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指数大涨超50%,百亿级投资频出,这个产业今年彻底“火”了!欢呼背后仍面对三大挑战,能否一路向光?

时间:2021-12-23 20:45:48 | 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指数大涨超50%,百亿级投资频出,这个产业今年彻底“火”了!欢呼背后仍面对三大挑战,能否一路向光?

无论是政策端的频频发力,抑或是二级市场上的火热,装机量的猛增,不曾停歇的扩产动作,政策端的频频发力,都在昭示着光伏这一领域当下及未来不可斗量的发展可能性。

然而,明朗之下仍有阴翳,原料飙涨、运费高企、急速扩张的风险、国际贸易壁垒,一系列难题正在向国内光伏企业们发起挑战。

上篇|关键词

1 “政策”:一个月出台83条

双碳目标是当下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我国元首在2020年9月和12月两次表态,定下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及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新目标。

2021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样是双碳元年,光伏政策密集出台。据索比光伏网统计,仅在11月份,就有83条光伏政策相继发布,涉及24个省市地区,包含光伏项目、分布式光伏、光伏补贴、双碳目标、“十四五”规划电力市场、整县等其他相关政策。

10月2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图源:中国政府网图源:中国政府网

2“股价”:板块年内平均涨幅超54%

光伏是2021年资本市场上的骄子。相关数据显示,A股太阳能板块指数由年初的2194.45,升至12月22日的3389.02,涨幅达54.44%。光伏建筑一体化板块指数一路震荡上行,自3月10日的981.39,升至12月22日的1551.73,涨幅超过58%。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以龙头企业为样本,隆基股份年初迎来一波上涨,2月中上旬有所调整后,其股价自3月25日低点53.4元/股,一路高歌猛进,冲上11月1日历史高点103.3元/股,涨幅逾93%。

晶澳科技自最新收盘价87.1元/股,较1月4日收盘价42.9元/股上涨103.03%,总市值暴涨700亿元。

东方日升在年初经历一段时间的下探,5月份迎来爆发,由11.95元/股的低点,11月23日创下历史新高39.47元/股,涨幅逾230%。

光伏企业在二级市场的良好表现有业绩作为支撑。据东吴证券研报数据,光伏板块2021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12.78亿元,同比增长57.94%;实现归母净利润362.27亿元,同比增长59.52%。相比起风电板块(前三季度营收1253.49亿元)和核电板块(前三季度营收1800.90亿元),在新能源四大分支“风光水核”中,光伏依然是增速最快、营收规模最大的板块。

3“装机”:前11个月同比增长34.5%

2021年国内光伏装机量依旧呈现强势增长。12月17日,国家能源局公布1-11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11月底,全国光伏新增装机34.83GW,同比增长34.5%。1-11月,全国累计纳入2021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为16.49GW,其中山东、河北、河南、安徽位列全国户用装机前四名。

另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前三季度,我国多晶硅产量36万吨,同比增长24.1%;硅片产量165GW,同比增长54.2%;电池产量147GW,同比增长54.6%,组件产量130GW,同比增长58.5%。光伏发电量27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8%,占总发电量的4%,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8%;户用光伏新增装机13.6GW,其中10月份户用装机占光伏总装机51.5%,占比首次突破半数。

4“扩张”:上半年投资超700亿元

2020年,光伏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扩产潮,据统计,全年扩产总资金超过3400亿元。

2021年,这一趋势仍未有停歇的迹象。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上半年,硅片、电池片、组件端扩产总规模达到390.4GW,投资总额超716.58亿元。其中,硅片扩产规模达222GW,电池片扩产规模109.9GW,组件扩产总规模58.5GW。

临近年末,A股又现百亿项目。12月20日晚间,硅料巨头大全能源公告,拟投资332.5亿元,在内蒙古包头投建30万吨/年高纯工业硅项目、2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20万吨/年高纯多晶硅项目、2.1万吨/年半导体多晶硅项目。

