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参考消息90年史话㊻ | 助力中美“乒乓外交”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9月23日报道 上世纪70年代,中美“乒乓外交”在国际关系史上传为佳话。包括《参考消息》在内的一系列报送中央领导同志的相关材料在推动“乒乓外交”的决策方面,发挥了一定的参考作用。在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期间,《参考消息》也及时刊登外媒对美国队访华的报道和中美关系的解读。
1971年3月21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抵达日本名古屋,准备参加3月28日开始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出征的那天起,毛泽东主席每天都关注世乒赛动态,派人催新华社第一时间报送各类材料。
世乒赛期间,《参考消息》详细报道了中美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互动,其中一篇综合报道题目为《美国运动员科恩说中国运动员非常友好》。路透社报道称,比赛期间,美国选手格伦·科恩和中国选手庄则栋进行了交谈并互换礼物。毛主席的保健护士长吴旭君看到这则消息,觉得很有意思,就一字不漏地读给毛主席听。毛主席听后眼睛一亮,立刻让把这条消息再读一遍。听完,他笑着说:“这个庄则栋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此人有点政治头脑。”
据一些外交官员回忆,当时参赛的美国队向中方提出访华请求,外交部和国家体委认为邀请美国队访华的时机尚不成熟,并递送了相关报告。周恩来总理圈阅了报告,并且批了“拟同意”三个字和一些批语。报告送到毛主席那里后,毛主席最初也表示同意,但在反复思量后改变了主意,最终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参考消息》等供中央领导同志参考的材料反映的情况和转达的信息,或是促成毛主席作出最终决策的因素之一。
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抵达北京,随团的还有收到邀请的美国记者。他们之后还前往上海、广州等地参观。
作为1949年以来第一个获准进入中国的美国团体,代表团成员和记者都十分激动。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的大约一周时间里,《参考消息》及时报道代表团成员和随行记者对中国的观察及外媒对中美关系的预测。
新中国成立前到访过中国的美联社记者约翰·罗德里克是随团记者之一,他从“乒乓外交”中窥见了中美关系的细微变化,“不可逾越的误解之墙已有了一个洞”,“中国人已不仅在美国人中,而且在国际上收获了巨大的好意”。
有趣的是,合众国际社还邀请了美国队队员埃罗尔·雷塞克的夫人杰拉尔丁·雷塞克、美国翻译人员朱利安·舒曼作为报道员,从北京发回第一手消息。杰拉尔丁说:“(北京)处处洋溢着友好的气氛。这明显地反映了北京政府把美国人民同美国政府相区别的政策。”
4月17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结束破冰之旅,一些队员“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团长斯廷霍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是热情的、和蔼的、友好的人民”,“这是我们的一生当中最难忘的经历”。
《参考消息》刊载的这些生动报道推动中美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氛围,助力“乒乓外交”并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