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年跑上市,推想医疗能否撬动AI智慧医疗行业?
近期,港股市场持续走弱,恒生指数截至8月19日,已从2月高点下跌了20%,医药股也走入了低谷,接连下跌。近两个月来看,港股的医药股共上市了五只新股,其中心玮医疗破发,但这并没有影响市场的整体情绪,8月20日,又一只新的医疗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单从医疗股来看,市场还是看好的。
推想医疗于2016年成立,专注于AI医疗领域,是唯一一家拥有美国FDA、欧盟CE、日本PMDA及中国NMPA四大市场准入的AI医疗科技公司,其产品覆盖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医疗机构。
01、推想医疗递表,业务怎么样?
2020年,医疗AI迎来商业化元年,之后鹰瞳科技、科亚医疗接连递表,包括此次递表的推想医疗在内,均为创建于2015年后的创业公司,从计算机技术切入,针对性解决临床上的痛点。
从发展历程来看,推想医疗的成长速度很快。公司有两款核心产品,InferRead CT Lung和InferRead CT Pneumonia,包括InferRead DR Chest在内,共三款AI医疗器械产品已经实现商业化。以及包括InferScholar及InferMatrix的两套AI赋能的医学研究解决方案也已实现商业化,并拥有由九款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AI医疗器械以及在研信息系统产品InferCareFollow-up所组成的丰富在研产品管线。
也是得益于产品的陆续商业化,推想医疗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大幅增加,为2212.8万元,2019年至2020年以及2020年一季度的收入分别为662.2万元、2270.2万元、483.7万元。毛利率由2019年的75.5%上升至2021年一季度的87.3%,亏损也从40万元收窄至1.7万元。
目前推想医疗已推出4款应用场景:“InferRead 全系列解决方案、“InferScholar AI学者科研平台”、“InferSight 影像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和“InferMatrix TM AI产品与算法集成平台”。其InferRead CT 肺炎智能辅助筛查和疫情监测系统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02、智慧医疗是不是个好生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种场景下的应用推进,智慧医疗成为了新方向。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关于智慧医疗行业的相关政策,并持续强调信息技术对医疗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智慧医疗发展。虽然目前医疗股短期遇冷,不再是资金热捧的对象,但长期来看,医疗行业仍拥有着广阔的未来,这点在行业的需求增长和规模的稳定提升上,得以体现。
(数据来源:华安证券)1)智慧医疗行业需求提升,助力解决我国医疗痛点
智慧医疗迅速发展体现在需求的增长上,而需求的增长动力则来源于它助力改善我国当前的三大医疗痛点。
痛点一,众所周知,我国城乡的医疗水平分布不均,而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差距更加明显,看病难的问题逐渐突显。2015至2019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据了中国医疗资源供给的95%左右,而医院和专业公共安全卫生机构数合计占比仅5%,整体医疗水平较为薄弱。而城乡之间,城市每千人口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是乡村的2倍,医疗资源存在分布不均。AI、互联网医疗等智慧医疗技术,能改善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助力医疗公平化。
痛点二,医保支付压力逐渐增加。2020年,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3.6亿人,近五年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与此同时,医保支出也逐年提升,占GDP比重提升,医保支付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国家大力推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GR)和按病种大数据付费(DIP)的新型医保支付制度。这一制度的背后需要依靠完善的电子病历体系和海量的医疗大数据支撑,有望带动智慧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
痛点三,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在线诊疗需求大幅提升。新冠疫情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同时线下的医疗资源有限,推动了在线问诊、慢病管理等互联网医疗需求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智慧医疗产业发展。
2)行业规模稳定增长,长期增长潜力巨大
2020年,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投入达到688亿元,同比增长16%,总体维持两位数的稳健增长。且中美对比来看,美国对医疗信息化产业的总投入占医院总收入的5%,而中国仅占0.5%,长期来看,有十倍的增长空间,且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2%,增长潜力非常巨大。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华安证券)总的来说,在医疗资源不均、医保结算等因素的助推下,智慧医疗无疑会是未来的趋势。近几年政府不断推出相关政策进行扶持,相关公司的发展机会很大。而推想医疗作为全球唯一一家获得四大认证的AI医疗技术公司,以AI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目前其产品已经陆续实现商业化,此次上市或能支撑起其后续产品的研发及业务版图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