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永
编辑/王亚峰
“2021 年 12 月 19 日,OPPO CEO 陈明永在深圳湾春笋喝得酩酊大醉,这应该是陈明永几年来最高兴的一次。”
据亲历者描述,OPPO 未来科技大会结束后,陈明永在春笋举行了一场庆功宴。
半退休的 OPPO 元老金乐亲,以及陈明永的两员大将刘作虎和刘君也一同出席,他们站在陈明永身边,端起酒杯,洪量对饮。
这场宴会是为 Find N 折叠屏手机、MariSilicon X 自研芯片和 Air Glass AR 眼镜三个项目组庆功。
狂喜背后,陈明永的高兴,来得确实不容易。
一方面,冲击高端的美梦,终于在 Find N 折叠屏手机和 MariSilicon X 自研芯片中看到机遇;
另一方面,曾让陈明永顾虑的:左膀右臂刘作虎和刘君能否放下戒备,产生化学反应。最终以Find N 和 Air Glass顺利推出,宣告将相和。
更重要的是,积极求变的陈明永,深谙 OPPO 业务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并一直力图变革。
而在数年的业务调整和人事布局中,他终于有机会在站稳高端市场和 “将相和”的潜在前提下,通过后续即将进行的上市等动作,推动 OPPO 完成至关重要的一次蜕变。
即将 53 岁的陈明永,正越过一个个山丘。
线下渠道商:OPPO 的恩人与敌人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强大之处,往往会生长出致命弱点:既得利益者如猎犬护食般,敌对创新势力,掐灭内部变革的火焰。
某种程度上来讲,OPPO 的既得利益者与恩人,是同一个人,即线下渠道商。
在享受了 20 余年的渠道红利后,曾经的恩人,有些时候似乎在成为 OPPO 迈入高端路上的绊脚石。
这是陈明永要跨过的第一个山丘。
2021 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陈明永发布了一份以 "破局高端" 为主题的新年致辞。
这一年的 OPPO 在冲击高端手机市场这件事上,极为用力和用心。
表面上是冲击高端,但从深层次上来说,则是它在业务模式、组织方式上,积极求变的一个集中体现。
最有效的打法,正在失效
2016 年,对于 OPPO 来说是其以往渠道和模式走向顶峰的高光之年。
那一年,OPPO 出货量达到 7840 万部(IDC 数据),同比增长了 122.2%,位居中国市场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与之采取类似模式的 vivo,也同比增加了 96.9%。
然而,在线下渠道的红利吃尽之后,2017 年,情况却发生了明显变化。
2017 年,华为火速取代 OPPO 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老大,而 OPPO 当年的出货量只增加了 1.7%,甚至在第四季度出现了 18.5% 的剧烈下降。
不仅如此,凭借 Mate 10 系列的表现,华为在高端市场的份额同比猛增了 400%,成为苹果的有力竞争对手。
很明显,OPPO 以往赖以起势的 "时尚广告+线下渠道" 的那一招,不灵了。
对于这个趋势,OPPO 也看得十分明白,开始积极布局高端,并希望一剑封喉。
结果是,在 Find 系列断更四年后, 2018 年 6 月,Find X 在巴黎卢浮宫发布。
它通过机械机构,实现了高达 93.8% 的全面屏,号称 “突破史上最高屏占比”,并且在传感器方面也比较冒险地与奥比中光合作选择了 3D 结构光,在处理器、摄像头、充电等方面也是不断堆料,目的在于打造一款惊艳之作。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4999 元起的 Find X,成为一款 "叫好而不叫座" 的产品。
据长期从事智能手机行业的 W 告诉雷峰网,Find X 是一款颇有野心的甚至可以说是令人感到惊艳的产品,也做出了差异化,但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踩错了行业和技术趋势,比如说它所采用的机械结构在 2018 年短暂火了一阵,但很快在 2019 年被抛弃;而它所采用的 3D 结构光后来也在 Android 阵营不见踪影。
