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 10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白垩纪-古近纪物种大灭绝见证了生物多样性的崩溃,恐龙灭绝对于蛇类物种而言是一个好消息,依据一项最新研究,白垩纪-古近纪时期物种大灭绝之后,蛇的生物多样性开始增多,据悉,大约在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白垩纪-古近纪物种大灭绝,致使全球大约75%的物种灭绝,同时所有非鸟类恐龙灭绝消失。
但是此次小行星碰撞带来的灾难,却对远古蛇类物种提供了繁荣发展的机会和生存空间,在后续的进化发展中它们确实做到了。目前,全球大约有4000种此类体长无腿的爬行动物,为了研究该物种的进化演变,一支研究小组检查分析了当前蛇类生物的进食方式,从而推测远古时期蛇类的习性特征。研究报告合著作者之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研究员迈克尔·格伦德勒称,在白垩纪-古近纪物种灭绝事件之后,蛇经历了大规模的生态爆炸。
罕见的蛇化石
事实证明,蛇化石很难发现,考古学家很难找到远古体型较大的蛇化石,因为它的关节松散,很容易碎裂。格伦德勒说:“蛇化石非常罕见,我们通常仅能找到一些关于蛇椎骨化石,很少看到真正的蛇头骨化石,因此无法真实掌握远古蛇类的生态习性,蛇不像大型哺乳动物或者大型恐龙那样拥有四肢,而且它们的骨骼非常强健,蛇的椎骨很脆弱,它们的头骨也很松散。”
因此研究人员只能对现有蛇物种进行深入分析比较,他们观察了882种现有蛇物种的进食特征,部分蛇物种是博物馆收藏的标本,可以应用数学模型重建它们祖先的饮食。但仅从这一点了解数百万年前远古蛇祖先,似乎有些困难,但格伦德勒指出,只要我们有关于现有蛇物种及其进化关系的良好数据,就有可能追溯到它们的进化谱系。
依据研究人员建立的模型,所有现存蛇类最有可能的共同祖先是食虫动物。在大灭绝事件之前,可能存在吞食啮齿类动物和其他动物的蛇,然而,格伦德勒称,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这些动物可能就灭绝消失了,尽管当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我们可以从模型中获得一个较好的猜测。在更早时期的某些区域,蛇和其他种类的爬行动物也有共同祖先,但它的外观和行为仍有争议。
远古历史
在恐龙灭绝之后,地球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幸存的蛇开始崛起,物种繁盛并分化成许多不同的物种,这可能是因为在小行星撞击之后,许多生态壁龛被保留了下来,除了蛇之外,还有更多的小型脊椎动物,例如鸟类,可供蛇捕食。但随着蛇类物种进化的多样化,它们的进食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有时它们会吞食像羚羊这样的大型动物,格伦德勒说:“现代蛇的猎物种类很多,多得令人吃惊,但它们都是从同一个祖先进化而来。”
这项研究还表明,随着大多数蛇类物种在新栖息地定居下来,它们的生物多样性增长将放缓,然而到达新地点的物种继续以不同的方式适应,同时,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种进化对生态机会做出的反应。(叶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