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权威解答丨输入性疫情可怕?独家专访中疾控专家邵一鸣:疫苗对多数变异毒株仍然有效
近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不断加速。
据国家卫健委公告,截至6月14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突破9亿剂次。这离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又进一步。
不过,我国外防输入压力仍然不减,特别是最近广深地区因境外变异病毒引发的疫情反弹,也引发广泛关注。
“ 当前的疫苗对多数变异株仍然有较好的保护,所以不用担心现有疫苗会对新冠变异病毒失效。”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在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表示。
他强调,未来新冠病毒的变异株仍然会进一步的加剧,可能会导致现有疫苗保护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完全不用过分担心。“中国有能力,也有实力来应对病毒的变异。”
现行疫苗对多数变异毒株仍有效
《21世纪》:目前,世界各地出现了多种变异的新冠病毒。在您看来,现有的疫苗对这些变异毒株是否仍然有效?
邵一鸣:有些媒体其实是过分夸大了变异病毒。
病毒变异主要分两个层面。从基因层面来看,病毒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基因型变异对病毒的特性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数据库里已有成千上万这样的案例。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病毒的表型变异,即病毒特性发生变化。这包括变异病毒是否会加快疾病流行速度,是否会加重疾病,能否逃脱现有疫苗的免疫监测。这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三个表型变化,也是世卫组织高度关注名单中的内容。
位于世卫组织高度关注名单里的病毒种类并不多。第一个是早期在英国发现的Alpha变异株,第二个是在南非最早发现的Beta变异株,第三个是在巴西最早发现的Gamma变异株,最新一个是在印度出现的Delte变异株。
分析病毒特性变化的数据为两类。一类是体外的实验室的研究数据,仅有参考性。另一类是体内测试的数据,包括临床试验、流行病和真实世界检测获得的人体数据,是确定性的。
在英国和南非进行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英国病毒载体疫苗对Alpha变异株的保护率没有影响,疫苗仍然具有很好地保护作用,但是对Beta变异株的保护率有一定的下降(20%左右),但仍然保持在50%以上,达到了疫苗保护的标准。美国mRNA疫苗对Beta变异株的保护率下降较少(约10%),维持了较高的80%的保护率。
中国的科兴灭活疫苗在巴西进行了两项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测试。一项是在亚马孙州的首府马瑙斯进行的,疫苗单针接种后可有近50%的保护率,缓解了当地的疫情。还有一项是刚宣布的在圣保罗州的塞拉纳小镇的研究,3万人全部接种疫苗之后,全镇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的保护率接近70%,对住院和重症患者的保护率分别接近85%和89%,对死亡的保护率也在80%以上。
由于大规模接种中国疫苗,使得塞拉纳小镇在周围新冠肺炎上升的市镇中独树一帜。由于新冠病毒Gamma变异株是马瑙斯的主要流行株,在塞拉纳也有流行,因而中国灭活疫苗对Gamma变异株有较好的保护率。
在智利开展的1100万人的接种科兴疫苗的真实世界研究中,新冠肺炎的轻症、住院、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病率分别下降了65%、87%、90%和86%。由于当地也有较多的Gamma变异株流行,这再次说明中国灭活疫苗对Gamma变异株有效。
以上国内外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的疫苗对多数变异株仍然有较好的保护,所以不用担心现有疫苗会对新冠变异病毒失效。
未来新冠病毒的变异株仍然会进一步的加剧,可能会导致现有疫苗保护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但是,这种对情况完全不用过分担心,因为对病毒变异的监测工作一直在严密进行。不论是研究机构还是疫苗企业,已把世卫组织高度关注名单里的变异病毒纳入新一代疫苗的研制计划中。一旦发现了显著差别的的变异株出现,那么新疫苗的更新换代也是十分快捷方便的。中国主打的灭活疫苗路线,就是最容易更快地研制出针对变异株的疫苗的方法。我们只需要在投料端的原疫苗株更换为新变异株,按照原有的生产工艺经过一个生产周期,出料端就会生成针对变异株的新疫苗。因此,中国有能力,也有实力来应对病毒的变异。
《21世纪》:近期,不少老百姓担心输入性疫情,因为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疫情较为严重。您觉得我们需要担心吗?
邵一鸣:中国的疾病监测系统十分庞大,流行病调查和追踪系统能力强效率高,可以在早期发现输入的病例,如发生社区传播也能在第一时间查明来源和传播链,同时控制和管理密接和次密接人群。以前,在没有新冠疫苗的时候,中国就可以很快地控制输入病例,并多次将社区传播控制在早期,加以扑灭。如今,有了疫苗的帮助,通过大规模接种逐步建立群体免疫屏障,我们会双管齐下地更快地控制住疫情。
无需害怕接种新冠疫苗
《21世纪》:有人注意到,似乎一些地方在出现疫情之后才会分发一针型的疫苗,比如瑞丽和广州。这是为什么?能否具体解释下?
邵一鸣:这主要是因为接种一针的疫苗就是完成全程免疫了,不需要等数周后打第二针或者第三针,能够迅速建立起免疫保护。这种疫苗很适合在出现疫情后,立即使用疫苗构筑群体免疫屏障,协助阻断疫情的紧急情况。也适合像出国活动这样的紧急需求时的疫苗接种。
《21世纪》:那么,1针、2针、3针型有什么区别?
