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观点|汪顺的金牌更能激励你我,老将的游泳故事朴素至诚
汪顺大器晚成。27岁被称之为“老将”,大家熟悉的或许更是竞争异常残酷的电竞行业。
汪顺也是这样一位“老将”。在男子200米混合泳中,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夺金的汪顺,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奥运会。
此前他有过奖牌斩获,但是在金牌女将如云,男队又有孙杨吸引所有关注的中国游泳队,汪顺并不是太出名。外界对汪顺冲金的的期待并不算强烈。
回头找找各种媒体标注的中国“冲金点”,汪顺的这个项目,都不是被标红的重点。
然而他以预赛成绩第一进入决赛,占据的是最被看好的第四泳道。比赛的过程极为刺激——第一个50米,汪顺在蝶泳列第二;第二个50米,在仰泳中冲到第一;第三个50米,恰恰是他相对最弱的蛙泳,又落到第二,英国选手斯各特似乎又拉开差距的趋势;最后一个50米,在自由泳中,汪顺全力冲刺,在最后阶段实现超越。
透过1分55秒整的成绩,折射出这比赛时间的短暂。然而这不到2分钟的竞赛里,浓缩了27岁汪顺的人生历程。
他赛后接受采访时,显现出了他这个年龄的成熟和淡定,“这个过程,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金牌之路,从2011年开始,那时候他已经是全国冠军,不过横亘在这个对运动员全面能力要求最高项目上的,是菲尔普斯、洛赫特这样的历史巨人。
“伦敦奥运会,我觉得就是去玩的。”汪顺说,在伦敦他没有成绩。“里约奥运会,看到队友们拿牌,我也想去拿牌。”他拿到了一枚难能可贵的铜牌。
“这次的话,我没有跟谁去比,注重自己的表现。”这是一个成熟运动员的理智表达。
在一个国际竞争最为激烈,有菲尔普斯这种巨人长时期垄断的项目里,汪顺必须得耐得住寂寞,同时也必须有足够的韧劲,去等待自己的机会。
这种潜伏砥砺、在无人喝彩环境里孤独拼搏的际遇,或许是许多奥运选手们必须要经过的。
任何一届夏奥会,能参赛的选手都必然是天赋异禀、训练有素的顶尖高手,可是要想在如林天才中蟾宫折桂,考验的更是运动员的心性和智识。
单纯依靠天赋就能登上最高领奖台,只会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冠军的养成,必然要付出磨难、伤痛、失落、长期等待这些常人难以承担的代价。
汪顺的金牌故事、他的人生历练,说出的就是如此朴素而至诚的人生道理。
这样的“老将”,其金牌意义,对你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甚至要比那些少小登顶的天才们,来得更接地气、更能激励你我。
这就是体育的意义,这也是丘索维金娜、58岁的倪夏莲仍然奋战在奥运赛场上的意义。
赛后,汪顺说这枚金牌并不是他功德圆满的终点,“2024巴黎,我们一定还会再见!”
那一天,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感动。而从这一天到那一天,汪顺仍然会像过去一样砥砺磨练。
在生活中,你我不都应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