后来发布的 Find X2 和 Find X3 系列,其成绩也并不能算好。
虽然持续失利,但对于陈明永来说,冲击高端是一条无法回头、必须坚持的路,这不仅仅是 OPPO 未来在手机市场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但更重要的是,OPPO 在前期智能手机业务发展所塑造的辉煌成果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但在 2018 年之后,这套组织和运作方式,已经对 OPPO 发展造成了掣肘。
强势的线下渠道商,让OPPO困入“产品茧房”
我们知道,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只接收令自己愉悦的内容。
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之中,其思维方式必然会将自己的偏见,认为是真理,从而拒斥其他合理性的观点侵入。
OPPO 则一度困在了产品茧房当中,把不少创新,拒斥在外。
由于销售主战场来自线下渠道商,因此当新产品,与渠道商们多年培育起来的、并已经固化的线下购买习惯,存在不匹配,新品很难大卖。
OPPO 自然也清楚,在线下固有销售体系中难突围的产品,不见得在线上没有机会。
可在当他们欲重金搭建线上销售体系,跳出线下束缚之时,渠道商又以影响他们利益为由,牵制住了 OPPO 的线上动作。
这使得 OPPO 在一段时间里的新品设计,更多为满足渠道商用户,而非他们真正想触达的群体。最终陷入线下渠道商所搭建的产品茧房中,无法破局。
一位曾经在 OPPO 任职的管理层告诉雷锋网,OPPO 在长期的线下渠道布局中,其目标用户群体长期瞄准的是三到六线城市 30 岁以上的用户群,这类用户往往一开始用的是 R 系列,后来转成了 Reno 或者 Find 系列,非常忠诚——但问题在于,这种方式无法有效获得大量新用户或者新流量,由此导致来自其他品牌换机而来的用户流量和占比很低。
线下渠道的强势,也确确实实限制了 OPPO 在线上渠道的拓展。由于渠道的性质不同、成本差异大,线上和线下渠道本来就有着非常明显的竞争关系,因此 OPPO 在电商等线上渠道的发展上迎来了许多线下经销商的抵制——这严重限制了 OPPO 线上渠道的增长,在新用户的获取上也难度重重。
按照一位 OPPO 高级别离职员工的说法,“电商实际上也是做败了”。
给渠道商打工的OPPO:深度利益绑定,管理无法科学化
实际上,针对线上渠道被压制的问题,陈明永很早已经意识到,也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比如他当初让刘作虎离开 OPPO 创立一加,实际上最开始的目的就是要走线上渠道,只不过后来一加在产品和渠道上出现问题,才改为了只做旗舰的战略,再后来因为 OPPO 要冲击高端,一加又被陈明永收了回来。
除了一加,陈明永还出了第二张牌,也就是 2018 年独立的 Realme。Realme 从 OPPO 独立之后也是不断对标红米(Redmi)并且在 2019 年回到中国市场,也是为了抢占线上市场——不过 Realme 的问题是虽然走了量,但利润很薄,没有赚到什么钱。
对线下渠道的依赖,实际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OPPO 的产品线进化过程,尤其是在产品向高端上探层面。
由于长期形成的市场惯性,以及 OPPO 本身在冲击高端时的产品力不足,线下经销商们实际上更热衷于销售 R 系列和后来的 Reno 系列。
也正是因为如此,Reno 系列在经历了 2019 年的调整和试错之后,最终也不得不回到以往 R 系列所采用的 “高颜值 + 广告轰炸 + 经销商主推” 旧有模式,而这一模式在 Reno 5 系列之后也的确帮助 OPPO 在销量上成功回血。
但问题在于,这种模式的重新运行,也就意味着,缺乏产品差异性、技术实力不够优秀的 Find 系列在线下并不好卖,而且经销商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因此,在 OPPO 技术和产品势能不足的情况下,线下渠道在 OPPO 冲击高端的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太大的销量助力,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阻碍。
