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三百万年中,人脑的体积增加了大约三倍,从人类谱系中南方古猿的450克大脑扩展到约1400克左右的现代人类大脑,成为生物领域已知的“最强大脑”。
在演化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人类不断get新技能,其中就包括驯化动物。古人类通过驯化直接干预了野生动物的自然繁殖过程,这可能导致了有些动物脸变圆、口鼻变短、尾巴变短、身材变得更加粗壮,甚至还有些动物颅骨变小。我们现在见到的大多数家养动物都与其原始祖先有了明显的差异。这些驯化后出现的特征被统称为驯化综合征(Domestication Syndrome)。
其实,不止是现在,早在140年前,达尔文就发现了这种现象。不过,他本人也未能查明其中原因。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仍是遗传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
2022年1月26日,发表在《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随着猫在过去10000年的时间里被驯化,它们的颅骨体积已经显著缩小。
这意味着铲屎官们的大脑已演化到“最大化”;而喵星人的大脑却越来越小。这一发现可能会对驯化综合征,即动物如何适应被人类饲养产生新的重要见解。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家猫(常用实验动物猫)和来自欧洲与非洲野猫的颅骨大小(衡量大脑尺寸的一个指标),现在这些野猫在遗传学上被证实是家猫的祖先物种。
研究人员还观察了野生猫和家猫的杂交后代,发现它们的大脑体积介于其他两组猫的测量值之间,家猫的颅骨体积确实比欧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和家猫的野生祖先非洲野猫(Felis lybica)都更小。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家猫和欧洲野猫杂交后代的颅骨体积介于两个亲本物种之间。这一发现印证了过去的研究结果。
自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猫脑,大脑变小的趋势也在绵羊、狗和兔子中被观察到。显然,这些驯养动物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观点,即驯化过程中对驯服的自然选择会导致动物产生的神经嵴细胞(与兴奋性和恐惧有关)减少。这反过来可能导致应激反应、大脑体积和整体身体形态的变化。
研究人员还对该地区的家猫和野猫的上颚进行了检查,但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有一些观点认为,神经嵴细胞的减少会导致鼻子长度变短和颅骨尺寸变小,但在这组数据中没有体现出来。
虽然这项研究的结论并非全新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确实更新了此前几十年的研究数据,并为研究驯化理论的科学家提供了更多可供分析的新信息。
研究人员认为,对大脑的比较通常基于难以获取的旧文献,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也会将驯养动物与野生物种进行比较,但那些野生物种已经不再被认为能代表驯养动物的真正祖先物种。
在驯化研究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与狗相比,猫不是真正的驯化动物,或只能算是“半驯化”物种。该观点认为是猫选择与人类在一起的,而不是人类选择了猫,因此猫不能被认为是完全驯化的。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观点并不准确。尽管事实上,猫的驯化之路通常被视为只对猫有益,而不是对人类有益。猫可能不像狗或马那样对人类“有用”,但它们在保护谷物收成免受啮齿类动物侵害方面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驯化驱动因素,并且它们与人类的联系不仅仅是为了寻找简单的食物来源而已。研究人员表示,家猫继续被选为宠物,是因为它们的温顺情,这使它们成为合适的驯养对象。
最终,研究人员表示,还需要收集更多物种的数据,才能充分了解驯化对猫的影响,包括它们的大脑体积,然而迄今为止收集的信息仍然存在局限性。
科学家们总结道:“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在将现在或最近的野生动物种群与驯养种群进行比较,而不是它们真正的祖先种群。这总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因为我们很少能接触到现代驯养动物的古代祖先,好在古代动物DNA可以帮助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98/rsos.210477
本文转自中科院物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