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艺人开撕综艺,剪辑真能颠倒黑白?

时间:2021-08-24 22:53:18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艺人开撕综艺,剪辑真能颠倒黑白?

因不满“魔鬼剪辑”发博开呛的明星不要太多,但因一个下期预告就diss节目组并宣布退出录制的,张雨绮恐怕是第一个。

昨日,张雨绮在微博霸气“护男友”,认为《女儿们的恋爱4》拿两人做恶意剪辑的工具,预告片段暗示男友李柄熹“吃软饭”、要求她找影视资源;四个小时后,节目官博长文回应此事,把#女儿们的恋爱节目组声明#顶上了热搜第一。

但张雨绮这番呛声并未获多少支持。即便在她个人微博底下,认为“她靠《浪姐》翻红此次却因私人感情就得罪平台不明智”的类似评论都获得了高赞。

与此同时,网友开始醉心于解读节目组声明的“隐含意思”:既暗示了话都是嘉宾自己说的、没有恶意剪辑、不信正片见,那句“惟愿张雨绮小姐和李柄熹先生更加美好”又好似在阴阳怪气“倒要看看你们两个能走多远”。

众所周知,预告正片两回事几乎是综艺的“基本操作”。因为一个预告片段就开撕一手助其翻红的“娘家人”平台,连有些粉丝都直言雨绮有点虎。双方的后续发声看似“和解”,能否再合作却要打上大问号。

一次“似乎不至于如此”的呛声再次提醒业界关注综艺剪辑问题。一方面,综艺节目组为营销话题“移花接木”讲故事再正常不过;另一方面,节目组如何在戏剧冲突的“秀”与呈现内容的“真”之间找寻平衡,是真人秀的永恒课题。

“恶意剪辑”一词仿佛满足了公众阴谋论式“看透”节目组套路的窥探欲,但屡成“背锅侠”的综艺剪辑真的有颠倒黑白的神奇魔力吗?

袁立“神棍”《花少2》“封神”,“魔鬼剪辑”的一体两面

真人秀虽有“真人”二字,归根到底是门叙事艺术。同一拍摄素材,不同拼接组合,观感可能大相径庭。真人秀呈现的只能是“有限的真实”,从那真真假假的片段中观众又怎能窥得真相?

在17年发生的“袁立事件”面前,张雨绮此番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围绕袁立微博怒批《演员的诞生》疑似把她剪辑成答非所问、疯疯癫癫的“神棍”前后的真相始末,至今令观众们一头雾水。

一方面,在袁立发言环节,节目组确实存在组接乱序镜头、台词以放大袁立“神叨叨”个性的行为;另一方面,袁立那段时间在微博的发言确实迷惑到圈内皆知的程度,后更因疑似涉及到“假借慈善传教”问题致其账号被微博永久禁言。

当年的袁立在微博以受害者身份发声博得网友们同情,促使大量网友将真相全然归结于节目组的恶意剪辑。但理性来看,就袁立后来的公开表现来看,节目组对她的呈现到底有没有主观的“恶意”其实存疑,艺人和节目组两边是各有各的理。

《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也发生过类似的互呛疑云。演员唐一菲当年在节目开播时怒怼后期,批评其把力挺马苏的言论“移花接木”在吐槽张月身上,气得她微博开喷“骂你八辈祖宗”。但该事件对“过气”的唐一菲而言可谓一次反向黑红,很像是双方的双赢炒作。

高口碑综艺也难逃恶剪风波。18年配音综艺《声临其境》热播,然则其决赛播出后节目组却遭到演员郑恺在微博的diss。起因是拿到冠军的郑恺认为,节目组当期故意剪掉郑恺配音《权力的游戏》小恶魔的精彩演绎部分,以反衬出另一位“配音大神”边江的戏份,给网友造成“郑恺不配拿冠军”的错觉。

不过那一次,当时的网友就并非都站在郑恺一边。一来是节目组释出“配音小恶魔”片段后很多网友觉得郑恺并未诠释出小恶魔的复杂情绪,仍是“技不如人”;二来节目组多期节目对郑恺的镜头分配其实相当多,不仅渲染了他的配音实力,还反复突出其努力敬业。

“魔鬼剪辑”究竟是好是坏,有时候或许要多年后复盘才能品出个中门道。例如,当年的《花儿与少年2》在播出期间话题争议巨大,但历经时间沉淀,《花少2》已经被业内公认为内娱群像综艺里的“天花板”和yyds。

在豆瓣八组、B站上,《花少2》常看常新的内容被人反复研究以至诞生出一门“花学”。由“霸气姐姐”宁静、“公主病”许晴、“作精”郑爽组成的“史上最尴尬旅行团”,由彼此的客套到逐步展现出冷漠、自私、虚伪,人性的复杂被“神级剪辑”揭示得淋漓尽致。

由以上种种案例可知,在真假难辨的真人秀内容里,所谓“魔鬼剪辑”可能并非是节目组颠倒黑白、恶意为之,“受害者”艺人也并不尽然是无辜的,甚至从《花少2》的封神之路看来,“刻意剪辑”未必不能生产出优质内容。

既有剧本,何谈“恶剪”

“恶意剪辑”是一个很容易被大众传播的词汇,其满足的是观众想当然“阴谋论”想象节目套路的心理需求。但站在从业剪辑师的角度来看,他们真的都是“吃人血馒头”主观消费艺人的恶人吗?

