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中国制造业应积极“构建全球产业链”

时间:2022-03-05 08:45:23 |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李正豪 北京报道

“未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从输出产品转变到输出工业能力。这种观点在国内的认知还是有分歧的。我在很多场合就听到一种观点,中国企业不能把我们的项目转移到海外去。这种观点从某种意义上存在一定根据。但是我认为,这个看法太局限、太狭隘了。我们需要看清楚,原来出口产品的方式已经很难走下去了。”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在接受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李东生提出的这种观点,体现在其全国两会提交的《关于推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 构建全球产业链的建议》议案中。李东生认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提了很多年,由于最近几年部分国家对中国的科技封锁,转型升级变得更加急迫。“构建全球产业链,是未来中国经济突破成长天花板的重要手段。”李东生说。

去年全国两会前夕的2021年3月1日,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至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中,2020年的31.3万亿元,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2021年最新数据还未公布。“我估计还会进一步提高。”李东生说,“中国巨大的工业能力必须在全球市场消化,所以中国企业全球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适应新的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必须从输出产品更多向输出工业能力转变。”

产品出口受限

李东生之所以做出“原来出口产品的方式已经很难走下去”的判断,是因为国际经贸往来中的一些显著变化。

“这个情况(产品出口受限)不是这两年才发生的,以前也有发生,只是最近两年通过产品贸易出口来推动国际化的受限越来越多。”李东生表示,“美国对我们单边加税,最大的背景就是中美贸易逆差。很多发展中国家一直维持很高的关税壁垒,也是希望能发展本国工业。”

“我们一定要看到,如果按照传统的产品出口方式推进,出口的增长天花板已经到了。”李东生认为,为什么会出现逆全球化?“其实就是因为发达国家觉得自己吃亏了,比如美国意识到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就希望制造业回归。最近我们看到美国出台了政策,政府拿出来很多资金来支持芯片制造业在美国的发展。”

“另外,觉得吃亏的还有发展中国家,他们觉得中国制造强大,他们国内制造业很难与中国竞争,这就使得在这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很多条款都是针对中国。这就意味着我们原来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式必须要改变,以适应新的全球经济格局的要求。”李东生分析。

李东生还提出,不能因为出现“科技封锁”,就“把所有的东西都收回来自己做”。“在之前的经济全球化分工体系中,包括科技专利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是可以相互流动的。这种按照市场规则的相互流动和自由交换,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也是最有效率的。但由于国外对中国的封锁,使得我们自己必须要突破一些被国外封锁的技术和产业,这是中国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做给我们带来的代价,就是很多项目按照市场规则来看不是最有效率的,但我们必须做。”在强调必须有所突破的基础上,李东生认为,“我们自己把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第一不现实,第二成本和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对所谓‘卡脖子’的定义判断要准确,对于一些国外很难形成垄断封锁的项目、装备、材料,不一定非要自己做,可以继续在国际分工的原则下进行海外采购。”

“我讲的是‘不太容易、甚至不太可能被限制’的这些领域,我们没有必要自己去做,从而把必须自己做的这些领域尽可能聚焦,集中力量突破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李东生强调。

破题路径镜鉴

李东生还结合TCL的实践,给出了破题的思路。

针对“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工业能力”的部分,“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扩大在全球产业的地位,把产业链、工业能力部署到全球。”李东生介绍,“针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我的工厂设到墨西哥,墨西哥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在墨西哥生产的产品等同于在美国生产。未来如果条件允许,根据我们业务发展需要,我们不排除在美国建立一些项目工厂的可能性,因为美国市场非常大。比如欧洲,我们的工厂建立在波兰,波兰属于欧盟成员,波兰的工厂没有关税壁垒,能够支持欧盟市场的销售。我们在巴西、阿根廷这些发展中大国,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前年我们开始在印度建立产业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印度项目投产晚了一年多,但最近已经开始投产,我相信今年我们在印度的业务将会有比较大的增长。在东南亚,我们已经投资布局很长时间,在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我们都有不同的产业基地。未来我们也会积极考虑在非洲增加产业基地,同时会强化我们在中东地区的业务中心。所以,工业能力的全球化、产业的全球化是中国科技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式。”

李东生还介绍,从TCL的实践来看,目前的全球经贸形势并未影响出口,“就是说蛋糕做大之后,会带动核心器件、材料和装备的出口。去年TCL的出口额是1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0%,比我们海外营收的增长率(60%)还要高,只是出口的方式变了,去年这194.2亿美元中,大部分是材料和核心器件,比如显示面板和光伏硅片出口,而不是整机产品出口。我们的彩电厂和光伏组件厂都在当地生产,并进行最终产品的销售。所以通过海外营收把蛋糕做大,出口照样可以增长。出口里面不一定全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也带动别的厂商出口,效果实际上是一样的。比如我们在海外制造电视机等家电,很多的核心材料都是在国内采购之后出口,这些海外业务的扩大也能拉动国内出口。这种模式的改变能够突破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天花板”。

针对所谓“卡脖子”问题,李东生也结合TCL的实践,给出了“破题”思路。“第一,寻求国产替代方案,在国内努力培育材料等方面的供应商。去年9月,我们推出‘旭日计划’,投资超过200亿元,支持产业链生态建设,推动创新升级。第二,海外供应链方面由单一渠道向多元化开拓,拓展更多渠道,同时在当地构建本土化供应链体系,以抵消供应链不足的影响。”

呼吁放宽资本融资条件

2022年是李东生连续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十年。“2003年我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时,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过努力,小康社会已全面建成。2021年全国两会,中央又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目标的变化,也折射出国家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李东生表示,“我的一个观点是,产业发展没有救世主,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走。二十年前,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存在感为零。因为我们产业弱小,导致后来出现了‘缺芯少屏’的困局。所有的中国电视厂商在面板这个环节被国外牢牢卡住了脖子,付出巨大代价。于是我们自主创建TCL华星光电,与其他中国厂商一道,立志打破‘少屏’局面。2021年中国液晶面板出货量全球占比已经超过六成。当前,我们已来到再次向产业链上游进击的关键节点,真正需要攻坚克难,啃下基础技术这块‘硬骨头’。”

据了解,今年两会李东生共带来五份代表建议议案,除《关于推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 构建全球产业链的建议》议案之外,还有《关于打击网络暴力、完善网络治理法律法规的建议》《关于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建议》《关于建立个人碳配额系统试点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资本融资的建议》议案。

作为国内知名高端制造企业的掌门人,李东生在关注网络暴力治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个人碳配额等社会议题的同时,最关心的当然应该是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在《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资本融资的建议》议案中,李东生还呼吁,“为支持高科技制造业发展,建议相关政府机构进一步放宽对高科技产业融资的条件”,“在实操中,对企业股权资本融资的限制性条件还比较多,审批过程也比较慢。我希望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对高科技制造企业资本融资放宽一些限制条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