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访鄱阳湖的“生命银行”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九江11月28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肖江峰)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具有“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独特形态。在湖中有一座“生命银行”——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该基地处于鄱阳湖“肚脐眼”位置的棠荫岛上。

在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中保留了各种鱼类、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组织样本,并且还保存了中华鲟、江豚、胭脂鱼等珍稀生物标本,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静态的海洋馆。


目前该基地重点打造了“三库一室一平台”,即标本库、样本库、藻类种质库、水文生态监测分析实验室、鄱阳湖水文生态综合信息展示平台,这里也被当地人骄傲地称为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的前沿堡垒。

据统计,该基地自2020年12月运营至今,标本库收集鱼类标本1076份、水生植物标本159份;样本库收集浮游植物368份、浮游动物452份、底栖生物267份、鱼类组织样本549份、DNA样本969份,培养纯种藻20种。

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对整个鄱阳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该基地本着边建设、边监测、边出成果的原则,已取得一系列成果,对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该基地今后将继续深化监测,扩大监测研究范围,从传统水文向水文、水生态、水环境进行转变,从多学科多角度研究鄱阳湖。
【责任编辑:潘一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