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被唱衰20年的CD也开始回潮了

时间:2022-01-28 09:46:03 | 来源:DoNews

原标题:被唱衰20年的CD也开始回潮了

作者| 鲁修修

编辑 | 范志辉

继黑胶唱片、盒式磁带之后,CD也有了“回暖”的迹象。

前阵子,数据分析供应商MRC Data发布的《YEAR-END REPORT U.S. 2021》显示,2021年,美国CD销量迎来了17年来的首次增长。

尽管增长率仅有1.1%,但小幅增长也承接了近几年CD销量降速放缓的整体趋势。

在流媒体增长日渐见顶之际,CD这种精致且“亲民”的实体形式终于赶上了实体复苏的末班车。或许,这股CD的复古潮才刚刚开始。

被唱衰20年后,CD迎来首次回暖

20世纪,唱片时代可以细分为黑胶时代、卡带时代和CD时代。

在上世纪的绝大多数时间,黑胶唱片都一直占据主流音乐存储介质的位置。直到1979年,索尼公司Walkman系列随身听面世,风靡全球的磁带才开始对黑胶唱片市场地位造成冲击。

但盒式磁带市场仿佛昙花一现,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末的销售高峰后,便开始急速萎缩。到了90年代初期,CD的销售就超过了磁带。

彼时,方便存放、价格低廉、便于携带的CD成为时代新宠,黑胶唱片的价格大跌,黑胶生产线也被大量淘汰,1992年,香港和台湾都停止了黑胶唱片的发售,我国也正式进入了CD时代。

在香港,甚至一度还出现了“黑胶填海”的现象。据估计,当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香港市民平均每人丢弃了超10张黑胶,超2000万黑胶被埋进海里。

这股CD狂潮,也是传统唱片业最后的高光时刻。

2001年,以iPod为代表的MP3开始普及,当时,iPod通过与 iTunes的结合以及Click Wheel(滚轮式控制器)的交互操作逻辑,不仅较好地还原了翻阅实体专辑的感觉,也深化了便携式音乐的含义。

iPod面世后,其打造出的数字音乐消费闭环,很快帮助苹果公司突破了100亿美元的销售额,抢占了超70%的MP3市场份额。

自此,CD唱片在这股“MP3热”中节节败退。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6年间,美国CD销售收入由132亿美元降至12亿美元,缩水超90%。放眼国内,内娱市场最后一张销售量突破100万的实体专辑,是李宇春的《皇后与梦想》,时间定格于2006年。

但MP3的出现,并未改善CD时代以来愈发猖獗的盗版现象,恰恰相反,互联网的野蛮生长以及MP3混乱且碎片化的版权管理为盗版音乐提供了一片“沃土”,导致版权环境进一步恶化。

直至正规的音乐流媒体服务成为主流介质,这种现象才有所改观。在国内,国家版权局的一纸《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更是将正版音乐的重要性提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版率达到了96%。

从2014年RIAA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经历了2001年94.5%的高点之后,2013年CD唱片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已不足30%。到了2019年,实体音乐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跌至9%,而在线音乐则超过了80%。

这场CD唱片的唱衰延续至2021年。去年1月,美国著名的数码/电子产品售卖商Bestbuy宣布下架实体店的CD唱片,零售百货集团Target也打算只按实际销量来向经销商结算CD货款——市场对CD唱片的期待值进一步降低。

不过,也恰恰是这一年,CD唱片显示了17年来首次“回暖”迹象——美国CD销量达4059万张,较2020年的4016万张增长1.1%。其中,Adele的新专《30》为销量榜首,售出898000张,发行首周便达成了378000张的销量纪录,超过原纪录保持者Taylor Swift《Red》146700张销量的一倍还多。

除了位于榜首的《30》之外,美国CD形式销量前十的专辑,与2020年的前十名相比,也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增长。可见,1.1%的销售增长率背后,是CD市场的普遍“回潮”趋势。

随着近年来CD唱片降速整体放缓,或许2021年的逆势增长,正是CD这一实体形式复兴的转折点。

数字音乐时代,CD唱片何以逆势复苏?

