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线下现“脱单便利店”平均每天三四十名顾客,背后风险需小心

时间:2021-10-15 22:47:42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线下现“脱单便利店”平均每天三四十名顾客,背后风险需小心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近日,在各地兴起了一种新的脱单方式,无论男女,可以花钱留下自己的微信联系方式,也可以花钱获取别人的联系方式,被人形象地称为“脱单盲盒”。新黄河记者探访得知,一个脱单盲盒的价格从免费到几十元不等,还由此生出了规模更大的线下“脱单便利店”。不只是线下,线上的脱单盲盒小程序也颇受年轻人欢迎,成为一种新的交友方式。同时这种盲盒交友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如果在缺乏规范管理的情况下,个人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线下现脱单便利店每天平均三四十名顾客

“一元取一个,一元留一个”两个简易纸箱,用马克笔写着“脱单盲盒”四个字。最近济南夜市上经常出现一些这样的摊位。有些需要交纳一定的盲盒费用,还有的则是可以免费拆盲盒,这是最近在全国各地流行起的一种脱单方式,摊位相当于单身男女的中介,可以抽走异性盲盒,也可以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

脱单摆摊流动性较大,于是一种有着固定场所的“脱单便利店”应运而生。此前这种便利店在上海等大城市较受欢迎。今年济南也有了一家脱单店便利店。精致的装潢和新颖的创意让不少消费者进店消费。

14日上午,新黄河记者来到脱单便利店,店内有几名年轻人在认真挑选着脱单瓶。店内陈设较为简洁,几张沙发,几把椅子,正对大门的一侧,是按日期分成若干格子的橱子,每个格子都摆放了不同数量的瓶子,左右两边分别是可以留言的心愿墙和照片墙。店内最主要的区域就是这面格子墙。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脱单套餐分为39元和69元,以39元套餐为例,消费者可以选择一个脱单瓶同时留下一个脱单瓶。69元则是双人套餐。为了方便客户寻找,他们提前按照生日和星座给所有脱单瓶排好了顺序。

“我们是今年9月份刚刚开业,是目前济南唯一一家脱单便利店。”店主郑诚告诉记者,他和同伴对行业考察了两个月,认为线下婚恋、交友的途径并不多,单纯的网络聊天拉不近彼此的距离。于是两人合开了这家店。开店后生意不错,每天平均有三四十人进店消费留下联系方式。

“现在年轻人的交友方式太过单一了。从我们调研的结果来看,有交友功能的咖啡厅等场所并不多,我们专门提供了一个以‘脱单’为目的的场所,单身男女资源在这里得到整合。就跟一个小型‘婚介所’一样,但我们不参与其中,并且遵守服务对象必须是成年人的规则。”郑诚说,之后他们还会不定期在线下推行脱单活动,让年轻人的交友更加方便。

脱单小程序受欢迎在线支付一元可拆盲盒

线下的脱单盲盒正流行,线上也不例外。记者调查发现,微信小程序上有一款与脱单盲盒相关的小程序,和线下盲盒相同,支付一元就能得到一位异性的联系方式。

曾经购买过这款线上盲盒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购买的,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以及性格结果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带有一定社交娱乐的成分。“打开之前你也不知道是惊喜还是惊吓,有时候第一个开不满意,也会继续再开,直到遇到一个满意的为止”。

“就当是一个交友新方式,特别是平时不太爱说话,交际圈子不广的人。一块钱如果不满意的话就当交个朋友,也没有什么损失。”李女士表示。

记者在微信上找到了这款小程序,发现同城盲盒中,男女盲盒的数量有差别。女性盲盒数量比起男性较少。在这里可选择拆开盒子或者留下盒子,当点击其中任意一个选项时,系统会自动弹出一元支付提醒。如果选择拆开盲盒,支付后就能得到一个微信号。不只是微信小程序,类似的盲盒交友软件还有很多。线上模式与线上一致,支付方式也比较简单。

交友信息可能涉嫌造假并涉及隐私监管

“虽然这是一个交友的新方式,但如果对面填写的信息是假的怎么办?或者盲盒管理者把我的个人信息泄露了怎么办?”对此,一些网友认为,脱单盲盒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还在探索过程中,特别是在隐私管理方面并不成熟。

脱单便利店店主郑诚表示,这个问题他们在开店之初就已经考虑过。“店里都是自愿性质的填写信息,不存在什么信息泄露。我们是线下门店,个人信息会严格管理保存,所有的信息都是自愿填写的,同时也明确标注了‘可不填’。客人不想泄露的内容,可以不用填”。

线上软件在隐私方面通常会有相应的隐私条文。比如在收集信息只用作相应用途,不会将个人信息转让至小程序以外的第三方等条款。但有些小程序在条文中显示涉及到程序需要时,隐私等信息保护则不需经过用户同意。

对此,北京市炜衡(济南)律师事务所许志超律师表示,“参与者自愿提交个人信息,摊主无法鉴别他人信息的真伪,一切后果由参与者自行承担。”他表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脱单盲盒都存在一定风险。“一是来自无法对参与者身份核实的风险,二是个人信息遭恶意泄露的风险”,他建议,参与者一定要有辨别能力,提高隐私意识,避免因信息泄露而产生的电信或网络诈骗。

新黄河记者:郭梦桐

编辑:赵珊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