另外,对于 OPPO 的长远业务发展来说,除了依赖手机硬件业务赚钱,它也要大力发展以手机为入口的互联网和服务相关业务,因此对新用户和新流量的拓展就非常关键——这是属于未来的钱,但与经销商们的利益并不一致,因此在现有线下经销商主导的模式之下,互联网业务实际上也受到了阻碍。
曾经在 OPPO 任职的 S 告诉雷锋网,OPPO 在全国有超过 20 万家店铺,靠卖 OPPO 手机吃饭的至少有二三十万人,这些代理商中的老板们是 20 年前步步高时代就存在的,跟 OPPO 做了一辈子生意,也跟着 OPPO 赚了很多钱,甚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OPPO 是给代理商们打工的"。
S 认为,对于 OPPO 来说,线下渠道实际上是重资产,在产品有持续足够竞争力的时候,它就能够持续转动;不过,问题是,一旦要转型,这些重资产实际上会容易造成巨大的阻力。
但为了 OPPO 长远计,陈明永没有选择,只能在不同利益的平衡中多线布局,一方面在折腾之后稳住 Reno 这个基本盘,一方面用 Realme 攻击线上市场,同时在明知会亏损的情况下继续发力高端市场,并慢慢将一加收归以集中资源和减少内卷——这个过程对于陈明永来说,必然是煎熬的,也是他必须要经历的。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少 OPPO 的大代理商实际上也是 OPPO 的股东,他们不仅仅与 OPPO 之间是利益绑定,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股权或者与陈明永本人甚至段永平的关系来间接影响公司的决策,这导致了 OPPO 的决策和管理上不够正规化和科学化。
OPPO 该如何破茧?
答案或许是 IPO,借助上市把自己坦露在公众和所有股东面前,倒逼公司决策的透明化和公司治理的科学化。
2021 年 10 月,OPPO 发布了一封《面向未来、面向价值创造,Tony 谈全面薪酬变革》的内部信,该信中称,OPPO 将变革沿用数年的薪酬机制,在员工薪酬构成中引入“绩效股”, 特别是中层以上级别的员工,股票将成为其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外界的解读中,这一动作被认为是 OPPO 已经打算上市。
OPPO 上市,正在成为陈永明破解高端困局的长远选择。
上市,于很多企业家而言,是财务上的阶段性解脱,而对陈永明来说,则是告别过去 20 年的羁绊,从产品茧房中挣脱之举。
OPPO 、一加的冲突,刘作虎、刘君的将相和
如果将渠道商利益与公司战略发生的冲突,归为外因。
那制约 OPPO 高端化的内因,则是组织派系间的冲突,开放文化和保守文化之间的冲突。
而唯一能湮灭冲突之火的人,仍是陈明永。
一直以来,陈明永以低调本分为业界所知,但实际上,他的进取意识和未来意识非常强,同时也异常勤奋,敢于变革,而且有艺术家范儿的审美水平。
据多位曾经跟亲自陈明永交谈过的行业人士评价,陈明永在想法上、目标上的确是 “雄才大略”。
但偌大一个公司,仅仅是老板层面站得高、看得远是远远不够的,在实现具体目标的过程中,他还需要手底下有骁勇善战的大将,以及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这些都是陈明永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他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
这其中,陈明永要解决一个首要症结是 OPPO 手机冲击高端的困境。毕竟,Find X 在 2018 年亮相之后,又在 2019 年的 5G 节点之年断更(断更对手机站稳高端可以说是大忌);而 2020 年的 Find X2 在产品、定价以及最终销量上的惨败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种情况下,陈明永有足够多的想法和动力去做出一个艰难但必须做出来的决定:请刘作虎和一加回来。
刘作虎,把一加的天赋带回OPPO
