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永辉超市回应“占比不多”!新华网最新发文:如此敷衍,永辉超市如何“永辉”?
“永辉超市每天自测量达3000多批次,一个季度90天、基本上近30万次的检测中,出现15批次的不合格,你说多不多?”
面对今年以来频频曝出的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永辉超市给出了上面的回应。
没有悬念,永辉超市如此理直气壮的解释,成功将自己送上热搜。
对于永辉超市的回应,有网友表示:“偷换概念,抽检就有15批次不合格,实际有多少呢?”
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张的永辉超市频繁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翻车”。有分析认为,这背后反映出其食品安全管控没有跟上扩张步伐,存在一定的缺失。
一季度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根据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永辉超市在福州、莆田、龙岩等多地多家门店,共有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其中包括多个食品被检出氧氟沙星、恩诺沙星不合格。
具体不合格产品有: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第2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中,福建永辉超市有限公司莆田市水韵城店销售的草鲡(购进日期为2020年8月26日),氧氟沙星不合格;福建永辉超市有限公司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晴岚店销售的冰鱿鱼(购进日期为2020年8月23日),镉(以Cd计)不合格;在第4期中,福建永辉超市有限公司龙岩万达广场店销售的来自莒县华大食品有限公司的白条鸭(购进日期为2020年7月14日),氯霉素不合格等情况。
据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风险提示介绍,食用检出氧氟沙星的食品,可能引起头晕、头痛、睡眠不良、胃肠道刺激等症状。
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5个批次的品种很少,要看总数占比。他向记者指出:“永辉超市每天自测量达3000多批次,一个季度90天、基本上近30万次的检测中,出现15批次的不合格,你说多不多?当然我们自己也有问题,自测的3000多批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都检测到。”
对于永辉超市的回应,广大网友却并不买账。一位网友表示:“为什么可以做到如此理直气壮。”还有网友在留言中表示:“偷换概念,抽检就有15批次不合格,实际有多少呢?”
在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看来,广大网友之所以无法接受永辉超市所谓的“概率”回应,是因为在商家看来的概率问题,对于消费者个人而言,一旦中招便是百分之百。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认为,自测量高并不能作为食品安全事故的托词,永辉作为一个知名的连锁企业,在销售产品时面对的是大众消费者,因而在自身产品安全把控方面更应该予以重视,并不能因为量大就漠视存在的问题。
彩食鲜仍处亏损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记者看到此次永辉超市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多数为生鲜领域。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永辉超市在内部孵化一家名为彩食鲜的企业,是永辉超市旗下的食材中央管理中心与供应链集成平台,目前,彩食鲜已在北京、福建、重庆、安徽、江苏、四川、石家庄、南京、杭州建立了9个大型生鲜中央工厂。
2018年11月,彩食鲜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高瓴、红杉等入股,永辉超市实际股权比例降至43.75%,表外独立运营。2020年12月11日,永辉超市公告,彩食鲜发展注册资本拟增加1.54亿元至11.54亿元。其中,上市公司永辉超市认购新增注册资本2308万元,对价1.5亿元,增资后持股32.33%;腾讯创投认购新增注册资本4615万元,对价3亿元,增资后持股4%。
从永辉超市的财报中记者看到,彩食鲜目前处于亏损状态。
生鲜也是目前很多零售商们角力的重点,一些新零售品牌更是主打生鲜突围,这也给传统超市带来挑战。某行业人士提出,生鲜产品对于运输、储藏、销售环境等要求颇高,也成为质量检测的重要领域,被检测出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的情况也常有发生,这更是对产品的供应链、零售端的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食品问题频频“翻车”
近年来,永辉超市俨然成为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黑榜上的常客。
2019年仅在重庆一地,永辉超市就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在23个通告中“点名”,合计有36次的食品不符合抽检标准。
2020年10月至11月的一个月时间内,永辉超市接连出现在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抽检公告中,均为销售不合格产品,多达10次。
期间,福建永辉一门店工作人员脚踩冻鱼、合肥永辉一超市葡萄干货柜下现成群蟑螂等,而这2次均在网上引起了舆论热议。
仅本月以来,永辉超市就已经三次上黑榜,除了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的通报外,4月7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永辉超市“上榜”;4月8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8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永辉超市“上榜”。
文志宏表示,永辉超市作为国内头部零售企业,无论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比例多或是少,从客观上来讲,肯定会对永辉的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其业绩,永辉超市对此应更加重视。
朱丹蓬表示,永辉多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也说明了其在整个质量、内控体系存在一定纰漏,如若永辉对此不重视,没有将人民食品安全放在首位,那么未来定会使得自身整体发展受限。
新华网:如此敷衍,永辉超市如何“永辉”?
永辉超市最近因产品被检不合格、董秘“加戏”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一家曾有着“民生超市、百姓永辉”美誉的老超市,永辉超市承载着太多消费者的信任与期待。根据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永辉超市在福州、莆田、龙岩等多地多家门店共有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其中草鲡、冰鱿鱼、正蟹等水产品抽检不合格次数达8次,确实让人难以接受,让消费者不安。
更让人失望的是,永辉超市董秘张某的一番辩解:“永辉超市每天自测量达3000多批次,一个季度90天、基本上近30万次的检测中,出现15批次的不合格,你说多不多?”
当然多了!对于企业来说,不合格率也许是个概率问题,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1批次和15批次不合格没有区别,一旦中招,伤害就是100%。
据报道,抽检不合格的这15批次食品中,多个食品被检出氧氟沙星、恩诺沙星不合格。据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风险提示介绍,食用检出氧氟沙星的食品,可能引起头晕、头痛、睡眠不良、胃肠道刺激等症状。
刻意避开消费者真正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谈,有意模糊概念,用一堆数字来回应关切,用轻飘飘的态度对待食品安全这样的大事,永辉超市如此敷衍、辩解让人不满,也令人心惊。没抽检的产品还有多少是不合格的?还能不能让人放心买买买了?
事实上,这并非永辉超市首次因食品安全问题“翻车”。自2018年以来,永辉超市多次被检出问题食品,遭到多地市场监管局通报。仅今年4月以来,永辉超市已经数次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黑榜”。这样的记录,再加上对待问题敷衍的态度,难免让人对超市的管理和产品质量打上一个问号。
永,长久,久远;辉,光也,辉煌之意。永辉二字,寄托了企业创始人对这份事业永远辉煌的期待。而永辉超市想要“永辉”,请首先保护好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面对不合格的产品,不论比例有多少,都要自检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