B站某剪辑师UP主、曾在知名综艺团队工作过的“锅大仙派”透露过所谓“恶意剪辑”背后的真相。他深知观众喜欢谈论“恶剪”的心理动因,但他同时声称,如果你问10个剪辑师9个都不会承认所谓“恶剪”的存在,他们是妥妥地被背锅了。

据他透露,全网热议的恶剪片段,有的单纯是剪的逻辑太差,剪辑师工作犯困也说不定;有的是平台方要求剪成诱导性预告以引导观众开会员;有的真就是艺人团队假借剪辑之名炒作的结果。而通常而言,观众根本分辨不了其中差别。

再者,换个行业角度看,真人秀确实都是存在剧本的,通过剪辑发挥剧本的最大戏剧功效似乎谈不上“恶意”之说,毕竟在综艺世界里,“娱乐”就是最高的道德法则。

况且,刻意安排、移花接木的剧情式剪辑很多时候是能贡献出优质内容,或塑造出教科书级别综艺人设的。比如当年的“说唱综艺鼻祖”《中国有嘻哈》就是用剧情剪辑助推其成为国民综艺的经典案例。

《中国有嘻哈》甫一播出,就营造出以Gai为首“地下rapper”与以周艺轩为代表“爱豆rapper”的水火不相容,后采里地下rapper各种嘲讽爱豆rapper。但据参赛选手安大魂采访里透露,实际上,他们与周艺轩私下相处很好,所谓价值观对立戏码都拜剪辑功劳所赐。

《中国有嘻哈》后期公司千秋岁创始人孙闻曾在采访中透露,《中国有嘻哈》给后期定的基调和标准就是达到美剧工业标准的剧情式剪辑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欧美悬疑剪辑方式”。可见,“刻意剪辑”不妨碍一档优质综艺的诞生,且还成功塑造出了一个人设、个性鲜明的“嘻哈领军人”Gai爷。

当然,综艺制作方对节目娱乐性的捍卫也不是“无底线”的,需调和好娱乐话题性与内容优质度的比例分量,更应考量话题营销带给艺人人格名誉损害的风险。如果艺人本人确实没问题,而节目组把其呈现得犹如“人格缺陷”,这种不尊重人的态度是非人道的、是需要举双手去反对的。

艺人开撕不明智,双方本可化beef为玉帛

如果在话语权地位不对等、艺人声誉遭实质损害前提下,艺人通过发声造舆论去维权,犀牛君是极力赞成的;但多数时候,艺人针对节目组剪辑的开撕都不是明智之举。

一方面,于艺人而言,上综艺曝光是其为公众树立人设、助推其人气上涨的利器,但同时艺人就得要承担被娱乐、被误解的代价。就如郭德纲早年采访里所说,“艺人赚的有一半是挨骂的钱”,你一边享受鲜花和掌声,一边自尊受点挫就玻璃心,只能说你可能不太适合这份职业。

另一方面,艺人的综艺资源往往与平台紧密相关,一旦与节目组开撕很可能造成今后被平台弃之不用的结果,如果不是真的利益受损,“自杀式”的开怼不如寻求私下良性沟通。

事实上,如张雨绮这样依靠平台多档综艺翻红的艺人,与平台方已然达成隐性的利益绑定关系,完全可经由充分沟通解决此番事件,化beef为玉帛。而如此在公共舆论场开怼,如果不是双方炒作,对艺人方和平台方的口碑伤害都是不可逆的。

事实上,聪明的艺人不仅不讨厌“刻意剪辑”,还会化被动为主动的“反向使用”。《向往的生活》里的陈赫,被网友戏称为“四肢健全的残疾”,这名号搁多数艺人那里都是“伤自尊”的蔑称,但他反倒“职业”地配合其人设表演,并在后续节目里“一反常态”承担更多体力活,他一点点的转变就实现了观众口碑的大反转。

仅从艺人发展角度看,即便是配合节目组的“双向炒作”也比单纯的呛声更理性。毕竟这是一个“黑红也是红”、“流量就是王道”的时代,有话题就是机会,大不了后期再通过别的节目把口碑找补回来。

不过,从宏观的节目制作角度看,“博话题式剪辑法”需要谨慎使用,因为你享受话题红利的同时,就可能得承受舆论不受控的代价,比如因口碑反噬“戏精的诞生”后续几季节目关注度就明显大不如前。

可见,虽说公众所认知的“恶意剪辑”并不是如大多人所想的“节目组太黑了”、“节目组在颠倒黑白”,但以“把内容做好”为目的去做后期才是综艺剪辑永远的“黄金法则”,为博话题而牺牲节目差异化调性,这样的节目注定不会长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