在公开视野中,刘作虎是在 2020 年 6 月以一加 CEO 的角色回归 OPPO 兼任首席产品体验官,随后在 9 月又官宣担任欧加控股高级副总裁。但据接近刘作虎的人士 H 表示,实际上刘作虎在 2019 年就已经回到 OPPO 挂职,但当时还是放在一加上的精力比较多一点;后来是在 2020 年回到 OPPO 办公。
最终在 2021 年 6 月,刘作虎宣布一加并入 OPPO,这实际上合并已经差不多完成了。
据 H 表示,一加被 OPPO 合并,完全是陈明永的个人意见,因为他非常担心 OPPO 的问题,希望通过合并把一加的优势利用起来,把高端做起来——毕竟,相对于 OPPO 来说,一加在文化上更加开放包容,以做事为主,没有什么 PPT 文化,内部组织上也是比较透明公开,而且非常关心用户体验和细节,这些恰恰是 OPPO 所缺失的。
从业务参与上来说,在回归后,刘作虎在微博上一直只针对一加产品做宣传,直到 Find N 折叠屏手机发布之时才为之站台。但痴迷于产品的刘作虎,深度参与了 Find X3 系列的产品定义,这款产品背后的 “环形山影像镜组” 就是他的手笔——问题是,仅仅依靠产品力的提升对于冲击高端的支撑是有限的,而且冲击高端需要时间的积累,这个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不过,据雷锋网了解到,在 2021 年年初,刘作虎已经在 OPPO 内部签下了军令状,具体目标是:三年之内,OPPO 要在口碑上实现国内第一、世界前三,而更加具体的量化评判标准是 NPS(净推荐值,Net Promoter Score,企业产品体验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实际上,一加在融入 OPPO 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组织融合的问题。
一加并入OPPO的副作用:冲突形成
组织的融合,历来都是管理实践中最棘手的难题,任何企业都无法避免。
OPPO 与一加,自然也成了万千案例中的一个。
据 H 表示,与一加合并这件事,是由 OPPO 来主导的,但这个合并出现了很多问题,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是独立存在,结果在合进去之后,大量的组织团队都拆散打乱,就连非常厉害的一加出海团队,“说合并就合并了”——这对于一加的国际化调性来说,是一种侵蚀,非常之可惜。
另外,在合并之后,一加的互联网业务也跟 OPPO 融合了,搞所谓 "三网融合",也就是不要分开做,而是 OPPO /一加/ Realme、三家用同一套,内部开会时甚至还扬言说要做 AWS,就 “比较虚”。
这样的结果是,很多原来属于的一加优秀员工在合并前后就选择离职,包括一加的几个联合创始人和管理团队,因为觉得 OPPO 的 “这种文化就不太喜欢”。
当然,作为陈明永早年带出来的嫡系部队成员,刘作虎本人还是比较开放的,内心有诸多对于产品的坚持,在陈明永的号召之下,他还是选择回到 OPPO 负责整个产品体系。
不过,融合毕竟是有难度的,一个未经证实的段子是:刘作虎回归之后,有一个产品方案要做决策,内部给出了三个方案,前两个方案来自原来 OPPO 团队,第三个是来自于原来一加团队的,而刘作虎在做决策时,毙掉了前两个,最终选择了原有一加产品团队的方案。
刘作虎在回归 OPPO 之后,实际上也不得不面临另外一个难题。毕竟,他自 2013 年底从 OPPO 离职创立一加之后,虽然也是在陈明永麾下,并且在外界看来属于 OPPO 系,但是他并没有参与到 2015/2016 年期间 OPPO 走向辉煌的那段历程,尽管一加坚持做旗舰,并且的确在高端手机上站住了,但这依然让他在 2020 年以欧加控股高级副总裁的身份空降回归时,也引来了一些质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刘作虎回归 OPPO 之后,实际上也与原有负责产品研发的另外一位高级副总裁、CTO刘君形成了某种程度上对峙关系。
陈明永,人际整合大师
据知情人士透露,刘作虎和刘君之间并不算对立,二人也都属于雄才大略式的将才,都很坚定,很有想法,但在某一段时间里二人之间的直接沟通不算太多,反而让是下面的兄弟们拉通。而一家公司的 CPO 和 CTO 不沟通,这就很容易导致很多问题。
