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小米冲向下一个十年,雷军能否跑赢马斯克

时间:2021-04-03 09:47:37 | 来源:创业邦

原标题:小米冲向下一个十年,雷军能否跑赢马斯克

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来源财经无忌,作者无锈钵。

“这将是我人生当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

镜头掠过黑压压的会场,人群寂静无声。

每个人似乎都在盘算、消化这一看似不可思议的决定,亦或者只是单纯的作为见证。

距离小米的11岁生日还剩下不到7天的时间,没有大张旗鼓的热烈庆祝,也没有张灯结彩的喜悦氛围,在亲手把这家公司带入世界500强后的第三年,雷军选择以这样一种“再创业”的姿态,作为献给1.7亿米粉的礼物。

同样被作为礼物的,还有接连推出的智能手机和全新LOGO。

种种迹象似乎都已宣告,跨越昂扬的十年进化,小米依旧没有停止脚步,唯一改变的,只有从1.0时代到如今2.0时代的进化方法论。

尽管在这之前,人们已经从蛛丝马迹之中推测出这场发布会的重要性和信息增量,但真正直面这一品牌在第二个十年开端所吹来的灼热劲风,现场和荧幕前的观众仍然感到了一丝惊愕。

正如现场一位米粉所表达的那样:

“小米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间节点,让你看见一个印象之外的全新模样。”

这种气质,新LOGO设计者原研哉给出的定义是“Alive”,在这位日本设计行业名宿的眼中,科技也好,企业也罢,总是“在进化中越发接近生命的形态”。

对于局外人来说,这一进化论中的不少细节,并不是无迹可寻,而是散落于这场发布会和小米过往11年的发展历程之中。

拥抱高端,小米如何打造“未来现金流”

“1080亿。”

伴随着“雷斯克”造车决定的落地,一个数字也牢牢刻印在现场诸多观众的脑海之中。

“1080亿”,这是小米集团当下的现金储备,同样也是他们凭借奋斗为下一个十年所赢取的筹码。

但对于小米和雷军本人来说,漂亮的财务营收,并不是这一品牌“进化”背后的逻辑,只能算作小米“升维”所带来一种利好。

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说的那样:“一家上市公司最终的价值,不在于当下,而是未来所能产生的自由现金流。”

从这个角度来说,评价小米这家企业所取得的成就,本质上考虑的不是这家企业当下的现金储备,而是这一品牌未来的发展潜力。

在小米这家公司的前行轨道上,支撑这一品牌的未来发展前景的,则是另外三层逻辑。

三者之中,最为关键的,便是这一品牌如今在硬件销售端所取得的引领地位。

据小米最新披露的2020年财报,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1.46亿台,稳居全球第三,高端智能手机的销量已突破1000万台。

可以说,如今的小米已经彻底站稳了高端手机市场,旗下小米10系列多次霸榜DXO,小米11更是创下了21天销量破百万的旗舰手机销售新纪录。

在此基础上,发布会上带来的小米11Pro、11Pro Ultra以及折叠屏小米MIX FOLD,也将助力小米高端手机布局再进一步。

截止目前,小米11Pro&Ultra已经首战告捷,全渠道售卖销售额仅用了1分钟便突破12亿元。

其次,便是小米从铁人三项到手机xAIOT双引擎,所建成的最大消费级IoT物联网平台。

高端手机端的出色销量之外,硬件销售只是小米“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的一环,承担的更多是引流任务。因此,自公司成立以来,雷军就公开承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

而互联网服务则是小米变现和创造利润的主要环节。

可以说,硬件、互联网服务和新零售三者组成的铁人三项构建了其硬件引流+软件变现的业务闭环。

而这一闭环的成立,更多则是得益于3年来,小米在影像、有线/无线快速充电技术、AI、IoT平台等关键技术领域所赢得的一系列长足发展和领先优势。

这背后,是小米技术研发领域坚定而持续的巨大投入。2020年,小米的研发投入近百亿,今年预计将再增长30%以上,预计超过130亿元 。

最后,小米在此次发布会上力推的全新LOGO,同样是这一品牌走向全新十年的一次“价值升维”。

它代表着未来的、小米的智能科技,就像有生命一样,会根据环境的变化、人的需求变化,而不断更迭。

而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不变的是小米的标识——象征出色产品和优质价格的MI标志和代表创新与活力的橙色。

入局造车,小米的“谋定后动”

人种学者扬·奇普切斯在系统性的研究过私人物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变迁后,曾经得出过一个有趣的结论:

只有两件个人物品是不管哪个国家的人都会随时带在身上的,它们分别是现金和钥匙。

在那之后,伴随着快捷支付、指纹门锁、私家汽车的普及,这一列表之中的物品还在不断经历着更迭。

从这个角度来说,身处2.0进化时代的小米,此次发布会上官宣造车的新动向,同样是其基于智能终端,链接出行设备,将汽车钥匙带出生活的一次“尝试”。

对于不熟悉小米的用户来说,小米的这一尝试可谓一波三折。

想要明白小米官宣造车的逻辑,首先要明白的是,小米此前为何不造车,又为何对造车问题“三缄其口”。

纽约大学教授,著名咨询顾问克莱·舍基曾经在《小米之道》中总结出四条这一企业内部共同的价值信仰,它们包括:

1.以用户为中心;

2.只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

3.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

4.克制贪婪。

四者之中,后两者正是这一问题的答案。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克制贪婪都是最难的,也是竞争对手最难学习的。