邵一鸣:不同疫苗根据其设计和技术路线的具体特点,决定了不同的针次设置。设置疫苗针次的目的,是确保疫苗能够达到最佳的保护水平。
根据世卫组织、中国以及其他各国的药监机构规定,新冠疫苗对新冠肺炎的保护率至少需要达到50%以上。
根据疫苗技术路线存在的差别。例如,病毒载体疫苗是把新冠抗原装入病毒,借助病毒进入细胞。其优点是因为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很强,所以只要打一针,就能诱导出比较强的免疫力。适合针对急性传染病的疫苗,能很快建立起免疫力。其缺点也是在一个很大的病毒载体(车)上载一个很小的新冠抗原(客),接种第二针时免疫系统主要产生对大目标车的记忆反应,而不是小目标客的免疫反应。所以这种疫苗接种第二针的效果不好。
灭活疫苗顾名思义是杀灭后的新冠病毒,尽管进入细胞的效率不如天然病毒载体,但是其所有成分诱导的都是有效的免疫反应。常规是需要接种两针。第一针主要用来诱导免疫记忆细胞,第二针可以激发记忆细胞产生对数级的很强的免疫记忆反应,由此获得最佳的免疫效果。
蛋白疫苗则是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新冠病毒的部分抗原重组进工程细胞,由细胞分泌出抗原蛋白,再经过纯化浓缩后即成为疫苗。蛋白疫苗常规接种为打三针,就像婴儿出生即打的乙肝疫苗一样。前两针主要是诱导免疫记忆,第三针最后会诱导出很强的免疫记忆反应,达到最好的免疫效果。
上述三种疫苗从保护性上看差异不大,都达到了国内外新冠病毒的保护标准。它们在安全性上也没有很大的差异,而且都很安全。
但是,个人体质存在不同,可能对某种疫苗的副作用高一些。例如,有的人可能对病毒载体疫苗反应强一些,因为是病毒载体,发烧率也高于灭活和蛋白疫苗。因此,需要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接种历史,规避不适合个人体质的疫苗,选择接种其他类型的疫苗。
如果在接种了需要打两针或三针疫苗的第一针之后就出现了比较强的过敏反应,第二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另外一种疫苗接种,即疫苗混打。虽然我们并不推荐混打,但对于一些打完第一针后反应和副作用就很强的特殊人群来说,是可以更换疫苗的。例如,阿斯利康的病毒载体疫苗在欧洲和美国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打完第一针后引发血栓的不良反应。在接种第二针疫苗时,他们则会推荐mRNA疫苗。这些在科学上都是正在制定的规程。
《21世纪》:目前是否提倡混打疫苗?
邵一鸣:确实不建议混打。
现在获得的各类疫苗的保护效果,都是同一种疫苗连续打完之后呈现的保护性结果。混打疫苗目前正在研究过程中,且还没有相关的数据支持。混打在理论上是有科学根据的,但是需要有足够的临床研究数据的积累后,才能做出混打的建议。
《21世纪》:现在,很多人因为害怕而逃避或者拖延接种疫苗。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邵一鸣:这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应该的。我国每个人刚生下来就接种了乙肝疫苗,在儿童时期接种了十余种疫苗,当时并不担心,所以我国的计划免疫接种率是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成功控制了大量的传染病,提高了国民的健康水平。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五亿剂次时的统计资料显示,新冠疫苗的副作用还低于常规计划免疫疫苗的副作用。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害怕接种新冠疫苗。
《21世纪》:如果人体对青霉素过敏,疫苗接种会有影响吗?
邵一鸣:青霉素过敏和新冠疫苗接种并没有联系。
《21世纪》:目前的普遍宣传称妊娠期和孕妇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您怎么看?
邵一鸣:人在备孕期和妊娠期内都可以接种疫苗。
人在妊娠期内不太适合接种活病毒的疫苗,但是目前上市的疫苗中并没有活病毒的疫苗。
如果在接种疫苗之后发现怀孕了,也不用流产,因为人在怀孕期和哺乳期都可以接种疫苗。
《21世纪》:如果之前对海鲜类食物并不过敏,但是在打完疫苗并食用海鲜之后,出现了一些反应,请问这和人体免疫力低有没有联系?
邵一鸣:这跟免疫力没有关系。过敏反应一般为先天免疫反应,与疫苗引起的继发或后天免疫反应不同。过敏反应与体质和遗传有关,海鲜等食品容易诱导过敏反应。所以打疫苗期间,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人,尽量不要吃海鲜和酒水等发物以及辛辣的食品,由此可以减少过敏反应,避免其干扰新冠疫苗的接种。
《21世纪》:按照之前的规定,60岁以下人群可以接种疫苗,而现在的规定是60岁以上人群也可接种。请问老年人如何判断自己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邵一鸣:个人可以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也可根据疫苗接种医生的具体指导,做出相应的判断。
对接种人群年龄的规定与积累数据的数量有关。原先,60岁以上接种人群的数据不够多,但是现在有了足够的相关数据积累,也就有了新的规定,即60岁以上人群也可接种。
(作者:施诗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