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局之下,中国制造业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变化。过去十多年,TCL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就是将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全球,全球化布局可将贸易保护主义影响降到最低。”
在TCL成立40周年之际,TCL今日举行《万物生生——TCL敢为40年》新书品鉴会,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科技集团COO王成,TCL科技集团副总裁兼组织部部长傅和平等,共同解读TCL 4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制造。
面对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面临的变局,李东生发表了上述自己的看法。同时,王成提出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就是中国人的全球化”观点,希望《万物生生》可以为中国制造业走向全球化提供参考意义。
产业升级:从智能终端到布局半导体显示
TCL 40年的发展,李东生将其总结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创业初期,做录音磁带和电话机,这一阶段完成了公司的原始资本积累,TCL也成为中国电话大王。
第二阶段是业务扩张时期,开始进入电视机和手机品类。TCL也一度成为中国彩电大王和国产手机品牌销量第一。
第三阶段是开启国际化扩张。TCL先后收购了汤姆逊和阿尔卡特,开启了电视和手机的国际化之路。
第四阶段则是进行重组,聚焦业务。重组之后,TCL主要聚焦智能终端、产业金融、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和材料四大主业。
在这其中,对TCL影响最大的转变当属2009年时投资创立华星光电,将产业布局上移至彩电的上游——半导体显示行业,由此开启了从终端产品制造转型高科技企业之路,业务模式开始从2C业务扩展到2B业务。
为什么要做这个转变?在李东生看来,当时国内“缺芯少屏”的瓶颈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困扰,进入芯片产业在客观上不具备相关条件,TCL选择突破“少屏”问题的成功概率更高。“进入半导体显示产业,既是TCL产业发展的自身需求,也符合中国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李东生说。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8月,TCL华星光电以10.8亿美元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这也标志着,历经十余年的追赶,在全球液晶显示产业格局中,三星逐步退出、TCL从追赶者成为为领先者。
而2020年,TCL收购天津中环集团,开辟了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的新赛道,进一步向基础核心技术产业拓展。
“中国工业整体要追赶到全球领先水平,真的是要二三十年。但在我们这个领域,我大胆预测一下,可能再过5年,我们至少和三星显示这一块,可以说处于一个并跑阶段,有些领域它超越我们,有些领域我们走得比他更快一点。”李东生在接受采访时说。
以全球化产业布局应对“逆全球化”挑战
在全球化业务布局上,TCL自1999年就进入越南市场启动全球化探索。2004年,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经历跨国并购阵痛“呛了一口水”,但也让TCL“学会了游泳”,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并逐步构建起全球化产业链。
经过22年的全球化经营探索,TCL已在全球建立了42个研发机构、32个制造加工基地、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服务用户超过9.6亿。2020年,TCL海外营收达734亿元,占到了总营收的近50%。
不过当前,全球科技产业正面临着“逆全球化”的冲击。李东生在《全球化是中国制造的战略发展方向》中提到了TCL如何破局:用全球化产业布局应对“逆全球化”挑战。
一是短期内“让利保市场”,同时拓展新业务。TCL一方面让利、稳价、保市场,同时通过优化渠道和产品结构,探索用户运营的新业务模式,挖掘其他利润空间。
二是强化在地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同时,调整海外产业链布局,分散经营风险。 TCL积极调整全球产业布局,在原有海外工厂的基础上新建、扩建,扩张产能。随着海外生产基地和供应链的调整,经贸摩擦造成的影响也被逐步降低。
另一破解“逆全球化”的法宝便是企业自身的科技化转型升级,不断向产业链上游挺进,掌握核心科技和更多产业链环节,这是破解“逆全球化”的核心与根基。
“TCL和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样,就是从中国走向世界。”李东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他看来,现阶段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相互促进的,中国已经积累起来的制造业巨大能力,一定要在全球市场释放。这才是支持中国经济,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