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退换货风波之后,加拿大鹅还能飞多久?
加拿大鹅,又一次惹恼了国人。
最近,由于一件羽绒服退换货的风波,大名鼎鼎的加拿大鹅被推上了风控浪尖。事件中,这个来自加拿大的洋牌子,将自身的傲慢与偏见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此,不少消费者表示愤慨。而在这种群情激奋的舆论环境中,这只加拿大鹅,还能在中国继续飞多久呢?
傲慢的加拿大鹅
近日,上海的贾女士花费了11400元,在上海国金中心加拿大鹅专卖店购买了一件羽绒服。谁知,这件加拿大鹅羽绒服上不仅商标绣错、缝线粗糙,面料还有刺鼻异味。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羽绒服《更换条款》上的一句:“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款”,硬生生堵住了消费者的维权之路。
而就在不久之前,同样家住上海的韩女士也反映,加拿大鹅羽绒服存在掉毛还拒修的情况,这种做法同样令其感到非常不满。
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理所应当由商家进行退换货处理。将“不得退款”的字眼公然写在《更换条款》上,加拿大鹅,未免也太傲慢了。
随着事情的曝光,12月1日上午,上海市消保委就加拿大鹅专卖店《更换条款》的公平性、合理性问题,专门约谈了加拿大鹅公司,并质疑其区别对待消费者。
当日,加拿大鹅官方就中国大陆地区退换货政策发布声明:称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产品可以退货退款。
声明中,加拿大鹅方面表示:专卖店售出的每一件产品,在交付前均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销售人员进行质量检查,并需由顾客现场确认。产品在交付之后,质量若出现问题,符合加拿大鹅保修政策的,可以享有终身材料和工艺的保修。
随后,在12月2日下午,加拿大鹅中国公司派一人到上海消保委递交了相关材料。
作为一家国际大牌,公然在别国市场上执行歧视政策,直到国家有关部门亲自下场,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做出让步。加拿大鹅的勇气,究竟来自哪里?
鹅从哪里来?
加拿大鹅的勇气,似乎来自其不断向好的业绩表现。作为一家高端羽绒服生产商,加拿大鹅于1957年创立于加拿大多伦多。公司的产品,不仅有羽绒服,还有夹克、帽子、手套等。
11月初,加拿大鹅发布了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26日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内,加拿大鹅全球销售额达2.33亿加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3%。其中,直营渠道销售额从上年同期的4620万加元(约合2.4亿元人民币)增至8320万加元(约合4.3亿元人民币),批发渠道销售额从上年同期的1.19亿加元(约合6亿元人民币)增至1.48亿加元(约合7.5亿元人民币)。
对此,加拿大鹅总裁Dani Reiss表示,公司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商渠道的快速增长,以及大中华区市场的突出贡献。其中,在2022财年第二季度,加拿大鹅电子商务营收同比增长33.8%;大中华区的直营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85.9%。
其实,早在去年疫情期间,加拿大鹅在全球其他市场遭遇“滑铁卢”时,中国市场就已经成了这只鹅的“续命”灵药。
加拿大鹅之前发布的,2021财年第四季度和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市场直营渠道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了188.7%和101.4%,DTC(直面消费者)业务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了188.7%和101.4%。
自从2018年进入中国以来,加拿大鹅在中国市场发展得一直顺风顺水,截止目前,加拿大鹅在中国已拥有20家门店,而其在加拿大本土和美国的门店数量分别为9家和5家。
但是,在中国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的加拿大鹅,却没有好好珍惜市场给予的机会,屡屡挑战消费者的底线,最终吞下自己一手造成的苦果。
加拿大鹅事件发生之后,资本市场上很快做出反应。截止目前,加拿大鹅在美股市场上,已经蒸发掉了超过10亿美元的市值,未来股价还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
傲慢的鹅,还飞得起来吗?
在资本市场上一泻千里,加拿大鹅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它一边吃着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将中国市场和国际上其他市场“双标”对待。同样的一件商品,不仅退货期限相差很久,就连反馈质量问题的选项,都将中国排除在外。作为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加拿大鹅的吃相未免太过难看。
面对加拿大鹅的傲慢,消费者选择了用脚投票。
国内的羽绒服龙头企业波司登,市值已经由今年年初的约420亿港元,升至如今的约590亿港元,不到一年时间,市值增长了约170亿。其2022财年中报显示,截止2021年9月30日之前的半年,波司登实现营收53.9亿元,同比增长15.63%;实现净利润6.38亿元,同比增长31.36%。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觉醒,不少人逐渐意识到“外国的月亮并没有比中国的月亮圆”。而加拿大鹅对中国消费者的区别对待、霸王条款,也使其进一步丧失了消费者的好感。
傲慢的加拿大鹅,想要再次起飞绝非易事。因为中国消费者的心智如今日益成熟,只有货真价实的产品、周到友善的服务,才能打动消费者的内心。当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崛起之后,当洋品牌、奢侈品的光环逐渐褪去之后,加拿大鹅剩下的,恐怕只能是一地鹅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