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上市之后,滴滴如何站稳脚跟?

时间:2021-07-03 10:46:12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上市之后,滴滴如何站稳脚跟?

出行巨头滴滴,上市了。

6月30日,滴滴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开盘报每股18美元,较发行价上涨28.6%,市值一度高达860亿美元。

自递交招股书以来,滴滴就备受投资人追捧,不仅获得10倍超额认购,还提前超额完成了原计划40亿美元的募资目标。这家长跑近九年的出行公司,终于跨上了更广阔的平台。

手持出海与自动驾驶两大王牌,滴滴如今底气十足。但上市后,如何维持市值的稳定、能否拿得出更优秀的成绩,始终是滴滴需要面对的问题。

与Uber同台竞技,谁更能打?

打拼了九年的滴滴,在上市后,似乎也很难放松下来。

出行赛道的竞争非常激烈,即便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滴滴依然要在国际市场面临Uber、Lyft的竞争。

我们不妨横向对比一下。

滴滴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大板块——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社区团购、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其中,贡献营收大头的是中国出行业务。

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仅中国出行业务就拥有1.56亿月活用户,Uber第一季度月活用户仅为9800万人,滴滴是Uber的1.6倍;而在订单数上,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业务的订单数约为22.5亿,而Uber是14.47亿,仅为滴滴的六成左右。

滴滴的增长速度依旧惊人,除了深耕国内业务外,还准备进一步扩展海外市场。

在海外市场上,滴滴依旧能打。根据招股书,滴滴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平均每日交易量,在2019年为180万次,到了2021年,已经增长到460万次,而海外的年度活跃用户则从2019 年的2300万增加到2021年的6000万。

而Uber则在上市后掉转船头,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外卖业务上,如今Uber外卖业务的营收几乎与共享出行业务齐平,因而Uber在出行业务上的增速远不及滴滴。

我们再看交易总额,以2020年横向对比来看,Uber的整体交易总额为578.97亿美元,约合3742.69亿元人民币(以7月1日当天汇率计算),而滴滴为2146亿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Uber的这个交易总额,既包括了打车业务(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网约车业务),也包括了外卖业务,以及其他货运业务。

如果单单对比打车业务,则又是另一番景象。2021年第一季度,Uber打车业务的交易总额为67.73亿美元,约合438.06亿元人民币。同期,滴滴在打车方面(包括中国区以及国际市场的移动出行业务)的交易总额为623.28亿元。对比下来,滴滴依旧占据优势。

再从盈利方面来看,2019年后,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板块开始逐渐盈利,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调整后的EBITA利润率分别为-0.21%、2.6%、3.0%和9.2%,滴滴扭亏为盈,盈利能力不断提高。而Uber 的打车业务2018-2020年的EBITA利润率分别为17%、19%、19%。相比之下,Uber的利润率要更高一些。

对比可以发现,即便是放在全球范围内,在订单规模、活跃用户等方面,滴滴依旧能打。

但在另一方面,上市之后,对于滴滴而言,增长之外的另一大关键指标便是盈利,如何在持续扩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这是滴滴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自动驾驶业务有多大想象空间?

除了共享出行业务外,滴滴选择把更多的资源放在自动驾驶业务上。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滴滴自动驾驶团队人数已超500人,拥有超过100辆自动驾驶汽车的车队。目前滴滴自动驾驶的主要测试和试运营重心在上海嘉定,在上海共有530公里的道路可以进行测试。并且,滴滴还明确表示,上市募集资金的30%将会投入到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中。

事实上,在全球主流出行平台中,滴滴算是为数不多还在坚持自研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

自动驾驶业务虽然目前还看不出商业化落地的可能,但是滴滴却持续投入。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指出,对于自动驾驶“至少投入十年”。程维的逻辑是,自动驾驶从技术成熟、商业成熟到法规成熟,道阻且长,要做好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事实上,自从造车火了之后,作为造车核心的自动驾驶也开始逐渐受到资本热捧。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70.3亿美元。

在国内,仅6月一个月就有至少三家自动驾驶公司获得融资,并且融资的金额都在十亿人民币以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过去一年,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的估值,从30亿美元飙升至53亿美元。

而自动驾驶行业,滴滴算是下场早的,滴滴从2016年就开始组建自动驾驶技术团队。而且,在一众自动驾驶公司中,滴滴的技术算是有一定优势的。

目前,滴滴已在美国加州、上海等多个地方获得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资格。2020 年 6 月,滴滴在上海面向公众开放L4级别的自动驾驶服务。

死磕自动驾驶的道路上,滴滴没有准备单打独斗。滴滴历次的合作、融资中,出现了很多主机厂的身影。去年,滴滴与比亚迪合作,联合研发了定制网约车D1;今年5月份,滴滴自动驾驶宣布与广汽埃安达成战略合作;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滴滴自动驾驶再次获得了3亿美元融资,其中还引进了广汽集团的投资。

自动驾驶这项重投入的产业,滴滴试图合纵连横,撬动更大规模的产业与技术力量,从而推动这个赛道往前跑。

谁为滴滴保驾护航?

滴滴所涉及的业务极为庞杂,在本地生活、新能源、自动驾驶、金融等方面做了诸多布局。

与滴滴不同的是,Uber这家曾经的共享经济鼻祖,正在不断地收缩自己的网约车业务以及其他散碎业务。

比如,去年9月,Uber宣布将其欧洲货运业务出售给德国货运初创公司Sennder。去年12月,Uber宣布将旗下自动驾驶部门ATG出售给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Aurora Innovation。Uber砍掉一些不赚钱的业务,将精力放在一些赚钱的业务上。

很多人在看到滴滴的多元业务后,也在发出同样的质疑,滴滴能否同时顾及这么多的业务线?

事实上,类似的担忧和质疑就从没断过。2012年9月,滴滴打车的第一款产品正式上线,但全北京却只有16个司机在线。烧光了最初的创始资金,程维找遍了主流VC,但VC都在质疑,这种所谓的线上打车业务靠谱么?

但事后的经历证明,线上打车业务不仅能行,而且靠着打车业务,滴滴不断拓展业务版图,成长为市值超600亿美元的超级巨头。

纵观滴滴九年来的发展史,程维带领着他的团队经历了多场堪称惨烈的战役,或主动或被迫与摇摇、大黄蜂、快的、Uber等“前浪们”争流之后,整个团队活到了最后,跑赢了市场。

归根结底,还是事在人为。方向对,很难做不成事。

滴滴成立九年,但在IPO前已经完成约20次股权和战略融资,这使得滴滴上市前的股权已经高度分散。很多人担心,滴滴上市后,究竟是管理层说了算还是其他股东说了算。

从招股书来看,IPO之前,滴滴创始人、CEO程维持股7%,联合创始人、总裁柳青持股1.7%。根据中概股常规的同股不同权的安排,程维柳青合计拥有超过48%的投票权,包括程维柳青在内的滴滴管理层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最大股东软银委派的董事会成员Kentaro Matsui在滴滴上市时辞任董事,软银将退出滴滴董事会。

也就是说,即便是上市后,滴滴的掌舵者依旧是现有的公司管理层。

此前,很多人曾问过程维,滴滴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程维说,创业很少有最大的困难,现在不像过去依靠长板去赢,现在的创业更多是平衡的创业,是不停补短板的过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