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转型成效初现,长生人寿缘何遭大股东长城资管“抛弃”?
转型初现成效,大股东却清仓式退出,成立18载的老牌寿险长生人寿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4月13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了长生人寿的股权转让信息。公司股东长城资管及其全资子公司长城国富置业联合出清长生人寿70%的股权。
资料显示,虽有百年保险业历史的外资股东日本生命保险,但自2009年归入长城资管旗下,长生人寿经营权和话语权逐步掌握在中资股东长城资管手中,公司高管团队几乎都来源于长城资管。而“跨界”经营下,长生人寿业务长期以来处于低迷亏损状态。
不过2017年,公司开始业务转型,此后虽历经转型阵痛,但到2020年,长生人寿的发展开始有所突破。然而好景不长的是,“牵手”12年的长城资管此时却选择退出,这对长生人寿来说无疑将迎来经营和人事大变动。
另一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对于长城资管来说,此时退出背后或更多是近年来资管公司回归主业、开启“卖卖卖”的“无奈”之选。
事实上,早在长城资管出售长生人寿股权前,四大AMC之一的信达资管已于去年7月彻底退出保险业。而此次出售一旦成功,意味着国内资管系保险企业将只剩下中华联合控股及其旗下险企。
“跨界牵手”12年,长城资管终退出
资料显示,长生人寿成立于2003年9月,原始注册资本3亿元,前身为国内首家中日合资寿险公司广电日生人寿,初始股东是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和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双方分别持股50%。
2008年5月,上海广电宣布出让广电日生人寿50%股权,2009年9月,长城资管将其收入囊中,广电日生人寿随即更名为长生人寿。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我国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长城资管进入长生人寿后逐步开启其战略布局。
资料显示,2009年11月,长生人寿进行了第一次增资,由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和长城资管分别注资5亿元,长生人寿注册资本由3亿元变为13亿元。
随后2015年7月,长城资管携手其全资子公司长城国富对长生人寿进行第二次增资并由此实现了对长生人寿的控股。
具体来看此次增资,长城资管与长城国富共同出资8.67亿元,长生人寿的注册资本金增至21.67亿元,增资后长生人寿股权变为长城资管持股51%,长城国富持股19%,而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的持股降至30%。
与此同时,公司高管迎来大变动。作为长生人寿的大股东,长城资管向长生人寿“输送”了多名重要职位负责人。
资料显示,长生人寿前任董事长孟晓东来自于长城资管,2000年进入长城资管工作,历任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总裁助理、副总裁等职务。
据悉,此前3月30日,监管刚批准孟晓东不再担任长生人寿董事长一职,由杨国兵接棒。
而公司现任董事长杨国兵也来自长城资管,其2018年11月加入长城资管担任总裁助理一职。
此外,长生人寿总经理沈逸波也来自长城资管,目前还担任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自长城资管进驻长生人寿,沈逸波就曾担任副总经理、临时负责人等职务。
可以看出,作为中日合资寿险公司,长生人寿多年来经营权和话语权一直掌握在控股方长城资管。然而“牵手”12年,长生人寿再次迎来股权变更。
4月13日,上海联合交易所官网信息显示,长城资管拟挂牌转让所持长生人寿共70%的股权,该转让项目限期披露至2021年5月21日,有关受让方资格条件、转让价格等信息有待进一步披露。
而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单一新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3,鉴于长城资管此次转让了70%的股权,也就是说,此次股权转让后,长生人寿将至少引进3家新股东。
且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此次长城资管退出,公司股权变更同时或又迎来人事大变动。
事实上,相比在保险业拥有百年经验的外资股东日本生命保险,长城资管一直以来主要从事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在保险业是个“新兵”。
同样,从这些来自长城资管的高管履历中也可以发现,他们几乎无一例外没有保险从业经历,对保险业熟悉度有限,而这在长生人寿的经营中也有所体现。
转型成效初现
年报数据显示,自2009年更名以来,长生人寿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
在2016年以前,长生人寿保费收入仅在2亿元左右徘徊且常年处于亏损状态。而2016年由于报告期内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中短期产品使得保费骤增,长生人寿保费收入发生历史性转折,高达19.32亿元。也仅在那一年,公司实现微利234.73万元。
随后2017年,长生人寿开始进行业务结构转型,由发展中短期产品转变为发展保障型产品,逐步剔除保障型较低、价值小的趸交业务发力期缴业务,这就意味着公司销售渠道逐步由以往依赖的银保渠道转变为个险渠道。
然而发展个险必然带来手续费和佣金支出同步扩大,期间长生人寿不乏经历转型阵痛。
自2017年以来,公司亏损幅度不断扩大,2018年亏损更是高达2.6亿。2019年亏损态势延续情况下,长生人寿2019年保费收入还出现了近36%的下降。与此同时,公司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由2016年底的294%下滑至2019年底的174%。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转型成效也在凸显。据2019年年报显示,长生人寿2019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五的产品中销售渠道为银保渠道的产品占总保费收入的42.51%。而2018年同期该比例为74.75%。
此外,长生人寿2020年经营业绩开始有所突破。其营业收入19.87亿元,同比增长近35%,从盈利来看,虽然仍亏损0.45亿元,但相较2019年已经实现大幅减亏。
由此可见,此前长生人寿虽业绩不佳、转型阵痛,长城资管却未选择退出止损,而在公司大幅减亏、转型成效初现时,长城资管却选择悉数出售所持股权,如此选择背后显然是有其他考量。
回归主业,长城资管开启“卖卖卖”时代
官网显示,长城资管目前是一家多元发展的综合金融集团,旗下拥有银行、证券、信托、人寿保险等多种金融牌照,例如长城华西银行、长城国瑞证券、长生人寿、长城新盛信托、长城金融租赁、长城投资基金等。
而此次退出旗下保险公司,或更多是与资管公司回归主业的大背景有关。
据悉,此前长城资管有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公司明确了“聚焦主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坚决回归不良资产主业,不断增强主业竞争力。
事实上,长生人寿不是长城资管自回归主业以来第一个“抛弃”的公司。此前3月22日,长城资管还对河钢资源进行了股权减持,退出“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名单。
无独有偶,长城资管还拟出售旗下长城新盛信托的控股权,受让方限定国有企业,正通过某大行投行业务部门寻求受让方。
此外, 值得关注的是,资管公司的“主业回归”理念正在慢慢渗透。早在长城资管出售长生人寿股权之时,四大AMC之一的信达资管在近年来就已经开启了“卖卖卖”的模式。
早在2019年,中国信达就开始转让其持有的幸福人寿全部股权,且其持股的国任财险,股权也慢慢被稀释。
2020年7月,银保监会正式批准诚泰财险和东莞交投集团联合受让幸福人寿51%股权,转让价格达75亿元。加上此前出售的信达财险,至此,信达资管彻底退出保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