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分钟就结束的“太空旅行”,意义究竟在哪?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雷科技,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人类能像使用普通交通工具一样搭乘载人飞船往返于宇宙,是多少经典科幻作品曾描绘的一幕,而在数十年后的今天,这件事终于有机会变得更有可行性。商业公司经营的“太空飞行”,有可能成为一项价格高昂但体验独特的旅游项目。
北京时间7月11日晚,70岁的维珍银河公司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和五名同事,乘着VSS Unity号载人航天飞机从同样是这家公司建造经营的美国太空港出发,飞向了距离地面最高约85.9千米的亚轨道,在体验三到四分钟的失重状态后,下落并完好返回地面。
时至今日,商业载人航天还存在着诸多争议,例如无法彻底解决的一旦出现便会夺走生命的安全性,还有无法和真正的太空飞行完全划等号的亚轨道飞行高度等等。但无法否认的是,随着维珍银河又一次飞行试验成功结束,更低成本更容易接触到的“太空飞行”正在逐步成为事实。
古稀老人挑战亚轨道飞行
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爵士的理查德·布兰森,是一个完美符合白手起家概念但又和大众认知略有出入的富豪。音乐爱好让布兰森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通过杂志、唱片等方式发掘到第一桶金,而后逐渐扩大商业版图,进入民航、铁路、饮料等行业,甚至还有通信运营商。
在进入新领域时,布兰森不惜数次冒险为维珍公司扩大名声,最经典的一幕莫过于在战乱中搭乘维珍航空飞机前往伊拉克,他拯救生命的勇气让这家新兴航空公司名声大噪。身为维珍银河创始人却亲自冒着风险参与“太空飞行”,是布兰森的故伎重演,只不过他已是70岁高龄。
这反过来也能为维珍银河的“太空飞行”旅游项目背书——一项古稀老人都能安全参与的活动,对于那些年轻的追求刺激的有钱人来说,自然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公司高管亲自下场为产品推广并不稀奇,只是愿意为之冒生命风险的不太多,进而让人有了更多的兴趣。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连绵沙漠中的美国太空港,布兰森等人乘坐的VSS Unity号载人航天飞机从这里出发。它由“白骑士”双体飞机背负着于跑道上起飞,半小时后来到约15000米高度时双机分离,随后固液发动机点火加速至3马赫,将航天飞机送上预定的约80千米亚轨道高度。
此时飞船内已经是零重力,驾驶员让展开机翼的航天飞机侧向地球,让布兰登等乘客体验到这趟旅行的最大价值,零重力漂浮以及用独特视角去审视人类家园。美妙的时间总是很短暂,动力没有持续很久,短短三四分钟后便在重力牵引下开始下落,十三分钟后平稳落地。
就像他曾“为自己代言”的一系列商业宣传那样,布兰森又一次平安完成了整个“太空飞行”过程。尽管这次活动有抢跑争夺眼球之嫌,飞行高度和大众认知的载人航天仍有差异,但在布兰森以乘客身份体验后,“太空飞行”有望成为真正商业化的旅游项目。
“太空飞行”也能是旅游项目
提起载人航天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巨大的危险性,而非重力、视觉等观感上获得刷新的美妙。
无论是前苏联还是美国,投入巨大资源建设的载人航天总是充满着危险,触目惊心的事故葬送了多少优秀航天员。即使是仅仅定位于旅游,技术结构和项目复杂度简化许多的维珍银河,也曾付出过生命代价:VSS Unity号之前的同型号航天飞机在2014年坠毁,飞行员一死一伤。
本次飞行试验被维珍银河形容为首次载人航天,于负责驾驶航天飞机的机组成员之外,加入了由布兰森等“乘客”,就像是一次正常的商业飞行。这家公司试图向潜在客户证明,危险性被控制在了相对可靠的范围内,安全系数并不比那些同样刺激着肾上腺素分泌的活动来得更低。
当然,和真正的载人航天相比,维珍银河推出的亚轨道飞行旅游项目做了大量的缩减,因此只能打上引号。载人航天会将航天员送至100千米以上的近地轨道乃至更远的宇宙空间,航天员要在不等的时间内于太空中生活,并完成其所属国家宇航局所安排的科研或宣传任务。
“太空飞行”则完全民用化了,乘客参与飞行与任何任务无关,就是为了进行一次亚轨道旅行,享受加速度、失重等重力变化与在地球边缘一览整个星球的体验。按照维珍银河计划,飞行期间甚至会像民航客机那样提供酒水饮料等客舱服务,一切都为娱乐而生。
花上数万数十万美元就能进行一次短暂的“太空飞行”,既能抢先体验到载人航天最精髓的部分,又能在安全前提下享受到服务。这样看来,维珍银河的旅游项目的确足够新鲜刺激,能满足顾客们的需求。曾有无数富豪愿意花上近万美元购置协和飞机的机票,只为享受超音速飞行的便利与快感。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同样创立了商业载人航天公司蓝色起源,而且也将由他本人亲自上阵验证可靠性。7月20日,他将与自己的兄弟还有一位神秘付费乘客,一同搭乘“新薛帕德”号进行一次太空旅行。原本这才是首次商业载人飞行,但谁都没料到布兰森和维珍银河临时杀了出来。
离普及更近,就是维珍银河们的价值
如果只是以“付费上太空”来界定太空旅行,那么维珍银河和蓝色起源都显得落后许多。早在2001年,曾供职于NASA后积攒大量财富的丹尼斯·蒂托,就通过俄罗斯宇航局搭乘火箭进入国际空间站完成了一次为期九天的太空旅行。而后还有多名富豪用类似方式进入太空。
隐藏在光鲜举动之后的,是旅客本人所花费的巨大代价,还有公共航天资源被占用的事实。几乎每一位太空旅客都为旅行花费了2000万美元以上的代价,最近一次的太阳马戏团创始人盖·拉利伯特更是支付了3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27亿元),仅有顶级富豪才可承担。
而且数次发射都使用了俄罗斯航天局旗下的资产,如火箭、航天器、空间站等资源,而这些本不属于旅游开发项目。带着富豪上天或许并不会给航天事业带去负担,甚至有机会缓解巨额投资压力,但产生的公共资源占用争议将一直持续下去。
相比之下,维珍银河的旅行定价显得“平易近人”多了,每个乘客只需要支付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2万元),便可以在相对舒适的客舱环境中体验到短暂却足够安全的亚轨道飞行了。定价一下子从遥不可及,变成了先富起来的人们想一想就能实现的目标。
这只是个开始,随着贝佐斯的蓝色起源、马斯克的SpaceX等商业航天公司参与到载人航天旅游当中,项目丰富度和深度将得到提升。马斯克曾夸下海口,表示会带着前泽友作完成一次绕月飞行,这位日本富商即将在今年12月随俄罗斯载人飞船进行他的首次太空旅行。
至于太空旅行何时能成为普通人能参与的活动,以当前的发展速度而言,我们可能至少还要等待几十年。等到飞行器和飞行过程的安全性提升到尽可能的高度,成本降低到当今民用航空相似水平之后,太空旅行才有可能变得可以为普罗大众所接受。
结语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曾经在科幻作品中出现的畅想正变成现实,人类社会却逐渐失去了几十年前跨越文明、跨越种族、跨越意识形态存在的浪漫,空前绝后的科幻点子大幅减少,人的技术想象力似乎到达了边际。
再度引起话题的太空旅行,多少是那种浪漫照在时代上的一丝余辉:告诉所有人科技还有无穷想象空间,征服太空也必然不是终点,重要的是望向未来的那颗进取之心。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