CD的回潮,最直接的动力来源于头部艺人的强势驱动。

20年来,尽管CD销量持续下降,但坐拥巨量粉丝群体的艺人的实体专辑销量却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在偶像工业发达,且拥有打歌节目这一独特形式的韩国,头部艺人的CD销量更是屡创新高。

本月初,据SM娱乐披露的数据显示,旗下艺人2021年发布的25张专辑创下了超1500万张唱片的销量,比2020年增加2倍多。在《BTS强势回归,“中输”力量破亿,但专辑去哪了?》中,音乐先声也曾揭秘为偶像圈“冲CD销量”的行业现象。

此番CD销量的逆势增长,同样离不开头部艺人的推动。据统计,Adele的《30》占2021年美国CD销量的2.35%,包揽CD销量二、三名的Taylor Swift的四张专辑占2.21%。对比上一年MRC Data的报告便可以发现,美国销量前十的实体专辑相比于2020年的销售量增长了42.77%,远高于21.7%的整体水平。

可见,包括CD在内的整个实体唱片销售都在头部艺人的推动下呈现出复苏的态势。早在几年前,黑胶的回潮便已开始,2018年至今,美国黑胶唱片的销量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也是在2018年,改制后的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重建了黑胶唱片的生产线。

对于音乐爱好者而言,实体唱片带来的不止是听感,更是一种独特的多感官享受。

从这个角度讲,CD与黑胶的逆势增长背后的逻辑是相似的。无论是CD还是黑胶唱片,它们都在音乐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黑胶的封套,CD的封面、歌词本以及整体设计,都在一片小小的物理空间之上构筑了独一无二的音乐体验。而这种实体唱片带来的整体设计性、艺术性和情感氛围,也是聆听数字音乐根本无法企及的。

于是,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愈发重要的当下,兴起了一股实体唱片的收藏潮,更是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也参与其中。英国唱片协会早前的数据显示,实体专辑购买者中有三分之一是年轻人;另一份全球性的报告《Engaging with Music 2021》也显示,25~34岁的音乐爱好者中,CD购买者的比例为15%,高于平均水平的12%。

相比来看,尽管增值空间和收藏价值稍逊于黑胶唱片,但CD唱片的优势在于“亲民”。

随着CD制作技术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厂商必须投入数百万美元购买器械,批量生产CD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如今,CD的成本大大降低,也不必担心会出现黑胶唱片那样的货源短缺。

即便是小众的独立音乐人、乐队,也可以从容地在网上下单几百张CD,通过精心的企划,以实体的形式将自己的灵感与思想传递给歌迷。对于年轻的音乐爱好者而言,接近“保真”的CD唱片则在黑胶之外提供了性价比较高的实体音乐体验。

独立音乐百川如海,主流音乐驱动强势依旧,在时兴的音乐复古潮中,CD唱片也迎来了它的“回潮”。

回光返照还是触底反弹?

前文中提到,Adele和Taylor Swift两位艺人分别包揽了2021年美国CD总销量的2.35%和2.21%,再加上BTS的2.54%,仅上述三者,便占据了超7%的份额。因此,有人认为,2021年的小幅增长只不过是CD唱片颓势中的偶然,并非复兴的前兆。

不过,我们也觉得对未来不必如此悲观。

诚然,实体专辑已不可能再次成为主流音乐载体,但在音乐产业的长期发展之中,数字与实体间正在趋近于一种微妙的平衡。随着蛋糕的不断做大,两者将共同发展,而非此消彼长。

其实在CD唱片“落幕”后,传统实体专辑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音乐产业。无论是iPod的Click Wheel设计,还是音乐软件播放界面旋转的“唱片”,都是对实体唱片的某种模仿。前不久,Adele要求Spotify默认设置按顺序播放《30》中的歌曲,也推动了流媒体上线专辑顺序播放服务的进程。

极度便利的音乐流媒体服务深度开发了音乐市场的潜能,如今,已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传统唱片业的正反馈。身处流媒体增速放缓之际,在短视频、直播、虚拟演出等新选择之外,我们也有像黑胶、磁带、CD唱片这样“向后看”的选项。

随着用户群体、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成熟,这些高质量、小而美的复古实体形式也将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

排版 | 安林

本文为音乐先声原创稿件,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