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女博士如何“过关斩将”?

时间:2021-04-06 14:45:58 | 来源:科学网

编者按:生活中,我们会听到“男生、女生、女博士”,无形中将女博士划分为“第三类人”,这些给女博士们贴标签的行为其实是现代与传统价值观冲突的体现。因为科研是一份创新性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由于男女生理上差异、家庭分工不同,女性需要在家庭中投入大量的时间。现实问题让女性在对职业的选择上进退两难。新时代的女博士仅仅只是高学历吗?

袁丹萍看着怀中的女儿露出笑容,听着她那纯真的笑声,幸福地对女儿说:“为你熬多少次夜,都是值得的。”女儿出生前后的场景,她永远不会忘记。

那段时间她都在准备博士毕业答辩,时间非常紧张。预产期的前一周,她一直在伏案疾书,撰写并修改大论文,临近预产期的时候将大论文发给导师审阅。在30天产褥期的后一天,也就是宝宝出生的第31天早上,宝宝还在酣睡时,她便开始修改论文。

袁丹萍:你是我科研路上的软肋和铠甲

家庭是袁丹萍(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15级工业催化硕博连读研究生)生活的一部分,她还是以做实验、分析数据、撰写文章的科研生活为主。

自2015年进入肖福魁研究员的课题组后,她合理安排实验,为参加2017年春季硕转博答辩做好准备。虽然她的课题进展顺利,但她也备感压力。当时仅有3个名额,而报名的同学多达二十几人。她化压力为动力,着手修改PPT、多次讲演练习完善讲稿,最终她成为那三分之一。

转博成功后,袁丹萍也没有懈怠。在她的坚持下,她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潞安能源化工优秀奖学金,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对她科研能力的认可,更加坚定她选择科研的决心,她也更加感激一路走来老师和家人的帮助。

2016年,她从北京集中教学结束回到研究所开展实验的时候,因为仪器测试不完善,她“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开始。肖老师出差回来,没有休息就帮助她搭建设备。热心又非常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激发了她对科研的热爱。自此之后,老师对待科研认真的态度,成为她整个博士期间的奋斗指南。在肖福魁、赵宁、李磊几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顺利毕业。

在她5年的研究生生涯中,她的爱人也给了她很多鼓励和支持,陪她一起走过期间的酸甜苦辣。他们相识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积极阳光、热爱生活的他,给了袁丹萍很多正能量。毕业后,她的爱人为了两个人可以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选择在学而思培训学校太原分校工作,支持她继续读博深造。“工作和生活都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经历,婚姻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一起7年时光后,两个人在2019年3月领取结婚证。家庭是她博士生活选修的必修课。

次年2月,她可爱的女儿出生了,她成为一位幸福的妈妈,无形中有了软肋,也有了坚实的铠甲,愿意更努力、更高效地做好手头的工作,投身科研,深入探索课题。

袁丹萍已入职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近一年,她希望,“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可以陪伴女儿快乐成长,享受做母亲的成就感。”

杨慧钊:打破常规走出舒适区

虽然投入科研后,生活圈子缩小,但杨慧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学2017级博士研究生)积极参加其他活动。在2014年12月,她以职工的身份参加部门羽毛球赛。比赛要求自由组队,一些大课题组自成一队,她所在的课题组和另一个课题组合成一队参加比赛,也就在那时认识了她现在的爱人。

相遇只需一瞬间,经营感情还需要互相体谅和支持。

在互相鼓励下,她的爱人和她先后考取了植物所的博士研究生,时间相差仅一年,他们大多时间的生活、学习节奏基本相同,没有花很多心思协调彼此时间,但每日的科研之余还会一起打羽毛球,较长的休闲时间会选择在云南周边、哈尔滨、长沙、苏州等一些地方旅行,享受二人世界。

经历了4年的感情生活后,她决定在2018年2月进入婚姻生活,婚后的生活平淡且温馨。现阶段的她临近毕业,大多数情况下周末还会在所里准备毕业论文,而这个时间段里,她爱人一直陪着她。

在如何爱对方的路上,两个人一起进步;在科研的路上,他们也在一起进步。对杨慧钊来说,家庭和学业都需要学习。她目前研究的方向是民族植物学与生态学,她本科时所受到的化学专业训练,硕士期间学习与研究的新闻与传播,这些都不能支持她现在的研究。虽然之前的学识和阅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思维方式,但跨学科的考试、研究,需要她从头开始学习专业知识背景,如《现代生态学》《民族植物学》等专业课。经过努力,她的成果从被拒稿、重新修改,到最后被接收,面对问题时,她的状态也从害怕、焦虑,到最后可以不慌不忙地寻找解决方案。

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是对她作为一个科研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同行业专家对她努力的认可。她很有成就感,更感激老师对自己的指导和帮助。

她的爱人在科研方面也给予她许多实际的支持和帮助。2020年,杨慧钊接触新方向——遥感解析植被。科研进展缓慢,心情受之影响,她会跟爱人抱怨科研不顺利,虽然领域不同,但他会比别人更理解她。之后,她的科研向前推进了一小步,发现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改进会成倍增加工作量。她犹豫不决时,爱人对她说:“要是想好了,干就完事儿!”她深入研究遥感影像,借助MATLAB、R和arcgis软件,写代码、绘制植被物候曲线、分析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优化了之前的研究课题。

