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话丨李世杰:海南自贸港建设满岁,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为海南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021年6月1日,海南自贸港建设满周岁。
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政策、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支持政策、更加高效精准的税收优惠政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实施一年来,自贸港建设顺利开局、蓬勃发展,自贸港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乘风破浪一年间,海南发生了哪些变化?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目前还有哪些短板亟待突破?怎样才能增加本地群众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幸福感、获得感?5月31日,界面新闻海南频道与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世杰进行了对话。
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世杰。图片来源:界面海南界面海南:《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一周年,您认为海南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世杰:变化还是很明显。首先,营商环境较之前有重大变化,《总体方案》明确了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海南的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制定31项营商环境年度行动计划、出台政府与市场主体交往“六要和六不准”;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设立行政审批、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人才服务等“单一窗口”;推动落实“非禁即入”“证照分离”……去年以来,我们亲身感受、见证了海南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第二,市场主体活跃程度比以往有着明显的变化。新增市场主体增加这是市场活性增加,这是企业要素集聚的表现。数据是最直观的证明:2020年,海南新增市场主体增长30.9%,新设企业增长113.7%。截至目前,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数量已突破120万户。《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截至今年4月,海南新增市场主体35万余户。市场主体数量增加,说明了社会各界以及市场主体对于海南的关注。从新增市场主体、企业主体中也可以看到,企业对海南营商环境的认可和对自贸港发展前景的预期。
第三,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效应正在显现。贸易自由便利是国际先进自贸港的普遍特征,也是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比如,在洋浦保税港区率先试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货物进出境管理制度;出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一个又一个重大政策红利的落地助推海南利用外资额、外贸进出口额快速增长,为海南自贸港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了提供重要的制度性支撑。
第四,税制改革的减税效应已经显现。零关税和低税率的政策落地实施,“一负三正”四张“零关税”清单已经出台了三张;个人所得税最高15%,鼓励类企业实施15%企业所得税,2020年全省整体减税力度很大。作为生活在自贸港的百姓,我们已经能感受到个人所得税的减少;对于在海南实际经营的企业而言,所得税成本降低减轻了企业负担;海南自贸港政策重要吸引力是能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这些都是大家能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第五,海南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丰”字型+环线高速公路网、港口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4小时8小时飞行经济圈”初步构建。此外,城市基础设施也在改善,以适应海南自贸港发展的步伐。以我生活所在的海甸岛为例,周边的人工步道建设、公园亮化等让人民群众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幸福感持续增强。
界面海南:如果把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作一个“8”字形,那么海南自贸港就是中间的交汇点。打造双循环的交汇点,海南自贸港如何发力?
李世杰:海南在国内国际双循环“8”字形交汇点上,我们可以用图解的方式来更为直观地了解:
图一:海南自贸港在货物贸易内外双循环的接口地位。
图二:海南自贸港在资本市场内外双循环的接口地位。
海南自贸港处在内外循环的交汇点上,《总体方案》的一个重要政策就是“进口产品在海南加工增值30%,到中国大陆市场免征进口关税为零”,就货物贸易而言,“海南原产”模式是自贸港实现内外循环“8”字形的交汇点的基础逻辑。关于资本市场的内外双循环方面,《总体方案》提出,要打造新型贸易账户,海南自贸港将来要探索实行的新型贸易账户应该是以“在岸账户+离岸账户”的形态存在,这不等同于上海FT账户(在岸账户)。依托自贸港的离岸账户可以实现与境外资本市场的通畅外循环,而自贸港在岸账户又可以确保海南与境内资本市场实现无障碍内循环,由此可见,海南也是资本内外循环的交汇点;可以实现在海南构筑敞口向外的资金“电子围网”。
下一步,海南应当加快探索内外分离的“在岸账户+离岸账户”体系,推动国际资本要素到海南集聚。
此外,海南要加快贸易便利化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监管体系措施都要建立起来。
界面海南:海南自贸港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目前存在哪些短板亟待突破?
李世杰:第一,目前相对而言,贸易便利化的软硬件环境建设都成为掣肘。没有便利化的海关监管措施和有效监管手段以及软硬件设施条件,如何实现自由便利化?包括海关放行、监管的手段,港口便利化程度等,这一系列都需要快速发力。而且,零关税政策目前仅在洋浦先行先试,应当抓紧时间向岛内有条件的地区复制。
第二,海南省的住房政策需要突破。目前的“双限”政策(限购、限价)是一种临时性的紧急措施,避免过量资本涌入房地产业而未进入实体产业;这种政策不能一直持续,起码上跟自贸港投资自由的“市场承诺即入制”的改革方向是不一致的。不过,取消“双限”政策,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基本建成海南住房保障体系,包括公租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安居房、人才房等多类型住房保障建立起来了,解决了海南本地居民、来海南发展创业人才的住房问题,实现了“居者有其屋”,那么取消“双限”政策的时机成熟了,自贸港的房价就可以放开了。
第三,贸易自由方面还有一些障碍。贸易自由有三原则: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自贸港封关以后,98%以上的商品都是零关税的制度设计是非常好的。但除了零关税之外,贸易自由还有包括取消贸易壁垒问题,比如说进口配额、进口许可等,这些也是影响贸易自由的措施,应当逐步在海南自贸港范围内放开。零补贴也是海南自贸港需要突破的,就是用竞争政策来替代产业政策,真正发挥竞争政策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过去,我们的产业政策大多是以产业补贴为主要方式,产业补贴本质上说与真正的“自由贸易”是相悖的,自由贸易应该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各国都对产业不进行补贴。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除了对新兴企业、先锋企业有补贴之外,其它产业大都不提高补贴,而是以市场化竞争来确保经济发展高效率。对于海南来讲,少数行业可以适当补贴(即便是少数产业补贴,也应该是普惠式的方式),绝大部分行业应该取消补贴,靠公平的市场竞争,公平竞争筛选出来的都是有竞争力的企业。
界面海南:怎样才能增加本地群众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幸福感、获得感?
李世杰:海南自贸港“一负三正”四张“零关税”清单已落实三张,目前还有一张“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正面清单”没有出来,这张清单岛内居民期盼已久,直接关乎到老百姓的生活。清单出来以后,岛内居民能够很方便地购买质优价廉的进口商品,比如,买进口奶粉比内地便宜30%,老百姓马上会有满满的获得感。
基础设施的改善、民生工程的推进,自贸港建设以后,实际上,很多群众都是有获得感的。目前来看,海南省要继续在民生上面加大投入,特别是针对乡村,包括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是能够增加人民生活幸福感的一些重要手段。
界面海南:“十四五”时期海南经济增长速度将位居全国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海南的底气在哪?
李世杰:我认为海南自贸港在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可以不用过于精确强调GDP增长数值的多少。GDP只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GDP增长方式以及自贸港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海南自贸港来说,贸易自由程度、经济开放程度、产业复杂程度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指标,这些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GDP的增长。例如产业复杂程度中,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占比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高了,GDP自然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十四五”时期,海南GDP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是肯定能够实现的,这个底气来源于海南市场准入和政府管理体系的不断创新优化。简单举个例子来说,海南自贸港未来将全面实行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将以往的前端审批向过程监管转变。这样的制度变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自主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海南。当然,这样的改革有难度、有挑战,但是按照这样的方案执行,我觉得海南GDP年均增长超过10%也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