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观察|洛阳领跑,襄阳“竞速”:谁是中部非省会第一城?
图片来源:摄图网过去半个月,洛阳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3月28日,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运行。历时3年9个月,洛阳成为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中,第一个获批建设地铁、第一个完成单条地铁建设的城市。
再往前(3月18日),洛阳行政区划调整获批的消息释出。调整后,洛阳市辖区数量超过省会郑州,市区面积从803平方公里拓展至2229平方公里以上,增加近1.8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消息都发生在河南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一周年之际——2020年3月27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做强中心城市,推进都市圈建设。
事实上,随着去年底《求是》杂志刊发的《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指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已经有多个中部省份积极响应,释放出区域格局调整的重要信号。
在这些官方认定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中,谁会是中部非省会第一城?
中部机遇期
图片来源:摄图网“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很大,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
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中部地区发展谋篇布局。
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发展。过去几年间,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地区生产总值陆续突破万亿,整体上看,截止2020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22246.09亿元,占全国比重上升至21.9%。
会议中提到,中部地区作为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这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涵盖31个城市。中原城市群则是以郑州为核心,跨越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5省,涵盖30个城市。
此前,曾有专家分析,囿于城市群规模庞大,人口众多,以单个中心城市恐难以有效辐射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且双中心乃至多中心发展可以促进城市的竞争,激发整个区域发展活力。
也因此,在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下,多中心发展成为不少省份的共同选择,除了上文提到的河南洛阳以外:
去年12月2日,湖南提出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建设岳阳、衡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这被认为是湖南关于“省域副中心”的首次官方定调。几乎同时,安徽“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首次明确要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而这之前,山西在2019年提出加快打造大同、长治、临汾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则在2016年增加上饶,与九江和赣州一道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最早提出“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一概念的省份,湖北早在2003年便确定了宜昌和襄阳两个副中心城市。
随着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被放在区域发展的突出位置,这些中部省域副中心城市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
洛阳加速跑
图片来源:摄图网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重镇,洛阳一度是仅次于北京、上海、武汉、天津的全国第五大现代化城市。
早在2019年,洛阳GDP总量率先达到5034.9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的普通地级市。
一直以来,洛阳在河南的发展格局中都处于重要位置,2011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洛阳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定位。“从省域规划到国家战略,洛阳的副中心定位始终没有变”。
但如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任晓莉所说,洛阳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显得过于“四平八稳”,并未发挥出很好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
“相比国内其他城市,尤其是正值发展机遇的副中心城市你追我赶的热情,洛阳少了一些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危机意识。”
眼下,随着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中原城市各自定位更加清晰,洛阳要与郑州错位发展,协调联动,共同打造引领全省发展的“双引擎”。
去年3月,河南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进一步提出,力争到2025年,洛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3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70%等一系列发展目标,并依法赋予洛阳部分省级权限,支持洛阳在部分领域先行先试。
随着地铁时代的到来,对于洛阳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增强城市人才吸引力,提供了新的可能。
更立竿见影的是在行政区划调整后,洛阳不仅是市区面积陡增近2倍;以相关区2019年GDP计算,划区后市区GDP也增加约800亿元;市区人口更从230.95万扩大为349.15万。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这些变化将为洛阳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洛阳城区经济总量进一步放大,城市资源整合和调配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进一步完善,参与新一轮市场竞争,尤其是城市综合实力竞争的支撑力更加强大。
“竞速者”是谁
图片来源:襄阳发布洛阳以外,其他中部省域副中心城市,谁的实力更强?
从经济数据来看,省份层面2020年中部6省的GDP排名,依次为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山西。具体到省内经济第二城来看,又分别为洛阳、襄阳、岳阳、芜湖、赣州和长治。这当中与洛阳距离最近的是襄阳。2020年襄阳GDP4601.97亿元,比上年下降5.3%,与洛阳差距约526亿元。但考虑到疫情因素,以2019年GDP数据来看,两地间的差距已缩小到了约222亿元,这是过去15年间两地GDP的最小差值。
此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曾分析指出,作为最早布局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湖北,对于襄阳和宜昌的扶持力度较大,两地与省内其他普通地级市在经济总量上已经拉开了一定差距,并与武汉构成“鄂三角”,共同带动全省的发展。
相比之下,在河南省内,排名第三的南阳正在奋力追赶洛阳。虽然至今仍未实现超越,但值得注意的是,除洛阳多年的“老本行”制造业外,此前南阳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及人均GDP增速曾一度超越洛阳。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运行,谁将成为下一个开通地铁的中部非省会城市,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地铁被视为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志,大规模投资建设还能在短期拉动经济,成为做大GDP的“刚需”。
以2018年“52号文”规定申报建设轨道交通的条件作参考——地铁要求GDP3000亿元以上、市区人口30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0亿以上;轻轨则要求GDP1500亿以上、市区人口15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亿以上。
早在去年11月,有当地网友通过“12345政民互动”表示,襄阳在轨道交通方面建设明显落后于同等城市,中部洛阳即将开通两条地铁线路,东部城市如芜湖也即将开通轻轨,希望襄阳抓住机会,建设轨道交通(轻轨),以此带动一连串发展,吸引企业、人才落户于襄阳。
当时襄阳市发改委回应称,2019年《襄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市政府批复。该规划依据《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并与正在编制的《襄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开展。目前,襄阳市发改委正积极准备申报的前期工作。
眼下,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两大区域进入发展的加速期。对于区域内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提高自身经济总量、发展水平与引领带动腹地发展同样重要。
文字 | 黄名扬
原标题:《谁是中部非省会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