽火爆,却并没有解决基本医保的主要不足,而且一城一险不利于保险的发展。对此,她提出了对惠民保改革的建议,希望将惠民保提升至补充医疗保险范畴,建立商社兼容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一是由国家医保局牵头研究发展规划,建立目标鲜明、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机制。
二是运作模式上,政府深度参与让更多的人投保,投保形式可以是自愿的,鼓励职工医保卡购买补充医疗保险,拓展覆盖人群。
三是经营管理上,像大病保险一样通过招投标确定承办和经办机构,要求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理赔应与社保数据对接,并直接在医院开辟结算窗口。
四是投保条件和保障范围上,投保条件应不限年龄和既往病史,以降低保费做到普惠。保额在大病保险保额上提升,保障范围要涵盖社保报销目录内和目录外,尤其对于个人自付部分要提供保障。免赔额不宜设置太高。
五是将各单位工会原有的大病互助基金转型为补充医疗保险形式,便于单位的互助基金浮出水面,纳入正规管理。
六是产品需向中国银保监会报批,监管由医保局履行。
建议做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养老一直都是两会热议话题,张琳则更聚焦居家养老方面。
“居家养老是覆盖人群最多的,我们应该重视起来。而目前硬件基本具备,软件还不行。”张琳认为,现阶段,我国已经建成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个养老服务模块,但三个服务模块还有很多地方是分割的,没有形成有效的养老服务供应链,无法满足居家养老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张琳提到,日间照料中心承担了居家养老的支点功能,但现在的日间照料中心很多是独立存在的,政府对于日间照料中心的补贴多是按照一个中心补贴多少钱,补贴非常有限,只能够负担1至2个人的成本,也就难以承担更多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现在能开设最多的是“老年饭桌”,其他的居家养老服务就很少提供了。
同时,很多日间照料中心与养老机构不联动,日间照料中心的用餐、劳务、基础养老服务等费用都独立承担,对一家小的日间照料中心而言成本太高。
对此,张琳提出了四条建议:
一是鼓励整合城区养老机构,以核心企业为主体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供应链,要求核心企业整合养老服务供应链的上下游资源,引导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嵌入式养老院、专业的养老院构建养老服务供应链,连锁发展,形成品牌经营,业态融合。连锁经营后,日间照料中心可以集中供餐,医生巡回诊疗,很多成本可以在供应链上分摊。
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分类补贴,这样可以鼓励日间照料中心承担基本养老服务,成为公共产品,也可以适当增加日间照料中心的收入,让财政资金精准有效使用。
三是设置日间照料中心的基本服务内容和考核认证标准,在老年餐桌的基础上建议将送餐、助浴、慢病管理、基础医疗服务、居家服务协助、退休规划、志愿者机会等纳入服务内容。
四是养老机构的布局应该在市一级统一规划,鼓励核心企业在城市形成连锁发展,这样也便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