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深广港澳街镇占据头部排名
6月6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下称“中规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研究报告》《粤港澳大湾区通勤监测报告》等研究成果。
研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呈现出独特的“高密度、强流动、多样性”特征: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与经济高度集聚,已超过东京湾成为亚洲最大城市连绵体,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群之一;民营经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力,人员、资本、信息、货物等各类要素的高强度流动特征形成区域紧密的网络协同关系,极大提升了科技创新活力;“一国两制”、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塑造了大湾区最特殊、最稀缺的制度环境,特别行政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自贸区等多元政策创新平台,提供了功能多元化与成本差异化的创新土壤。
研究同时指出,要素的高密度带来巨量规模效应的同时,也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和公共服务超载的脆弱性;在既有的全球化分工体系下,由于基础科研与核心技术的制约,粤港澳大湾区也面临缺芯少链的困境;制度多样性的势差也构筑了阻碍区域要素流动的无形的“墙”。
研究认为,香港、广州、深圳正在以“港澳系”、“环深系”、“广佛系”强化三体的作用,形成更为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环境风景、人文服务、交通互联 、开放包容、创新活力、产业发展等维度形成了六维网络,正引导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研究以15项因子、85个核心指标,完善“三体六维”系统性指标体系框架,形成对大湾区的智能动态评估,旨在更加清晰地识别大湾区从世界工厂迈向世界级城市群的新路径,为城市群破解单中心困境,迈向全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范式。
通过对“三体”和“六维”指标叠加,研究形成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指数。指数结果显示,香港、深圳、广州、澳门的街镇垄断了头部排名,总体上显示出“三体”的引擎作用以及“六维”的质量影响。
研究认为,香港因突出的金融与国际化服务水平,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服务,占据领先地位。深圳以创新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南山、福田的部分街道表现突出。广州在各维度专项排名中均位居前列,核心功能在街镇尺度呈现“多中心”分散布局的特征。澳门以多元交融的文化、优质的风景与服务,展现了美丽家园的城市品质。
中规院院长王凯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开放包容的制度优势,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承担着国内国际链接枢纽的重要功能,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先行示范的重要作用。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高密度背景下典型的城市群代表,是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区域。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独特的巨型都市网络,其复杂性超过以往,对它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而且紧迫的。
王凯介绍道,《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以指标体系的方式构建了”三体六维”的算法模型,并且依托大数据的云平台,提出了智能动态的评估方法,快速识别大湾区发展特征和趋势,服务于大湾区发展决策。
《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研究报告》基于对区域、城市、社区三个层次的研究研判,建立了碳中和定量的评估模型,实现对规划设计方案的预测评估和技术支撑。王凯特别指出,对于碳中和碳达峰的研究,目前大家还处于共同起步阶段,粤港澳大湾区的碳中和研究是比较超前的,是在行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上的一个新尝试。
交通的出行对城市空间组织方式、对人的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通勤监测报告》从多维度、多视角认识了大湾区的特征,通过六大核心指标来评估区县尺度的通勤服务水平。
王凯还表示,2021年是“大湾区指数”发布的元年,中规院将持续跟踪和优化,推出更好的大湾区指数报告并且完善其他几个维度的指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