由此,对于陈明永来说,推动刘君和刘作虎在技术和产品层面二人紧密合作,也就是 "将相和",成为他势必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而从未来科技大会的情况来看,陈明永在二人 “将相和” 这件事请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突破。
比如说,Find N 折叠屏手机,这个产品是刘作虎回归 OPPO 后负责的第一款产品, 但很明显也是技术和产品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其中这个产品中的铰链设计,是 OPPO 自主研发的,拥有 125 个专利和 136 个零部件——很难想象 Find N 这样的产品不是产品和技术老大密切沟通的成果。
另外,据知情人士告诉雷锋网,OPPO 在2021年年中将 IoT 业务独立出来自负盈亏之后,目前考虑把 IoT 业务的营收和 OPPO 研究院绑定起来,这意味着研究院可能也需要承担营收任务——这里的逻辑有可能是促进研究院和产品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
实际上,在 OPPO Air Glass 的打造过程中,该项目的成员就曾经多次向刘作虎汇报,它本质上已经是做量产产品的逻辑,而不仅仅是一个概念。
当然,从庆功宴的情况来看,陈明永之所以那么高兴,实际上还是在四年的痛苦变革之后,终于看到了成果:MariSilicon X 自研芯片为明年的 Find X 新品打下了一个基础,同时也是技术与产品结合的一个重要契机;Find N 折叠屏的定价和订货表现也给了经销商们以信心和想象空间,为上市计划赢得认同。
而此间更重要的是,刘作虎对于 OPPO 的进一步融入取得成果,而他与刘君之间的合作关系正在建立起来——这正是陈明永希望看到的。
以华为的方式,抗衡华为
让技术在产品中绽放,陈明永一石二鸟:既拉近了二刘之间的协作关系,更为拿下高端迈出产研融合的重要一步。
陈明永在研发方面的激进投入,一直不遗余力。
陈明永决心投入研发的契机,是他在 2017 年年尾从美国回来,回来之后发现华为势头很猛,原来的打法不适合新的业界发展形势,决定投入大力气做研发,以华为的方式,抗衡华为等厂商。
这之后很快产生的一个具体成果是 2018 年 4 月,OPPO 研究院正式成立,其目的是在 OPPO 已有研发系统之外,布局未来的全新投入;而在研究院成立当天,陈明永也来亲自站台。
从业务归属来看,OPPO 研究院由担任 CTO 角色的高级副总裁刘君直接来管。
根据《手机教父,生于 1969》一文报道,刘君是跟陈明永合作时间超过 20 年的一名 OPPO 老兵,他在大学毕业之后的 2001 年就加入 OPPO,他在 OPPO 进入手机行业的最早期就承担起了搭建手机团队的任务,后来在 OPPO 转型智能手机之时主管产品研发,做出了当时世界最轻薄的手机 Finder,后来他也曾经与舜宇等合作进行 5 倍变焦的研发——因此,当 OPPO 研究院成立的时候,由他来掌舵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了。
OPPO研发的“百亿补贴”
2018 年 11 月,在 OPPO 研究院成立半年多后,陈明永参加了一个以 OPPO 研究院名义举办的面向内部的科技展,其间他宣布 OPPO 研发资金投入从当年的 40 亿提高到次年的 100 亿,并且将逐年加大投入;这次科技展上,除了陈明永来站台之外,另外来自软件工程事业部、新型移动终端事业部和研究院的三位副总裁也都亮相。
很明显,这三个部门成为 OPPO 在研发上大力投入的主要部门;其中,软件工程由于与 AI、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结合紧密,成为投入重心。
在 100 亿的研发预算之下,2019 年成为 OPPO 研发相关人员疯狂扩张的一年,也是 OPPO 在组织上比较膨胀的一年。从公开资料来看,陈明永在当年 4 月的 Reno 发布会上宣布研发团队要超过万人;结果在 8 个月后,OPPO 副总裁刘畅就在年底 OPPO 首届未来科技大会的采访中透露,100 亿元研发经费最大投入就是人才引进,而当时 OPPO 的研发人员已经增长至近万人,比上一年的五六千人几乎翻倍。