另以光伏组件龙头晶澳科技为例,从年初至今,其共抛出三笔百亿级投资。

11月17日,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于辽宁省朝阳市投资建设晶澳朝阳综合新能源产业基地”,预计总投资额为100亿元。3月初,其与江苏省启东市政府签订协议,拟在启东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20GW光伏电池、组件及配套光伏装备项目,投资总额达102亿元。1月23日,晶澳科技称将投资建设电池和组件项目,投资总额100亿元。

下篇|挑战

好政策叠加好的发展势头,看似风光无限,然而这其中也有不少挑战!

1“原料飙涨”:硅料价格翻两倍、装机预测下调

1-11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量34.83GW,虽较去年同期增长34.5个百分点,但距离年度预期目标55-65GW尚有较大差距。而由于去年最后两个月出现了27.32GW的抢装潮,市场照此预估今年新增装机仍有可能超过55GW。然而,进入第四季度,光伏抢装需求不及预期,10月份全国户用光伏新增1.93GW,低于9月份的2.14GW,成为八个月以来首降。

12月15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由于指标下发滞后、价格上涨等原因,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2021年中国光伏装机规模预测下调10GW,由55-65GW调至45-55GW。

实际上,年末抢装潮的冷却是在意料之中。5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年内未能并网的存量项目,由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统筹,直接纳入后续年度保障性并网范围。此即意味着,企业并网时限增加了一年,无需为争夺补贴参与抢装。加之产业链价格变化较快,不少电站项目选择延期并网。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价格的负反馈传导至硅片端。11月30日,隆基股份披露单晶硅片报价,各尺寸硅片价格降幅7.16%至9.75%不等,这是隆基自去年5月以来首次下调硅片官方报价。中环股份紧随其后,于12月2日更新报价,各尺寸硅片价格较前一月下调6.04%至12.48%。仅仅间隔半月,12月16日,隆基股份硅片价格再度全线下调,降幅均逾5%,最大达5.7%。

中环股份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降价是综合考虑市场行情和上下游关系,我们认为硅料还是处在一个虚高的状态,降价也是为了推动行业需求向好,有利于下游需求的充分释放,保障产业链的稳定。”

此外,硅片降价的另一原因在于技术推动。隆基此次硅片厚度由170μm下降到165μm,中环也呈现出170μm、165μm、160μm、150μm不同尺寸规格的厚度。隆基股份方面此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由于硅料在硅片成本中的占比加大,薄片化可提高每公斤单晶出片率、提升切片产能。降价可以理解为降本增效的光伏主旋律,同样也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受硅片端降价影响,硅料价格出现微弱松动。12月15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追踪数据显示,当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3.7-26.3万元/吨,成交均价在25.1万元/吨,周环比下跌4.2%;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3.5-26.1万元/吨,成交均价在24.9万元/吨,周环比下跌4.23%。

尽管有所松动,但对比年内不足9万元/吨的价格,硅料价格的飙涨还是让人咋舌,拐点不知何时将至。

硅料涨价也影射在公司的毛利率上。单季度来看,上机数控三季度毛利率为24.7%,较二季度环比下降6.26%;福莱特三季度毛利率为31.7%,较一季度的58.24%几近腰斩。

海外运费的高涨也让光伏企业叫苦不迭,王勃华指出,40尺高柜集装箱价格从往年的2000美元暴涨至超过1万美元,除日韩航线价格相对稳定外,南美、北美、欧洲的多条航线价格提升5倍至10倍,仅隆基一家企业往年的海运费用就高达几十亿元。