现在的杨慧钊在学业、家庭中遇到问题时,告诉自己“想好了就去做,努力后也坦然接受结果。”

邓芳博:在科研的跑道上与你相遇

科研没有想象中的容易,生活也有小坎坷。幸运的是,邓芳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在硕士学习期间,认识了此生可以相伴之人,也就是她的师兄。在师兄的支持下,她备考微生物专业博士,并成功上岸。因此,他们有一段重叠的博士生活。她调侃“那时候,两个人见面只是换个地方学习”。

她严格要求自己:“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不得。”这也让跨专业的她在学习时“吃尽苦头”。起初,她仅需要完成一个小任务,但“土壤”两个字让生物背景的她“非常头疼”。她早起晚睡,每日早上安排好当日各个时间段的实验,高效率地完成每个任务,并及时和导师交流,她的进步非常快。

她需要控制实验的培养条件,培养之前出野外采集的土壤,再提取培养后土壤中含有的DNA,最后将结果送往测序公司进行高通量测序。不幸,测序出现问题。意外造成了时间延误,文章送审结果也不顺利,导致她的状态非常紧张。因实验样品的特殊性,经多次沟通,查文献、咨询专家后决定重新测序。她沉着应对,整理之前备份的样品,重新测样。她以更好的方式解决了出现的问题,整个过程让她对“坚韧”有了自己的理解。用时间和精力浇灌玫瑰,定会收获玫瑰的芬芳。

科研是邓芳博生活主要的一部分,和其他博士一样,邓芳博提高了专业技能,得到老师的指导和认可,收获了坚定的友谊。丰富的研究生生活经历,让她更加热爱生活。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她爱人临近毕业时,她生病了。办完住院手续,她为参加她爱人的毕业答辩向主治医生请假,还因为差点耽误输液被医生“训”。她回来接受治疗,刚刚答辩后的他在病房日夜守着她。看着事无巨细的“眼前人”,她心里更加坚定彼此在一起的信念。

2018年8月18日,她结婚了。她的爱人还是她科研的护花人。在对方的支持下,她于下月20日前往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学习3个月。

邓芳博只是万千平凡女性中的一位,经历了生活的磨练后,依旧积极乐观、追求进步。她想对其他女博士说:“读博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一定要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保持一个稳、不急于求成的心态。家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选择了便好好享受这个过程。”

翟晓荣:科研的平行世界是五年的异地长跑

女博士不仅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力争用知识武装自己,也热爱生活。翟晓荣(2017级公共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就是如此,护肤、逛街、买漂亮的衣服。最初为实现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理想,她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了研究课题、准备论文的博士科研生活。

第一次课堂汇报,同学课堂展示时清晰的汇报内容、自信的台风,让她意识到实现梦想还需付出很多努力。自我反思、学习新知弥补差距,是她科研路上的日常。

科研向左,生活向右。睡前煲电话粥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论多忙,她每天晚上都会和她的爱人视频,这个已经成为彼此的习惯。在电话两头,分享彼此当天的成长、聊聊科研进展、吐槽释放压力。她和她的爱人是大学同班同学,2017年6月,是他们毕业的时间,也宣告着他们即将站在异地恋跑道的起点。

他们在前一年的1月21日确立恋爱关系。即使两个人最初对未来的规划不同:她想读研,而她爱人想找工作,但他们愿意慢慢走向对方。

从大学毕业后到现在,翟晓荣和她的爱人更换过几次跑道,先后在北京-广州、北京-郑州、北京-广西、北京-石家庄的跑道奔跑。

研究生入学,他们开启了北京-广州跑道。在雁栖湖集中教学期间,即使交通不便,翟晓荣和她的爱人也会克服困难,创造见面的机会。她依然记得第二天自己在火车上醒来,尽管硬座使她浑身疲惫,但相见的喜悦足以让她忘记舟车劳顿。

爱情和婚姻不是她科研路上的羁绊,她转博得到了男友以及双方家人的大力支持。他们互相成就彼此,一起跨越距离的障碍,她最终决定“就是这个人了”。

婚后,她有了一份归属感,但婚姻没有影响彼此的工作和学习,两个人又回到北京-广西的跑道,依然每天视频聊天,约定一个月见一次面,把本该是负担的远距离相见当作旅行。对于恋爱中的女孩子来说,选择异地相处,就需要接受更多的考验。但翟晓荣会换个角度想问题,有更多的时间去支配,并且两个人的心在一起,不断为将来作规划。2021年,他们开始了新的跑道:北京-石家庄。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即将迎来异地长跑的终点。

她希望,“其他女博士要对自己保持绝对的自信,活出自我!”女博士作为高学历女性,她们积极上进、对自己严格要求,一直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不要以女博士标签的刻板印象看待她们,留给女博士们一个积极的环境。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女性在全球科研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30%。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打破长期存在的偏见,越来越多的女性有信心、勇气靠近科学,将女性的智慧挥洒在科研的土壤里。

女性在面对社会中一些传统化观念时,难免会受到影响。女博士作为高学历女性,应学会恰当平衡科研和生活,更应该提高自信,积极乐观地向外界展示自己——不仅是科研上的女汉子,还是生活中的小女人,爱美、顾家……

新时代的女博士,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