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雪儿
编辑/孙静
几番暗战之后,叮咚买菜暂时保住了生鲜电商的“面子”,上市首日没有破发,微涨。
北京时间6月29日晚,叮咚买菜正式登陆纽交所,发行价23.5美元。由于此前“抢跑”的每日优鲜上市首日意外破发,连带外界对同样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调低了期待值。
不过开盘后,叮咚买菜很快上涨19%,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5%,但随后股价一路下挫,一度跌破发行价。最终,叮咚买菜报收23.52美元,涨幅0.09%,市值55亿美元,是“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的2.7倍。
叮咚买菜CEO梁昌霖表示,他们从二级市场拿钱不是那么迫切,毕竟已在D轮和D+轮中融了共10.3亿美元,“现金流是充足的,上市目的并不是圈钱”。
但上市后企业的走向并非一帆风顺,生鲜电商行业并非像几年前那样,还是创业公司的天下。随着巨头相继涌入,这一赛道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叮咚买菜:IPO受到友商莫名的搅扰
叮咚买菜这次上市并不容易,甚至在前夕将发行规模缩紧急减七成。
美东时间6月28日,叮咚买菜更新招股书,将在美国上市融资额度降低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左右,寻求最多融资9440万美元,比此前计划融资的3.57亿美元下降74%。其目标发售37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此前计划发行1400万股ADS。
为什么叮咚买菜会在上市前夕降低筹资额?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告诉AI财经社,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原因较复杂,一类是规避政策风险,比如平安集团旗下的金融壹账通是受制于金融科技方面的不确定性政策风险,另一类是规避行业风险,他认为叮咚买菜应该是因为同行每日优鲜上市后股价不好,所以和投行间达成一致,将规模下调。
在叮咚买菜的上市活动中,其首席问题官俞乐也表示,“此次IPO受到友商莫名的搅扰。”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原来都打算6月29日上市,但此后每日优鲜提前到25日挂牌,且上市首日破发,收跌25%。6月29日,每日优鲜的股价依然不见好转,报收8.65美元,跌2.15%,市值仅剩20.37亿美元。从最终表现看,美国资本市场对前置仓生鲜电商的故事并不感兴趣。
每日优鲜破发也让投资者对后来者失去兴趣,不少股民表示会退出叮咚买菜的打新。富途上一个名为"叮咚买菜你会打新吗"的调查显示,选择"坚决不打"的高达73%。这对叮咚买菜IPO带来一定障碍。
"叮咚买菜这次融资减少,接下来资金压力会很大,但少发一点也有好处,企业更有自主权,如果股价表现好,可以立马增发接着融资,这或许是一种更好的策略。” 业内人士向海分析。
尽管叮咚买菜CEO梁昌霖强调,他们从没有那么迫切要从二级市场拿钱,但现实可能并没有那么轻松。2020年,叮咚买菜总营收113亿元,净亏损31亿元。倘若按照2020年的扩张速度,粗略计算,叮咚买菜平均每月至少要烧掉12亿元以上。
前置仓生鲜电商还有出路吗?
虽然在IPO的过程中一路暗战,作为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需要共同应对大环境的变化。
向海告诉AI财经社:“在生鲜电商行业,目前资本更看好巨头做的社区团购,而非创业公司项目,包括兴盛优选,内部压力也比较大,创业公司会比较艰难。”
具体到前置仓模式的早期践行者每日优鲜,在农业领域深耕多年的刘运认为,它既要和叮咚买菜竞争,还应对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社区团购平台的冲击。美团优选进展很快,今年一季度为美团贡献近一半新用户,让美团的单季用户新增超过阿里和拼多多,其中80%新用户在30岁以下,用户交易笔数和频率也在增长,并且业务覆盖2600个市县。反观前置仓模式的代表每日优鲜,一个短板就是流量获取越来越难,纯线上流量比不过巨头,线下没有门店则缺失另一个抓取流量的支点,产地供应链控制优势也不明显。
巨头阴影之下,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能否突围?刘运对此很悲观,认为两家没有护城河,“上市就是给资本一个交代,再玩下去就没得玩了。”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不这么看,“与阿里、京东等成熟电商相比,这类新兴电商平台的运营能力、及对新消费习惯的把握能力更好,所以才有发展机会。”他深有体会,此前经常在传统电商平台买水果,吃三分之一,烂三分之二,“它们大多一卖就是三五斤,否则物流成本太高,但一两个人的生活真没法这样买生鲜。”
与社区团购相比,庄帅认为两家也有优势,一是送货快,二是精选优质产品。不过这两个优点也是双刃剑。高时效来自贴近社区的无数个前置仓,这既是良好用户体验的保障,也是企业的高成本来源。精选SKU确实有利于把控品质,打造优质商品,但也限制了企业的增长天花板。
如果抛开外部竞争因素,企业如何定义自身的护城河?每日优鲜CEO徐正近日接受《棱镜》采访时,提到了三个核心竞争力,一个是对行业深刻的理解和洞察,比如在大中城市为主流用户提供在线超市,在中小城市提供智慧菜场;一个是坚定投资技术,来提升社区零售业态的经营效率;一个是供应链。
叮咚买菜CEO梁昌霖表示会在上市后,把规模的扩张、商品供应链的改造、技术上的投入列为三个主攻方向。
同时,两位也对社区团购表达相似回应,都认为中国市场很大,没有一家企业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需求。
(应受访者要求,向海、刘运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