不仅如此,在这场由 "科技展" 演化而来的 2019 年首届 OPPO 未来科技大会上,陈明永还进一步宣布 OPPO 将在未来三年投入 500 亿元研发预算,主要会投入在 5G/6G、人工智能、AR、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领域,构建底层硬件核心技术以及软件工程和系统能力。
实际上,在更高的研发投入预算下,此处的硬件底层技术已经指向了芯片,而提出要投入芯片研发的,正是刘君。
2020 年,OPPO 研发团队继续扩张,到 3 月份 Find X2 系列发布时已经过万。在人才的引入上,除了软件、云计算、AI、IoT 等团队继续招人之外,OPPO 还专门引入了朱尚祖等芯片领域的大神,致力于自研芯片开发——这个团队发展到如今,已经达到上千人,MariSilicon X 的发布也正是得益于此,可见陈明永的坚持和长期主义,还是有了回报。
不过,从整体面上来看,在研发人员和组织大量扩张的过程中,OPPO 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OPPO的“成吉思汗病”:管理跟不上扩张
一位曾经在 OPPO 担任管理职位的行业人士 Q 告诉雷锋网,他刚加入 OPPO 之时遇见了他本人曾经在另外一家巨头企业时校招而来的一位 90 后,二人在交流时,Q 得知:对方最早只带 50 人,一年后团队扩张带了 150 人,再后来就带 300 人;Q 问对方带 300 人能否搞定,他坦承自己也搞不定,但没有办法,因为 “老板说你行就行,你得顶上”,这个在 OPPO 被称为所谓的年轻人“跑步上岗”——S 还强调,这种情况在 OPPO 并不是个例。
Q 认为, 当时在 OPPO 研发人数在不断扩张中,OPPO 实际上并没有掌握一套与之对应的协作问题,这是一门学问,并不是有钱堆人就能够搞定的;但当时 OPPO 的主要做法就是往上堆人,并且在管理干部、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上并不重视,而是更倾向于提拔内部的 90 后年轻人为部长之类,但实际上,他们并不一定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这必然导致研发效率和管理能力跟不上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研发人员的扩张中,OPPO 也出现了多头做事、精力分散的问题。
比如说,在 OPPO 的研发体系中,自研芯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OPPO 研究院负责 AR 眼镜等前沿产品的研发,而在手机部门也有自己专门的研发团队,另外 IoT 也有自己专门的开发团队——另外,在软件工程、互联网业务以及相应的海外业务研发上,也是自成一派。如此以来,固然有其多线作战的优势,但在组织结构上也不利于 OPPO 做技术管理,容易造成人员冗余效率低下的情况。
体现在整体的管理上,就是整个 OPPO 的体系能力相对比较弱势。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陈明永并非没有感知,反而极为重视。
实际上,在确立了技术投入的战略之后,OPPO 也花了很大力气挖了不少华为的人,试图学习华为的一套流程和体系;甚至 OPPO 也找过类似于 IBM 的咨询公司,试图让它帮忙做基于西方管理学相关理论流程优化——甚至陈明永本人,都有一个超过 200 人的顾问团队,其中一半都是华为的。
但据 Q 评价,尽管有上述动作,但从结果上来看,来来回回折腾之后,OPPO 在流程和体系上的提升效果并不大,“甚至只会让效率变得更低”,究其原因,还是觉得 "组织能力没到位"。在 Q 看来,OPPO 在团队快速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在组织内部生长出一套适合于自身的有效体系,而是 “定期地找外来的和尚念经”,结果发现不合适,交了几百万咨询费之后,再换一个咨询公司过来,但最终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一位曾经在 OPPO 工作的员工评价称:OPPO 特别喜欢向华为学习,但是又学得不像,不是全盘学,有点照虎画猫的感觉。