2“一体化之殇”:债务缠身、现金流恶化

为缩减成本压力,寻找新的利润点,许多光伏企业不满足于细分领域,向全产业链延伸,押注一体化。

第一种路径系合作一体化。3月,聆达股份与协鑫控股签订协议,将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电站供应链端深度合作。2021至2025每年在硅片、电池、组件合作总规模分别不低于5GW、8GW、10GW、12GW、15GW;双良节能与新特能源达成多晶硅和硅片等业务合作。6月,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增资新特能源子公司,就10万吨高纯多晶硅展开合作。11月,通威股份、京运通、晶科能源以向项目公司注资方式,合作10万吨多晶硅项目。

第二种路径则为垂直一体化。晶澳科技年初即宣布,拟投资100亿元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电池和组件项目。合盛硅业垂直一体化的野心更大,12月公司宣布与乌鲁木齐政府签订协议,拟投资355亿元建设20万吨多晶硅、单晶切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等项目。

一体化的愿景虽然美好,但也让光伏巨头们压力倍增。截至三季度末,晶澳科技资产负债比为71.02%,较去年同期增长16.52个百分点。虽然账面上有107.64亿元现金,但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高达140.54亿元,有息负债包括短期借款88.76亿元,长期借款15.4亿元。此外,其最新一期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4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48.35%。

合盛硅业同样身负债务压力,三季报显示,其当前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33.77亿元,有息负债近30亿元。

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国内首轮一体化竞赛就已出现。原料价格暴涨之下,下游光伏企业巨头超日太阳能、天威集团、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将目光投向硅料端,大手笔布局全产业链。最终,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负债危机,叠加欧美“双反”,一体化巨头们纷纷陷入亏损和资不抵债的境况,以破产重组收场。而眼下这轮一体化竞赛和之前有何不同,会不会悲剧重演?企业又应当警惕哪些风险?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整体来看,一体化的好处在于,在行业快速扩充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享受到市场快速增长的红利。从现在来看的话,如果是在硅料价格上涨的阶段,布局一体化可以让每一道环节收益。但行业一旦出现波动、下行,或者新技术问世,就会面临受损,甚至是被颠覆的风险。其实社会每一个行业大部分强调的都是专业化的分工,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细分的环节做到更好。但从反向考虑来讲,所谓一体化并不那么绝对,因为如果你的产业规模做得足够大,你不可能做到上下一般粗,还是要有所侧重。”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任何时候都有,所以说企业们不要看到价格很好,就一味地扩张。因为价格好,企业投入就会多,就可能致使产能过剩,如果企业摊子铺得太大的话,资金链容易断裂。但现在的情况应该会比之前好一些,因为现在提出的双碳,与以往所谓的低碳发展不太一样。”

3“外部壁垒”:“双反”、高关税

除内因之外,外部压制同样在挤占国内光伏企业的发展空间。

11月3日,隆基股份公告,自10月28日至11月3日,美国海关依据暂扣令(WRO)对隆基股份及美国子公司出口到美国的共40.31MW组件产品进行了扣留,本批货物约占公司2020年度出口美国销量的1.59%。

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始于2011年11月,调查对象是产自中国大陆的太阳能电池,并于2012年10月作出终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实质性损害了美国相关产业,征收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

2014年1月,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第二轮“双反”调查;2018年1月,美国通过“201法案”,决定对全球光伏产品征收为期四年的保障措施关税,首年税率30%,每年下降5%,时年6月中国光伏产品(电池、组件和逆变器)被列入征税清单。

除“双反”外,中国光伏企业还面临诸多外部壁垒,如印度的高关税政策、2023年试运行的欧盟碳关税政策等。

此外,知识产权之争仍在上演。荷兰时间7月5日,以分销涉嫌侵权产品为由,韩国光伏制造商韩华向法院提起针对隆基股份子公司荷兰隆基的简易跨境临时禁令申请。荷兰时间10月1日,荷兰隆基收到临时禁令,不得实施侵犯韩华拥有在9个欧洲国家的相关专利的行为。

不只荷兰,韩华与隆基的官司散布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晶科能源也曾卷入与韩华的专利侵权诉讼,Maxeon于去年9月在日本东京对阿特斯子公司提起专利诉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