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恰好”和“高能”,为什么同「少年」不同命?
四月,国产高口碑综艺又添一员。
由董子健、刘昊然、王俊凯担任常驻嘉宾的《恰好是少年》,豆瓣开画8.8分,这在近几年的旅行类综艺中,算是“翘楚”。
三人之间“舒坦”的氛围,也成为了节目的加分项。事实上,这不是三人第一次合体亮相。2017年的《高能少年团》,就由王俊凯、刘昊然、董子健、张一山、王大陆5位鲜肉偶像担任节目嘉宾,开播前被大众寄予了厚望。但最终口碑崩坏,以豆瓣5.7分的成绩惨淡收场。
不少人认为,当下对于综艺节目而言,嘉宾的加持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点不假。但《恰好是少年》和《高能少年团》的“同少年不同命”,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节目模式与嘉宾风格相契合的重要性,延展出了更多关于“综艺之本”的探讨。
同为少年,有何不同?
尽管两档节目的嘉宾阵容有着很高的重合度,节目名字也容易让人产生相同的联想,但在节目模式上,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高能少年团》主打的是“偶像对抗挑战”概念,以“成长十二课”为主题,试图通过一次次贴近生活的课程,让少年团在学习、历练的过程中,得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锻炼。
节目概念包装的不错,但从本质上来看,仍然是“明星+户外竞技”这一常见的节目模式。当然,这一模式并不是弱点。在2017年,户外竞技综艺仍有广阔的市场在,《极限挑战3》《奔跑吧》等节目依然有着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真正的致命伤是在户外竞技综艺这一模式下,“拖后腿”的流程设计和游戏规则。枯燥冗长的送货任务、重复的找拼图环节,极大程度上消耗了观众的热情。对于户外竞技综艺而言最为重要的热血和有趣,二者兼失。
不可否认,王俊凯、刘昊然、董子健、张一山、王大陆都是优质艺人,但他们并非“综艺咖”。所以其身上较强的业务能力,并不能转化为这类节目所必须的综艺感,整体看下来,缺少撑起节目笑点的核心人物。
节目模式陈旧、内容冗长无趣……在这样的情况下,买帐的也许只有粉丝。
反观《恰好是少年》,节目聚焦于原生友情,通过真实记录三位艺人实现心愿旅途的过程,展开一场原色少年放飞计划。
节目定位为治愈系慢综艺的调性,热血、燃、激情……都不是能否戳中受众的关键所在,甚至连“有趣”,也是受众心中的第二顺位。三位大男孩在自驾游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放松感、治愈感和兄弟情,才是更能戳中慢综艺受众的因素。
除了节目内容设定趣味性弱、未能展现嘉宾特质外,《高能少年团》在后期制作上也饱受诟病。剪辑混乱、花字抓不到重点、分工混乱等声音如潮水般涌来。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高能少年团》的幕后团队,并非是网友口中的“垃圾团队”,而是由夏陈安团队操盘。《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跨界歌王》等现象级综艺皆出自其手。
在采访中,夏陈安也提到过,做这档节目的初衷。“未来的泛娱乐时代是属于‘泛90后’的,所以我们需要抓住年轻的90后族群。”打破综艺“老炮”们的霸屏现象,为90后量身定制一档真人秀。
出发点是颇具新意的,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却未免有些操之过急。未经过精心打磨的节目模式,无法带动嘉宾各司其职推动节目运转,自然也就无法支撑起新的概念。
化繁为简的《恰好是少年》
近几年,国产综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新的综艺模式和节目概念层出不穷,被市场淘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101系选秀、观察类综艺、她力量、剧综交互式综艺……新的内容和风口不断出现。
《恰好是少年》所归属的慢综艺,也是在户外竞技综艺走向疲软后,开始风靡的综艺类型。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慢综艺在出现大量同质作品的同时,内容上也逐渐走向细分,新的设定不断出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恰好是少年》的突围,在某种程度上则可以看作是“化繁为简”的胜利。
没有院子和狗,没有从零到一的客栈,甚至基本没有任务设定。三个少年一台车,自己制定路线、自驾游、自己掏钱,一档节目就运作起来了。
少年和美景,是有返璞归真的力量在的。当大多数综艺节目都变着法的设计具有强烈冲突和密集笑点的综艺桥段时,观众必定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近两年,无论是观察类综艺、竞技类综艺,甚至素人恋爱综艺,都逃不过“剧本痕迹太重”的评价。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无为”也可胜“有为”。不难发现,《恰好是少年》似乎并没有打出什么花哨的概念,但无脚本的设计,以及三人间的氛围,无形中就让观众找到了“和朋友在一起”的感觉。翻看《恰好是少年》的相关评论区,“我也要和朋友们一起自驾游”的声音比比皆是。
对于一档慢综艺而言,在为观众带来笑声的同时,让观众产生“离开都市”的沉浸式体验,已经走向了胜利的一边。
慢综艺的生命力
在慢综艺兴起之初,曾有人提出过“慢综艺在中国是伪命题”的质疑。
以最为典型的《向往的生活》为例,开播之初,有人指出是在“挂着羊头卖狗肉”,“披着慢综艺、慢生活的外衣,但在本质上仍然是权力的游戏”。枪口指向了节目用农作物换取钱和粮食等设定。
对于这份质疑,市场的热烈反馈早已给出了答案。自给自足式的生活方式,反而得到了观众的普遍接受和认可。
但火候的把控,是一门学问。同样主打“慢生活,慢综艺”的《亲爱的客栈》,在后面两季中就遭受了巨大的非议。经营民宿,为观众带来诗和远方这一概念,在不断强化的任务卡下,变成了“生意经”。非但没能达到治愈的效果,反而产生了焦虑等负面效应。
回顾慢综艺的发展历程,《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中餐厅》《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回归田园和与经营类综艺相糅合,成为了慢综艺在前期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同质产品增多,观众审美品位的不断攀升,慢综艺也在不断地谋破局,类型化创新成为了新慢综的“秘籍”。如和旅行、路演等融合在一起的《美好的时光》,与观察类综艺相糅合的《同一屋檐下》等,均将“慢生活”的理念,渗透在了其他类型的综艺之中。
不再拘泥于形式,以田园生活作为“烟火气”的象征,而是深入到各类生活之中,以节目模式的设计为手段,将“慢”的理念根植于节目当中,成为了现阶段慢综艺的共识。
尽管慢综艺已经兴起了五年,但在快节奏、“内卷”不断的社会环境下,慢综艺并未走向疲软,仍然是市场中的刚需。放弃花哨的设定,打磨真正的“慢生活”理念,与有趣做到兼容,是慢综艺持之以恒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