这一价值在创业阶段的体现,是小米对于硬件毛利率的严格控制,而在当下,它则意味着小米对于“风口”的谨慎态度。

但“谨慎”并不意味着放任无为,小米对于造车的兴趣和布局,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深埋。

虽然雷军在30号的发布会上说,公司实际上在今年1月15日才开始调研造车。但早在2015年,小米就已经开始参与新能源造车的前端环节,那一年,雷军所创立的顺为资本参与了小鹏汽车A+轮和C轮的融资,并入股蔚来。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左)蔚来创始人李斌(右)

企查查投融资显示,小米关于交通运输类的投资事件达到17项,其中,2012年,小米曾投资木仓科技,资料显示,北京木仓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汽车领域的实用应用开发商;2014年,小米投资了车载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商凯立德,和车载智能产品研发商睿米等。

至于小米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能否跟上,大可不必担心。

企查查知产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3月29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有有效专利6758项,其中专利名称、专利摘要包含“发动机、导航、车、驾驶、雷达、行驶”的专利有211项。

这一数字,即便是同蔚来等先发品牌1000余件的专利数相比,差距也较为有限。

另一方面,小米过去数年内对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的硬实力支撑,也是有目共睹。

2020年7月,雷军在《人民日报》撰文,5年投资500亿元;8月,雷军在小米十周年演讲中提到,2020年小米研发投入预算超过100亿元,同时雷军还给小米定下了“三大铁律”,以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11月,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小米宣称在2021年将扩招5000名工程师。

庞大的投入之下,即便面对造车前途上的风雨险阻,小米也不至于在研发端“捉襟见肘”。

穿越漫长的十年周期,小米新时代的每一步,依然坚实且稳健。

小米的“护城河”之思

清华大学教授,德鲁克学院首席导师吴越舟曾经在《小米进化论》一书中做出这样的表述:

“今天,研究中国的新经济力量,小米是一家无法被忽视的、充满传奇的企业,很多人想通过研究学习小米,找到通向未来的方法论。”

毕竟拥有如此知名度,粉丝如此众多的小米,迄今为止的年龄,仅仅只有十一岁。

1.0进化时代的小米,拥有覆盖硬件,智能家居,生活耗材等产品链,是最年轻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可以说,雷军的确缔造了一个商业奇迹。

而在这一奇迹的中心,则是这一企业耗费数年所构建的护城河,它们包括在供应链端和研发端的硬实力、依托价值和产品所构筑的庞大私域流量和小米生态链所带来的协同效应。

在造车领域,光大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小米集团与竞争对手相比在品牌、渠道、供应链、芯片获取能力等方面存在优势。

在手机端,澎湃C1芯片的研发也证明了对于小米手机科技的制高点的占领和对核心技术的不倦探索。

这也是为什么,雷军敢于在发布会现场演示小米11 Ultra与专业黑卡相机在夜景、超动态的复杂场景下的拍照表现,并称这一产品已经远超专业相机表现。

“手机影像已正式迎来与相机的拐点之战。”

除此以外,米粉这一群体多年来的支持与守护,也是这一品牌区别于一般科技势力的关键所在。

在30日晚间的发布会上,雷军有多大的决心,米粉们就有多大的热情。直播间的弹幕被米粉们“干翻特斯拉”“666”刷屏。

正如雷斯克本人所承认的那样,米粉的强烈支持也是小米决定造车的关键因素之一。

很多米粉也通过不同方式呼吁小米造车,有米粉甚至在给雷军的留言中说,“只要小米敢造车,我就敢买!”

对于小米来说,正是具备如此庞大的共同价值群体,才使得他们在这样一个信息冗杂、获客成本高企的时代,始终保持穿越荆棘的优势竞争力。

最后,便是小米生态链所带来的协同效应。

以手机这一超强黏性终端为核心,配合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的联动性,小米切入智能汽车领域可以实现各个应用场景的联动协同性,能够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当然,上述这些优势并不意味着,小米在未来就“所向无敌”。

回到企业的动态竞争之中,供应链、技术、甚至于场景,更多都是一时之优势。

过往的商业兴衰史已经无数次启迪我们,决定企业最终成败的“永续护城河”不是别的,正是企业中被忽视的“人”。

正如张磊在《价值》一书中所阐述的那样,“勇于创新和进取的企业家精神,才是企业永恒的护城河。”

从离校创业,到叱咤金山,再到小米过往十年的变革,雷军和千万小米人身上所体现的,正是这样追求极致的理念。

从上一个十年的小米进化论1.0,到如今的进化论2.0时代,摆在雷军面前的考验其实从未改变。

正如雷军自己所说的那样:

“刚刚创业的时候一无所有,我们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是巨头。通过10年的打拼,我们依然取得了今天的奇迹。那么今天,我们已经是一家世界500强3万多名员工,实力比我们10年前强了太多,我们担心害怕的是什么呢?我想了很久,其实只有一点,我们今天还有没有10年前一样的勇气,还有没有10年前一样的决心?”

而这个关于小米未来十年能否成功的最后一个问题,答案或许不在别处,就在雷军自己的心中。

一些人或许还记得,就在358天前,小米十周岁的生日上,雷军和小米全体高管一起重走了创业以来的旅程,从北京中关村保福寺桥的银谷大厦起步,到望京的卷石天地,再到清河的五彩城,最后到小米科技园。

这段长达三十公里的路线,被视作小米十年来的汗水与辉煌的一种象征。

然而或许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段旅程从起点到终点,恰巧在广袤的地图上,勾勒出了一个“人”字的图案。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