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安徽黟县:山区县如何蝶变成中国旅游强县?

时间:2021-07-15 16:47:0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安徽黟县:山区县如何蝶变成中国旅游强县?

中新网安徽黟县7月15日电 (刘浩 朱来平)15日,黟县西递村午后阵雨放晴,蓝天白云下的徽派建筑与周围青山绿水映衬呼应,宛如田园画卷。

黟县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四面环山,风景宜人,境内明清古村落星罗棋布,其中西递、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前不久,该县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0多年来,黟县从一个山区小县,发展为中国旅游强县。在西递村前任老支书唐茂林看来,这得益于黟县人敢为人先、自我创新的精神。

西递村:“摸着石头过河”

唐茂林说,西递人不等不靠,大胆尝试,“摸着石头过河”谋发展,当时带领村民兴办木珠场、大理石厂等村办企业,不过先后失败,决定调整思路:要利用村里的老房子来办旅游。

西递村村中风貌 刘浩 摄西递村村中风貌 刘浩 摄

“这破房子还能挣钱?”

“这么穷谁会来这旅游?”村民们质疑不断。

这些问题并没有让唐茂林退缩,他做村两委干部的思想工作,带着村两委干部,通过筹措资金,将已经分配或变卖给个人的几个祠堂进行回购,把早已被当作牛栏的走马楼、被当作临时灵柩堂屋的追慕堂进行清理。

1986年9月,西递旅游景点管理处成立,挂上“西递旅游接待点”的牌子,香烟盒上盖了公章,变成门票,西递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开始了农民办旅游的尝试。

西递村中巷道 刘浩 摄西递村中巷道 刘浩 摄

“实际上是开启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大幕。”唐茂林说,大家尝到了旅游开发带来的甜头,质疑声没有了,发展旅游的共识形成了,干劲更足了。

宏村:“借船出海”获新生

西递村的旅游先行,让当时的黟县县委、县政府看到,旅游在未来是新潮,要盘活全县整盘棋。1986年11月,黟县旅游局成立,普查全县旅游资源,制定全县旅游宣传方案。

一些古村落南屏、屏山、关麓,还有宏村,宛如雨后春笋在皖南竟相争高。

当时宏村景区门口:搭一个凉棚,一张桌子一盏灯,工作人员白天黑夜轮值。

宏村较于西递起步晚,十年间,游客接待量和门票收入一直偏低,旅游活力不大。当时的黟县县委、县政府,为破解村办旅游发展难题,决定与北京中坤集团合作,“借船出海”。经营模式的转变和经营理念、营销手段的更新,宏村重获新生。

此后,西递、宏村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名噪一时。

黟县旅游:“芝麻开花节节高”

黟县县委、县政府乘胜追击,决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经过两年多努力,2000年11月,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次年,该县旅游迎来高峰,实现旅游接待量7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700万元(人民币,下同),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

“芝麻开花节节高。”黟县借力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品牌效应,又重新整合南屏、屏山、关麓、木坑、塔川等众多景点,初步形成以古村落景点为主体,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等为补充的点、线、面结合的旅游格局。

2007年,黟县成为安徽省唯一的县入列首批“中国旅游强县”。

旅游如何再上新台阶,如何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这是黟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不断思考的问题。

2020年,黟县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整合县域旅游资源,徽黄、京黟两家国有文旅企业重组,填补村办旅游的先天局限和不足,并实施“旅游+”战略,推进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成功开发西递石林景点,辅以七彩滑道等游乐设施;木坑竹海的卧龙玻璃天桥,吸引了游客惊艳的目光。大型室外实景剧《宏村阿菊》,年均演出200场、观众60多万人次;西递的光影秀《西递传奇》更是让游客感到惊叹。红色旅游持续升温,西递、宏村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研学旅行产业成为新的增长极,西递和宏村入选安徽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学生40余万人次。

黟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古村落观光旅游为依托,逐步向高端度假、休闲体验、户外运动、文化演艺、摄影写生等多元化的旅游业态发展格局,现代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的蓝图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

1987年旅游初兴,黟县接待游客0.98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0.81万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属于特殊年份,不做参考。2019年接待游客1376.6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14.76亿元,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405倍、141.68万倍。

黟县旅游成功实现从单纯的门票经济到旅游+、全域旅游的转型,走出了一条由山区小县到首批“中国旅游强县”的旅游跨越之路。(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