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虓:电网互联互通是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
中新网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 陈溯)去年9月,我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给中国能源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王虓16日参加中新社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时表示,电网互联互通是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他从跨省跨区输电的角度对我国建设绿色电力体系进行探讨。
王虓表示,“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新能源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预计新能源年均增长1亿千瓦。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有望突破10亿千瓦,装机占比达到30%;2030年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5亿千瓦,装机占比达到40%,超过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二是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新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有力保障。“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上月,我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
三是新能源有望大幅带动周边产业,提升大国竞争实力。新能源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规模投资大、产业链条长等特点,新能源的稳定持续发展可有效带动锂电池、硅材料、叶片等周边产业发展,不断演进的新兴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的融合将形成更长的产业链,带来经济倍增效应,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电网互联互通,是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基础,也是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王虓指出,特高压输电将促进西部北部清洁能源集约化开发和高效利用,有效解决东中部用电紧张、碳排放集中、环境污染等问题,保障用电需求。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14交16直”共计30条在运特高压线路、5条在建特高压线路,在建在运特高压线总长度4.8万千米。
今年3月,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我国新能源正借助电网互联互通大范围优化配置。
谈到发展特高压跨区输送面临的挑战,王虓表示,一是网源发展不协调,制约直流输电能力;二是输电价格不合理、不灵活,影响交易积极性;三是送电机制不完善,影响长期稳定送电。
他建议,要尽快明确规划直流工程的配套电源方式,加快完善特高压送受电保障机制,推动送受端签订长期协议,加快发展特高压跨区输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