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上评|如何让“鲸”喜成为常驻风景
近期,深圳大鹏湾海域连续多日发现鲸鱼身影。几天来,深圳渔政部门和科研人员记录到鲸鱼捕食行为逾百次。根据视频、图片以及现场观测,专家判断其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布氏鲸。该布氏鲸体长8米左右,专家判断倾向于亚成体。据估算,它每天要吃掉180公斤鱼。
为给“小布”营造宜居环境,深圳相关部门动员多方力量,管控船只、劝退围观游客、清理海洋垃圾、检测水质,同时协调香港、惠州等地建立鲸豚救护联动机制……整个护鲸行动多方联动、迅速响应。
“鲸”喜降临深圳,这让当地人大饱眼福。网友调侃,这下不用去斯里兰卡看鲸鱼了。其实,鲸鱼出没,曾是深圳乃至中国不少近海地区的常见一景,但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拓展,海洋生态恶化,以及滥捕滥杀等原因,鲸鱼等大型海洋生物的身影,才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今鲸鱼又回来了,这绝非偶然。近年来,深圳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补齐环境短板,对整个东部海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大力保护修复,鲸鱼的出现其实是必然结果。
不光是鲸鱼,近年来,深圳大鹏湾、大亚湾周边的居民,还越来越频繁观测到海豚在海域内嬉戏捕食。这些年,中国严格执行休渔禁渔,划分海洋生态保护区,大力开展海洋治污,近海生态正在慢慢恢复元气,这为许多珍稀水生动物的回归,创造了条件。
此次,“鲸”喜降临后,深圳相关部门及时启动了护鲸行动,进一步有效避免了鲸鱼活动遭到人为干扰,为鲸鱼消除了种种隐患和威胁。不过,要想真正把鲸鱼留下来,让“鲸”喜成为常驻风景,除了短期措施外,还做好长期规划。
正如专家所说,“想相处好,先得规划好。”水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包括减少人类活动、严控工程建设、治理海洋污染等工作,都需要未雨绸缪的规划。而且,生态是一个高度复杂且充满各种有机联系的系统,这就决定了,对于鲸鱼等野生动物的保护,不单单是对某个单一物种的保护,更应是一种整体性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紧随“鲸”喜降临深圳的另一则消息,多少让人揪心:“12头领航鲸搁浅浙江头门港海域,其中3头无生命体征”。要澄清的是,鲸鱼搁浅更多属于偶发事件,不能就此认为海洋生态保护不力。目前,浙江多部门已迅速展开紧急救援。
前不久,一群野生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北移的新闻,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野生动物频频靠近甚至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固然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信号,但同时,这也给生态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与“它们”和谐相处。
毫无疑问,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仅意味着不打扰、不伤害,做好相关的救助,更要对加快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通过适度控制人类活动的扩张,给野生动物创造更为充裕的生存空间。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冲突,让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