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洞天寻隐·山水纪|李白与元结——唐代散文游记的出现

时间:2021-05-22 18:46:47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洞天寻隐·山水纪|李白与元结——唐代散文游记的出现

李白的《泛沔州郎官湖诗序》
从7世纪初唐朝建立到8世纪上半叶进入盛唐之前,游记文学没有显著发展。这一时期,赋和诗序依旧是书写游览经验的主要文学手段。初唐的几位重要作家,比如王勃、杨炯(650-约695)和骆宾王(7世纪)都留下了大量的诗序,为读者提供了游览山水美景的细节。其中特别有名、经常被引用的一个例子是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包括王勃的序在内,大多数此类作品是骈体散文,因此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六朝时期流行风格的延续。但与此同时,一些中唐(约750-850)时期的游览序似乎对六朝袁山松、慧远和郦道元作品的风格更感兴趣。也就是说,这些序渐渐脱离骈体文的主导,转向一种更松散的散文形式。一个常被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例子是李白的《泛沔州郎官湖诗序》。该序作于758年,李白前往夜郎(今贵州省)途中:
乾元(758)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方夜水月如练,清光可掇。张公殊有胜概,四望超然,乃顾白曰: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一,而枉践佳景,寂寥无闻。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号之曰郎官湖,亦由郑圃之有仆射陂也。席上文士辅翼、岑静以为知言,乃命赋诗纪事,刻石湖侧,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
李白序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解释他为“南湖”取新名的时间、原因和方式。新名字“郎官湖”指涉李白的老朋友、担任朝廷尚书郎的张谓(743年进士)。李白将张的职位简称为“郎官”。
在唐代记中,为建筑、景观命名的行为和过程十分重要。李白序既没有使用骈体形式,也没有设置连串的四字句。相反,他选择了一种松散的、以信息和报道为中心的散文样式。他向读者“报道”一次社交活动,提供这次出行的“信息”,比如聚会的时间、参与者、湖上美丽的夜景。同样被记下的,还有张谓的请求——他希望李白给这个湖取个新名字, “以传不朽”——以及这个名字被选出来的原因和过程。最终,为了永久保留“纪事”,李白的诗序将被镌刻在郎官湖畔的一块石头上。
这种语言风格和内容特征在后来的宋代作家中十分流行,体现在许多描述名胜古迹游览的短篇作品中。尽管如此,这种散文风格——在这个例子中,描述一次以山水游览为组织方式的社交聚会——在唐代早期和中期并不常见,只有少量的例子留存下来。唐代后期稍多,但直到宋代,游览观光才成为旅行文学的核心主题。
8世纪中期出现了一个相关现象: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以“游某地记”为题目的散文作品。唐代最早的例子是达奚珣(758年去世)的《游济渎记》。另一个中唐时期的例子是陆羽(733-804)的《游慧山寺记》。需要再次明确的是,10世纪晚期以前,这种题目在唐代描写游览活动的散文中并不常见。但10世纪晚期以后,绝大部分的游记作家都会采用这样或类似的题目结构。后来的游记作家在记述游览时,在形式、内容和语言层面,都选择了与李白《泛沔州郎官湖诗序》显著类似的方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