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应对全球性金融风险?如何通过内外循环提升大湾区国际金融竞争力?金融业界这么看
蓬勃发展的区域开放与创新实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应对全球性金融风险 ?在2021年金融街论坛的平行论坛“治理体系与金融安全”中,多方与会嘉宾针对该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关于如何应对全球性金融风险方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用“五个问题”阐释了目前国际金融风险的突出表现。第一是负利率、低利率和未来高利率之间的矛盾。第二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债目前负收益率、低收益率和未来债务所带来的金融风险。第三是流动性泛滥、流动性紧缩和流动性短缺三者在未来可能会出现交替变换。第四是央行的作用突破了原来的界限,既是发行商又是采购商。第五是金融的内外循环已经被打乱,金融输入性风险严峻。
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陈文玲建议:“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宏观调控、宏观政策、宏观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保证中国经济健康运行。“
在区域金融开放方面,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和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崔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如何通过内外循环提升大湾区的国际金融竞争力、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肖耿发表观点:“如果想要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应该做强做稳内循环,加强香港与内地的衔接。因为香港具备完整的国际金融体系,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香港作为外循环的平台,将香港的制度优势打造成一个离岸经济体、开放经济体。”
在内外循环方面,肖耿还提出,因为内外循环长期存在,所以一定要有内外循环的接合部。除了香港之外,自贸区可以担任各个接合部的角色,具体做法就是在岸市场、离岸市场同时运行。
针对国际自贸区和国内自贸试验区两者的关系时,崔凡着重针对金融开放问题展开论述。首先是金融业对外资的开放,2020年金融业《外资负面清单》清零之后,需要在监管措施、资质许可等多项内容上做进一步提升。其次是跨境金融服务的开放,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服务,要形成新的开放推动力,应该加强监管,逐渐压缩附件清单。再次是跨境资金流动的便利,尤其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化,自由贸易账户的设立促进双向投资的资金流动更加自由便利。
推进新的一轮金融开放,还需引进更多高标准规则,例如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崔凡表示,如果能够在国内自贸试验区实验成功,则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