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导读
【逻辑】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之下,可再生能源将从补充发电的角色逐步替代传统的火电,转而成为主力能源,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而由于可再生能源本身的波动特性,储能行业也将伴随可再生能源在发电占比中的提升,迎来新一波发展机遇。
【涉及公司】扫描文末二维码,即可免费解锁所涉公司名单。
【时间】据光大证券研报预计,到2030年,我国国内风电及光伏发电侧储能空间累计约13亿千瓦时,至2060年累计约36亿千瓦时,投资规模累计将达到约25万亿元。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承诺。碳中和相关也成为了近期市场的热点。
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完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体的行动指南包括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但在环保减排的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无论是水电、风电、光伏都十分依赖于自然条件,先天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征。而电力系统又需要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保证系统频率维持在额定值,不至于影响负载设备的运行,避免频率崩溃所导致的大面积停电。这种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储能”就将成为新的行业标配。
储能伴随可再生能源迎来政策发展机遇,锂电池储能相关产业链多样
电化学储能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电池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结构件等,中游为储能系统的集成与制造,下游则为不同应用场景的运维服务,如用于电力系统的发电侧、输配电侧、用电侧,实现调峰调频、减少弃光弃风、缓解电网阻塞、峰谷价差套利、容量电费管理等功能。
一个完整的储能系统,一般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以及储能变流器(PCS)四大组成部分。其中,电池组是储能系统的能量核心,负责电能的存储;储能变流器是系统的决策核心,主要负责控制充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上述两者在储能产业链中壁垒较高,价值量占比较大,属于产业链中的核心,能量管理系统尽管目前技术含量不高,但未来有望实现系统集成,掌握行业话语权。国内目前涉及这些公司......
储能装机费用分摊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