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日中国·宁夏丨空中看中卫 好一幅人沙和谐新画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宁夏是我国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黄河流经的先天自然条件和特有地理优势使宁夏这片塞上沃土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节点、生态屏障和生态通道。
让我们跟随记者从空中看宁夏中卫,领略日新月异的变化~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名。万里黄河自中卫市南长滩进入到宁夏境内,流经397公里,过中卫、吴忠、银川,由石嘴山市的麻黄沟出境,流经了宁夏五市中的四个城市,也因此造就了自古便闻名遐迩的塞上江南。

南长滩村景色靓古老村落展新颜
都说“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沿着黄河,前方就有一片绿意盎然的村庄,它就是南长滩村。

这里四面靠山,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U型的大弯,让这个小村子形成了一座弧形的半岛。从空中望过去,它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黄河的臂弯中。
村中古宅、庭院错落有致,在群山的环绕下,让这座古村落显得格外的幽静。

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木大多都是生长了三五百年的梨树和枣树,当地人说,每年到四月上旬的时候,这里梨花绽放,花香袭人,来到这就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
南长滩的梨花节现在也已经成为了宁夏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之一,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沙水相依 绘就人沙和谐新画卷
总台记者 刘灏玥:说到旅游,来到中卫不得不提的就是沙坡头旅游风景区。

此起彼伏的沙海非常壮观。这片沙漠,就是我国三大沙漠之一的腾格里沙漠。

大漠、黄河、绿洲相互交融着的独特景象,让这里既有着西北的雄浑壮阔,也同时兼具南方的柔美。从空中俯瞰全貌,真是非常震撼。
来到这里,除了可以感受沙漠风光,还可以体验沙漠自驾、黄河3D玻璃桥、820米的黄河飞索、古老的羊皮筏子等等。
“绿进沙退”治沙成果显著
总台记者 刘灏玥:这条沙漠中的绿色长廊,就是包兰铁路,它是我国第一条穿行在沙漠中的铁路。

包兰铁路的开通,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大壮举。1954年,当时中国要在沙漠里建包兰铁路,很多外国专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

沙漠治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是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和不断摸索,中国率先发明出了一种叫做“麦草方格”的治沙方法,也正是依靠这种方法,让中卫人解决了治沙的难题,更让包兰铁路成功开通运行,宁夏也因此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沙漠化逆转,连续20多年实现沙化、荒漠化土地的“双缩减”。
中卫人的治沙成果获得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麦草方格”治沙法更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如今的沙坡头,风沙已经不再肆虐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沙水相依、绿色环绕的塞上江南的美丽画卷。
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总台记者 刘灏玥:这几年大景区的发展越来越好,大家纷纷发展起了乡村民宿、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沙坡头的旅游产品,也鼓起了自己的腰包。

厚植生态底色打造宜居之城

中卫城市建设的一个新的标志——五馆一中心,分别是游泳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以及文体娱乐中心,总建筑面积是4.76万平方米,在设计建设上突出了“生态、人文、科技”的主题。

这座黄河岸边的公园,就是香山公园。六月的香山公园树影婆娑、绿地延绵、水清如镜。占地面积一千多亩的香山公园,如今已经成为了很多市民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首选地之一。
总台记者 刘灏玥:山青、水秀、人幸福,这是中卫守护生态得来的回报。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中卫也在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市,守好生态环境生命线和全区生态安全的西大门。

如今,年轻的中卫,在发展全域旅游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特色文化的发展路线。从空中看中卫,让我们感受到了宁夏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和谐美丽的新时代风貌。(总台记者 王静芳 牛巧刚 李浩男 刘颢玥)
(编辑 郭廷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