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造月壤采样器的香港科学家透露:曾在“修例风波”中转移设备
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兼副系主任容启亮与其团队曾负责为嫦娥五号研制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帮助完成月壤的采集与封装。容启亮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这一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将继续应用在嫦娥六号上,目前正在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相关论证。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规划的”绕、落、回”中的第三步,嫦娥五号于去年11月24日发射,返回器于12月17日携带月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这也是中国首次完成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容启亮团队研制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成为嫦娥五号“挖土”的重要工具,理工大学也是唯一参与嫦娥五号项目的香港高校。
容启亮2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此次嫦娥五号的月球取样任务完成的十分完美,一切都在采样装置的设计范围之内”。容启亮表示,下一步,这一采样装置也将应用在嫦娥六号任务中。《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副院长赵小津近日在接受香港《大公报》专访时也透露了上述消息。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在4月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上介绍称,嫦娥六号任务拟瞄准2024年前后实施,目前正论证以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为着陆点开展采样返回和探测。嫦娥七号、八号任务也正在研究中。胡浩表示,嫦娥六号探测器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已于2017年完成主要产品的研制。按照“适应性改进、技术上有进步、工程上可实现、经费上可接受”的原则推进。
容启亮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嫦娥六号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其采样执行装置此前也已经完成。由于嫦娥五号任务完成的十分成功,嫦娥六号的任务可能有新的挑战,因此采样执行装置也需要调整、改进,目前正在论证阶段。容启亮表示,其团队未来还希望能继续参与到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以及小行星探测和取样返回等任务中。
此前,容启亮团队也曾参与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的“相机指向机构系统”以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火星相机”研发。容启亮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由于此前曾与俄罗斯等国的航天机构开展合作,与国际同行的密切交流以及开放的思维成为其团队能多次参与国内重要航天任务的主要因素。
容启亮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还提到,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理工大学校园一度被占领和破坏,而当时嫦娥五号表取采样执行装置的研发正在进行中。容启亮说,在预见到实验室可能有被破坏的风险时,他与团队就将关键试验设备都转移出去,另寻场地继续工作。“很庆幸,我们的实验室一直比较低调,很少有人知道在哪,实验室并没有遭到破坏。” 容启亮说。
由于新冠疫情原因,容启亮没能前往文昌亲眼见证嫦娥五号的发射,甚至至今还没有见过此次从月球带回来的月壤样本。不过,据媒体报道,部分月壤已于22日下午随国内航天科学家访问团抵港,并拟于6月27日至7月初在湾仔会展中心公开展览。包括神舟号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和嫦娥四号项目执行总监张熇在内航天科学家团队将赴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6所中学举办讲座,并参加26日举办的“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入港揭幕仪式。
容启亮说,不仅是他本人,很多香港科学家对于月壤样本也充满好奇。“我们不仅想见到,还希望拿到部分月壤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容启亮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理大已经组织了团队,计划向国家提交相关申请,并且正在为月壤准备专门的存放地点以及分析仪器。未来拿到月壤后,理大还希望向香港其他高校开放,供更多的科学家共同进行分析研究。
“小时候我看到外国宇航员可以去空间站,现在我们国家也有了”,提到近年来国家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容启亮感慨道。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国家航天科技的发展也给了香港更多机会,年轻科学家们将有机会进入空间站,利用微重力等太空环境进行创新性研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近日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做好在香港选拔航天员的技术准备”,如果是科学家或工程技术人员,又具有飞机驾驶资格,那将更有优势。
在被问到是否希望能成为航天员、进入天宫空间站时,容启亮笑言,“当然想了,但机会还是应该交给年轻人”。容启亮表示,香港需要跟上国家发展的角度,年轻人也应该对高科技持有更多的兴趣,这是香港未来发展的需求。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 赵觉珵 范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