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植物能吃虫?种子可以色彩斑斓?……走,去“植物王国”见识一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
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园,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扶荔宫温室群保存了特色植物2500多种,充分展示了“植物王国”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别具特色的生态景观。
扶荔宫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温室名称,汉武帝时期曾建于上林苑中,用于栽种南方佳果和奇花异木,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借用此典故命名本温室群。为配合本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扶荔宫进行了内部改建和重新布局。目前包含主体温室、兰花馆、食虫植物馆、隐花植物馆、草木百兼馆,形成了错落有致、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温室群。
主体温室是扶荔宫中规模最大的温室,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由热带水生区、热带水果区、热带雨林区、热带荒漠区组成,独特的螺旋结构表达了生命构成的核心。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工程师 单祖朋:今年新做的兰花馆和地衣馆,地衣馆里边包括地衣、苔藓,现在有100多种。兰花馆里有300多种,主要是石斛类的植物比较多。
作为扶荔宫中最奇特的温室,食虫植物馆保育了猪笼草、捕虫树多种具有捕食小动物能力的植物,展示食虫植物达680个分类单元。以岩石、古木、小桥、溪流等手法,隐花植物馆则模拟了蕨类、地衣、苔藓等隐花植物原始古老的生态环境。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副主任 牛洋:隐花植物之所以叫隐花植物,就是因为它不开花,但是它也要繁殖,它是靠孢子来繁殖。比如说水龙骨,这是一种水龙骨科的东西,它的孢子一般是在叶片的下面。这些小圆点是它的孢子囊群,包子囊群里面有孢子,然后等到合适的成熟的时候,它会把孢子弹射出去。
2500多种特色植物浓缩在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扶荔宫内,充分展示了物种多样性和别具特色的生态景观,也让观赏者对生物多样性的无穷魅力叹为观止。
扶荔宫种子博物馆:生命的“诺亚方舟”
在扶荔宫的草木百兼馆中,有一个特殊的展馆——种子博物馆。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以野生植物种子为主题的科学博物馆,展现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实践和资源持续利用领域的最新成就。被誉为“诺亚方舟”的种子博物馆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进入到种子博物馆,就会被这一片壮观的种子墙所吸引,它是由2040个雅克力柱组成。上面集中展示了上千种植物种子,它们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集中展示了自然世界的丰富多彩和生物的多样性。
在历经上亿年的演变后,种子形成了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外表和精妙的内部结构。同时具备了跨越山海、散布全球的能力。这些特质使得种子植物成功取代了恐龙时代的蕨类植物,成为现今地球表面绿色的主体,也成为人类衣食住行所必需的主要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副主任牛洋:我身后的装置叫作“希望”,它用离体培养的方式展示了一些植物的组织,比如说我身边的一株石斛的幼苗。这里面还包括了它的很多亲戚,很多种其他的石斛,还有兜兰,一共有56种。因为这些植物的种子一般都非常小,比如兰花的种子像灰尘一样,在野外一方面是很难采集,另一方面从种子长成幼苗的过程比较困难。用这种方式来保存它的种质资源,这是(保藏)种子之外的另外一条途径。
这座被誉为“诺亚方舟”的种子博物馆展现了云南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同时也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编辑 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