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茅台”热度没蹭到,信阳毛尖又改名“中国天化工”

时间:2021-07-12 20:48:40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茅台”热度没蹭到,信阳毛尖又改名“中国天化工”

7月5日,信阳毛尖公告,建议将本公司英文名称由Xinyang Maojian Group Limited更改为China ZenithChemical Group Limited,并采纳“中国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的中文第二名称,以取代现有名称“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据了解,“中国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的曾用名,2018年7月,“中国天化工集团”宣布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百度百科显示,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2017年,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评比中,信阳毛尖以59.91亿元位居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二名,仅次于碧螺春。然而,在企查查的“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介绍页中,却指出这是“一家实力雄厚的煤相关化工及生物化工原材料制造及供应商”,与茶叶生产几乎无关。

而且,这也不是“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次改名了,过去三年里,公司一共披露了5次改名公告。

俗话说“行不更名、做不改姓”,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家公司成为“改名小能手”的?

改名也上瘾

对于公司改名的理由,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阳毛尖”)在公告中称:

最近,政府加大节能减排政策并承诺实现碳中和,因此取消了内蒙古的优惠电价政策,并实行整顿,令煤化工产业得到健康发展。此举导致煤化工产品价格出现长期结构性上升。公司将把握最近化工原材料持续上升的机遇,并利用进口俄罗斯水力发电的优势,集中于黑河市发展煤化工产业链(包括碳化钙、聚氯乙烯及醋酸乙烯等)生产线。

此外,信阳毛尖还表示,“公司未来将善用自身优势,重新集中发展化工业务。董事会认为,建议更改公司名称将更能反映本集团业务发展的现实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董事会相信,新名称能为公司确立更合适的企业形象及身份,将有利于公司的业务发展,并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

改名理由足够充分,董事和股东们也赞成,但是说起股东利益的话,信阳毛尖确实做的不怎么样。过去的四年里,信阳毛尖基本每股收益并不高,长期处于负值状态,何谈给股东带来收益呢?

制图:观点财经制图:观点财经

不过改名这个操作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士气。

2002年时,信阳毛尖这家公司曾将名称由“东君化工”改为“大庆石化”,而后2007年又宣布更名为“中国天化工”。

2020年3月,信阳毛尖曾想改名为“中国新经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彼时公告称,新名称将在其现有业务活动及未来发展中为公司提供更佳识别度及认知度,以及更清晰及适当的企业身份及形象,将有利于公司及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

今年2月16日,信阳毛尖蹭上“贵州茅台”的热度。拟把公司名称更改为“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原因是拟收购北京耀莱龙微酒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这家公司持有的成龙商标于2012年开始使用,还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成龙茅台酒”系列酒产品,并公开强调“酒业收入将会成为本公司的主要收益。”

然而,“信阳毛尖”收购北京耀莱龙微酒业有限公司最终未能成行,改名“茅台”也没有成真。

2月22日晚间,信阳毛尖集团再次发布公告,建议将公司英文名由“Xinyang Maojian Group Limited”更改为“ChinaDragon Wines Group Limited”,并采纳“中国国龙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中文第二名称,以取代现有名称“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三年改五次名,这改名的频率确实有点高,引得不少人质疑该公司频繁改名是为了“蹭热度”。

制图:观点财经制图:观点财经

不过,频繁改名并没能让信阳毛尖集团走出亏损泥淖。

根据今年2月发布的2021年中期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为1.88亿元,相比上一年同期1.34亿元提高49%;然而亏损6252.21万元,相比上一年同期4189.38万元扩大52%。导致亏损扩大的原因是因为销售成本激增,达到1.31亿元,相比上一年同期增长89.8%。

亏损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是重要警示信号,信阳毛尖在公告中称,为加强集团资本基础及维持未来业务发展所需的充足资金,可将集团拥有的数项位于牡丹江的闲置使用权资产,总账面值约为1.0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779万)。如需再次融资,这些使用权资产可予出售,其总市值约为2.3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96亿)。

可见频繁“改名”,并没能为信阳毛尖集团的盈利带来积极作用,而不断扩大的亏损数额,又不断迫使其不断寻找新的风口。

今年6月,信阳毛尖发出公告称,将成立“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筹措4000万-5000万美元并购一些大数据和区块链项目,试图在大数据、区块链领域寻找投资机会。

市值涨不少

别看改名对于经营业绩没有什么帮助,但是来自消息面的刺激确实没少帮助信阳毛尖提高股价。

2020年2-3月间,信阳毛尖股价有一波明显拉升,当时公司正是宣布改名为“中国新经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时间节点。

今年2-3月间,信阳毛尖股价也有明显的增幅,并收获了近两年来的股价最高值0.63港元/股,彼时恰好公司计划改名“国龙茅台”。

而除了这两个关键时间节点外,信阳毛尖的股价一直处于波动下降区间。进入2021年以来,在今年2月7日摸高0.63港元后,一路走跌,截至7月9日收盘报收0.275港元,五个月里跌幅达到56.3%,说是“腰斩”一点不为过。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名确实是拉高股价和市值的好办法,其实除了信阳毛尖之外,还有很多公司也曾用改名的方式赚的盆满钵满,不过这种方式也是副作用……

2015年12月8日,华保亚洲发布公告:更改公司名称已获确认,中文股份简称将由“华保亚洲”更改为“中国互联网投资”。不仅有“中国”,还有“互联网投资”,成功蹭了互联网概念。12月9日,公司股价收涨1.2%,在随后的一周时间内最高涨幅15.91%。但消息面消失后,公司股价开始一路下跌,截至今年7月9日收盘,中国互联网投资股价仅为0.64元/股,总市值仅剩9000万港元。

今年3月22日,鼎益丰控股发布公告:由于中国投资者对香港联交所的股票兴趣日益增加,董事会建议将公司中文名称由“中国鼎益丰控股有限公司”更改为“中国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次日,公司股价上涨11.42%,在随后的一周时间内最高涨幅达22%,3月29日摸高到3.1港元/股。随后的几个月里,公司股价接近横盘,截至7月9日收盘,中国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报收2.8港元/股。总市值约37亿港元。

当然,想靠着蹭热点抬高股价的公司在A股也有,其中最为出名的要数岩石股份莫属。该公司前身为“豪盛(福建)股份有限公司”,最初主营建筑陶瓷业务,1993年12月,豪盛(福建)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在1993年到2015年的22年间,这家上市公司多次改名,先是改名“利嘉股份”,搭上房产热潮;后又改名“多伦股份”;第三次又想蹭P2P风口,改名“匹凸匹”;随后P2P遭遇严管,公司脱离P2P改名“岩石股份”;如今,公司又跨界白酒行业,已更名“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随着更名,岩石股份也是一路走高,在今年6月23日,股价更是创新高,年内股价涨超220%,最近一个交易日公司总市值已达到126.7亿人民币。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指出,企业更名本来是正常商业事件,企业发展一定过程中,业务扩充、转型会出现更名需要,但现在不少上市公司,更名没有什么逻辑可言,有时可能就是为蹭热度、概念,这些都可能是更名原因。频繁更名,不是一个企业认真经营、对待市场客户,维护企业形象、信用的表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