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磅!中国首款CAR-T细胞疗法正式获批,“网红”治疗领域蓝海在望?
中国迎来首款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
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网红”,也是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
6月22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发布最新公示,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凯特”)CAR-T细胞治疗产品益基利仑赛注射液(又称阿基仑赛,代号:FKC876)已正式获得批准。
根据复星凯特此前公告,该上市申请的适应症为:用于治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型、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淋巴瘤转化的DLBCL。
这意味着中国迎来首款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中国CAR-T细胞治疗行业必将迎来崭新的竞争格局。
国内首款 CAR-T 疗法诞生之路
2017年10月18日,阿基仑赛注射液获得FDA批准上市(商品名:Yescarta),用于接受过两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型、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淋巴瘤转化的DLBCL患者。Yescarta是FDA批准的第2款CAR-T疗法,是首款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疗法。Yescarta在美国上市的定价为37.3万美元。 在此之前,2017年8月30日,FDA官网宣布批准诺华CAR-T细胞疗法正式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儿童、青少年(2~25岁)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商品名为Kymriah,定价为47.5万美元/次疗程。
已有的成功突破加上诱人的市场应用前景,吸引着很多国内药企纷纷入场布局CAR-T疗法。复星凯特2017年初从美国 Kite Pharma 引进Yescarta,取得了其在中国的全面技术转移和商业许可权。2017年12月5日,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4月10日注册成立,落户上海张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遵循中国GMP标准,按照Kite Pharma生产工艺建设细胞制备实验室,启动Yescarta技术转移、制备验证等工作。
时隔半年后,2018年5月,复星凯特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CDE)递交FKC876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2018年8月,CDE正式批准了复星凯特的IND申请 (批件号2018L02991);2018年10月,复星凯特FKC876的临床研究通过了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办公室的审批。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共有5款CAR-T疗法获批上市,4款靶向CD19,1款靶向BCMA,分别是诺华的Kymriah,吉利德的Yescarta和Tecartus(2017年10月、2020年7月获批),百时美施贵宝的Breyanzi 和Abecma(2021年2月、2021年3月获批)。
在国内,进入临床阶段的CAR-T疗法多达36款,除了Yescarta以外,药明巨诺的靶向CD19的CAR-T瑞基仑赛已于2020年6月29日申报上市,目前处于审评审批阶段。诺华的Kymriah正处于III期临床阶段,传奇生物BCMA CAR-T正处于II期临床阶段。
当入局者众多,CAR-T疗法的布局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态势,市场的需求吸引了各方进入,不仅有很多企业在布局,很多资本机构也在跟进,CAR-T疗法的未来市场前景令人乐观。
行业聚拢效应已形成
不过,梳理国内企业布局免疫疗法的研发管线不难发现,产品进展迅速,但也扎堆严重,这也是硬币的另一面,高水平的重复研发投入以及滥用。目前,在CAR-T市场,这种你追我赶的背后,使得赛道显得过于拥挤,直接导致了严重的同质化。
有数据显示,目前临床在研的CAR-T项目涉及靶点主要集中在CD19、CD20、CD22、GPC3、BCMA等热门靶点,其中,我国以CD19为靶点的CAR-T临床试验占比就超过了40%,以CD20、CD22和GPC3为靶点的临床试验较少,以BCMA靶点做临床试验的占比甚至仅有5%。
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沈竞康认为:“国内企业研发水平提高,但在药物机理上,尤其是肿瘤免疫治疗,国内的企业在同一水平上过于重复和集中,我们不希望拥挤在同一个跑道上,希望有更多企业能够走到国际前沿,做一些竞争性研究。”
“在肿瘤治疗上,免疫疗法当然是很大突破,比如在PD-1/L1和CAR-T领域都是。”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陈志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其实只有20%~30%的癌症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产生反应,比如胰腺癌就没什么效果。所以接下来大家想做的就是如何能让更多的病人受益。”
除了研究靶点单一,同质化的问题,CAR-T疗法在实体瘤中遇到的瓶颈挑战也同样扎眼。斯丹赛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官吴昭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CAR-T疗法应用于实体瘤需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找到特异性的靶点,找到组织共有的抗原,这点比较困难;
二是如何能使CAR-T细胞在体内能够扩充起来,目前我们在实体瘤领域的体内疗效不明显,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看不到细胞在体内的扩增;
三是T细胞扩增起来之后,如何能够使其到达实体瘤部位;
四是T细胞到达肿瘤部位后,如何能够克服肿瘤的微环境。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T细胞到肿瘤部位后才能够起到杀死癌细胞的作用,CAR-T疗法才能真正惠及患者。”吴昭说道。
有竞争就有淘汰
在众多行业人士看来,细胞治疗的发展在未来一定会趋于完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药品能像细胞治疗一样更接近临床效果,而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医生、医疗机构深度参与到细胞治疗这个行业领域中,与企业形成一种协同关系,彼此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助推细胞治疗行业朝着更稳健的方向前进。
也有观点认为,在目前布局CAR-T疗法的一百余家企业中,在经历一轮“洗刷”下,会有一部分企业被淘汰,仅仅会有一小部分企业能够走得更远、更好。
在克睿基因CEO徐元元看来,通用型的CAR-T疗法应该是细胞治疗领域要努力的方向之一,即把CAR-T从精准治疗,或者四线用药的药品变成一个可以真正广泛使用的通用型药品,同时,CAR-T未来能否在临床中能跟其他单抗药连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治疗形态,这方面的未来发展空间也是很大的。
徐元元还从工艺的角度谈到,在工艺上的开发如何能够有效降低细胞治疗的成本问题,使其变成稳定高效又低成本的真正的药品。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建信资本董事总经理金明也指出,CAR-T疗法在血液癌症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这不可否认,但细胞治疗的费用确实还比较高昂,但随着技术的突破,它的成本肯定会进一步下降,且在实体肿瘤的应用也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细胞治疗作为长线赛道,值得投资机构布局。
至于哪些细胞治疗企业会深得资本机构青睐,金明透露,一个企业首先要有自己明确的定位,要有自己的打法和规则,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这是投资机构的重要关注点。
“从投行角度,哪些项目会让我两眼发光,第一个是治疗领域,比如在大家都跟风于血液肿瘤,如果有项目是聚焦于实体瘤或者特殊的治疗癌种;还有一个是疗效,检验细胞治疗项目好坏的唯一标准是临床数据,如果有好的临床数据也会深得投资机构青睐;从技术上,如果这个项目有一个好的动物实验模型,或者是有一个好的技术平台,无论从物理上还是生物环境上,只要是有突破,就能令我们投资机构动心,当然,如果一个有非常好的靶点通路,发现了一个全新的靶点,这会令我们投资机构相当的钟情。”金明说道。
无论是哪一个靶点,哪一个治疗癌种,在可预见的未来,CAR-T疗法无可置疑地还将是高速增长的时期,新型药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地进入市场。投资者对私人和上市公司的支持力度都很强。但是对于研发和投资人们来说,未来如何将这些新推产品在对成本越来越敏感的市场中成功变现,如免疫肿瘤药物作为估值过高和高期望值产品,如何获得回报,依旧是争论的热点。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