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个东盟国家驻华大使呼吁尽快恢复同中国人员往来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赴广西特派记者 赵觉珵 张丹】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8个月,东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3.59万亿元,同比增长22.8%,显示出中国与东盟密切且正在从疫情中恢复的经济联系。正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多名东盟国家大使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中国与东盟间已形成牢固的区域产业链,在“后疫情时期”应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并尽快恢复人员往来。
9月10日,参观者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
在新冠疫情笼罩的2020年,中国与东盟首次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合作热度不降反升,显示出疫情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的趋势。马来西亚驻华大使努尔西万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疫情大流行让全球供应链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的供应链更长、更复杂,且遍布全球,但现在人们看到的是更高水平的区域化以及基于本地区的较短供应链。
正如努尔西万所言,当前全球产业体系正加速重构,如何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成为全球各经济体共同面临的挑战。东盟副秘书长辛格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发表视频演讲时强调,由于眼下疫情带来的危机,东盟对保持供应链的互联互通尤为关注。而在过去1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中国-东盟的经济互补性也在增强。
缅甸驻华大使苗丹佩10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论坛上表示,在中国-东盟之间建立新的供求关系和价值链贸易关系,对双方皆有助力,因为中国是工业转移的主导国家之一,同时拥有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我坚信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以及产业链合作必将有助于应对全球工业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以及缓解新冠疫情的影响。” 苗丹佩说。
去年11月,包括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15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提升到新的层次。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东盟国家大使均对RCEP持积极态度,认为这一协定将有利于中国与东盟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
在呼吁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区域产业链同时,多名东盟国家驻华大使也明确表示,希望尽快恢复与中国的人员往来。新加坡驻华大使吕德耀在采访中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新冠疫情使得人员往来受到限制,但他希望双方能够加强互联互通,尤其是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
努尔西万表示,疫情之前的2019年约有310万中国游客到马来西亚旅游,约有1.7名留学生在马学习,马来西亚也有9000名学生留学中国,但目前这种交往陷入停滞。“如果我们想推动经济合作发展,很重要的是要加强人文交流,我想未来双方在此领域要进一步合作”。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疫情之前,每年会有大约1100万中国游客来到泰国,去中国的泰国游客则达到100万。在旅游、学术、商务等领域,泰中两国应该进行更多交流合作。
中国是多个东盟国家最重要的游客来源地之一,而旅游业在大多数东盟国家的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新冠疫情影响,柬埔寨、菲律宾等多国的旅游业收入锐减,中国与东盟间的人员往来也陷入停滞。
努西尔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呼吁,应该建立东盟各国与中国之间的“旅行泡泡”,这是未来实现疫苗接种证明互认后需要最先推动的。目前,东盟内部已经在进行此类安排,也希望能与中国共同复制这一模式。努西尔万还透露,他本人接种的就是中国科兴疫苗。
据努西尔万介绍,马来西亚正尝试重启国内旅游业,并将很快取消跨地区旅行的限制。但何时可以恢复与中国之间的人员往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的疫苗接种率。截至上月底,马来西亚18岁以上成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已超过50%,预计很快将达到80%,中国的接种数字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随着疫苗接种率达到较高水平,我们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让人们可以在马来西亚国内安全旅行,而与其他国家的相互开放需要首先实现疫苗接种证明的互认。” 努西尔万说。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今年4月曾表示,中国将深入推进与东盟的抗疫合作,加快健康码互认,升级“快捷通道”,为恢复人员往来、促进复工复产合作创造更好条件。中国和马来西亚就迎接后疫情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已经专门成立了两国高级别委员会。今年7月,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曾建议,随着新中两国的防疫措施起到效果,可在在合适时机互相认证地区间的健康和疫苗接种证书,免去隔离,恢复人员的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