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江建设全国首个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
中新网杭州9月9日电 (记者 黄慧)浙江多年来高度重视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赋能传统制造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记者9日从浙江省经信厅获悉,工信部支持浙江建设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为全国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探索具有浙江特色和引领示范作用的新路径。
谈及示范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浙江省经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苗文斌表示:“浙江全省传统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等新模式全面推广,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到2023年,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多年耕耘汇聚率先建设底气
多年来,浙江高度重视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愈发明显。苗文斌介绍:“浙江涌现出了一批成功转型升级的优秀传统制造业企业,对全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当前,浙江拉开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建设序幕。这也是全国首个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
为何是浙江?苗文斌解释道,建设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浙江有责任、有使命;有基础、有条件;有探索、有实践,并已经找到五个突破口。
今年,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其认为,浙江建设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示范区,对于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着力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业经济实力较强、数字经济领跑全国、民营经济发达等优势则赋予浙江建设示范区的底气。
据介绍,浙江工业经济的规模、效益、质量等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如2020年,浙江全部工业增加值2.2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连续27年位居全国第四;规上工业企业4.66万家、利润0.55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67万亿元,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第四。
早在2017年,浙江便率先在全国作出全面开展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决策部署,全省上下围绕打造浙江制造竞争新优势,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开始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构建了促进企业集聚、打造产业集群、促进要素集约三大工作闭环,还建立完善了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搭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的“四梁八柱”。
前行道路上,浙江找到了以智能化改造提升行业竞争力、以服务型制造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以锻长板补短板增强产业链韧性、以品质品牌提升产业价值链等五个突破口。
例如,通过以智能化改造提升行业竞争力,该省以产业数字化引领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底,浙江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63家、未来工厂12家,在役工业机器人11.1万台;建设完善“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累计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210家,上云企业超43万家。
向数字化、服务化等六大方面转型
苗文斌介绍,浙江建设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加快数字化、服务化、集群化、品质化、绿色化转型和产业链提升,全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助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浙江智慧。
记者获悉,到2023年,浙江力争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如在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新支点方面,浙江力争实现“415”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在加快建设全国智能制造践行地方面,浙江力争重点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工业设备联网率达到55%以上,产业数字化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为实现上述目标,浙江将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服务化转型、集群化转型、品质化转型、绿色化转型、产业链提升六方面建设。
苗文斌表示,浙江实施数字化转型将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设备智能化、工厂智能化、产品智能化,重点做好“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建设‘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三件事。
该省将强化规上企业智能化技术诊断全覆盖,分行业推动企业应用数字化装备,开发智能化新产品;培育一批面向传统制造业的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5G网络在传统制造业企业的部署应用……
“到2023年,创建浙江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50个以上,基本实现产值规模500亿元以上传统制造业集群产业大脑全覆盖,累计建设‘未来工厂’5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00家,在役工业机器人数达到14万台。”苗文斌说。
例如在实施服务化转型方面,该省将强化工业设计赋能、培育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服务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迈向服务型制造,到2023年,新培育浙江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200家以上,实现网络零售额3万亿元。
在实施绿色化转型方面,该省将着力推进低碳转型、推进绿色清洁发展、推进资源循环发展,到2023年,累计实施工业废气治理项目2000个以上;新创建50家以上国家级绿色低碳工厂,5家左右国家级绿色园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