Q 表示,这最终导致体系里留不下特别好的技术人才,哪怕是砸钱招到一些优秀人才,这些人也留不下来,因为对于做技术的人来说,环境很重要,Q 甚至评价称,"OPPO 的环境真的是逆向淘汰"。
在这样的情况下,OPPO 在 2021 手机行业大势不太好的情况下开始反思,除了自研芯片团队还在继续招人外,其他不少部门进行了大幅度裁员,其中盈利能力差的 IoT 部门、过度膨胀的软件工程部门等都成为了裁员的重灾区;此外,OPPO 手机部门、OPPO 研究院的招人名额,“基本上都卡死了”。
尽管诸多不顺,但无论如何,2021 于 OPPO 而言,都是夹在得失之间的一年。
4
起伏的 2021 :在得失之间
在 OPPO 的发展历程中,低调的陈明永很少专门出面为一款产品发声。
可他在2021 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上,专门强调 Find 系列正值十周年,Find X3 将成为 OPPO 品牌强势突破的“开山之作”,也是 OPPO 的 “十年理想之作”。
陈明永无疑对 Find X3 系列在冲击高端市场上寄予厚望,他希望 Find X3 能够一扫 Find X2 系列失利的阴霾,帮助 OPPO 在 2021 年的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实际上,考虑到当时的外部市场环境,这种希望颇有其合理性。
毕竟,华为在 2020 年 6 月遭到美国又一轮制裁后,释放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在高端市场,华为与苹果双雄盘踞的局面被打破——在华为跌落后,其他玩家都想抓住 2021 年这个机会抢占华为留出来的高端手机市场空间,OPPO 自然也不例外。
基于这一背景,OPPO 为 Find X3 系列做足了功夫。
从三个月后的发布会来看,Find X3 系列的亮相可谓华丽。OPPO 全球营销总裁刘列作为主讲人露面,现场也采用了交响乐团,通过演奏电影配乐大师汉斯·季默创作的曲目,来为发布会烘托出了满满的未来感气氛。此外,在产品宣传上,Find X3 系列也被定义为 "OPPO Find 十周年的理想之作"。
后来的事实证明,华为缺位之后高端市场后,苹果成为最大赢家,而 OPPO 着力推出的 Find X3 系列并未能帮助它抢占多少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不仅如此,OPPO Find X3 系列也与当月推出的一加 9 系列也形成了产品和定位上的竞争关系,显得颇有些内卷。
针对 Find X3 系列的表现,OPPO 内部也进行了复盘,一个典型的原因就是没有做出足够的产品差异化,操作系统都是基于 Android,处理器也都是高通的,因此 OPPO 只能在外在的工业设计大下功夫,但这并不足以支撑起产品差异化。
不仅如此,Find X3 系列实际上也内卷到了 OPPO 主力出货产品线 Reno 系列。比如说,Reno 6 系列 "超大杯" Reno 6 Pro 采用了高通骁龙 870 处理器,但实际上这款处理器实际上也搭载于 OPPO Find X3 这款定位高端的机型中,二者在产品定位上也是有点打架。
到了 Reno 7 系列,OPPO 直接砍掉了 Pro+ 这个 “超大杯”,反而是将产品定位下探,推出了 Reno 7 SE 这个“小杯”,显然是为了快速走量而做出的调整,也是 OPPO 为了弥补 Find X3 系列冲击高端失利而面向渠道商做出的弥补性动作。
据业内人士告诉透露,2021 年,OPPO 在冲击高端的策略失利,导致其大量渠道商出现亏损,其比例甚至超过 70%——其中有不少兼做 OPPO 和 vivo 的渠道商也选择力推 vivo,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OPPO 在 2021 全年的手机大盘。
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机业务之外,OPPO IoT 业务的发展,也并没有达到预期,在营收上也出现了严重亏损,为此,OPPO 也在 2021 年做出调整,将 IoT 业务板块拆分出来,并自负盈亏——伴随着这一变动,OPPO IoT 业务板块走了很多人。
但幸运的是,尽管 2021 年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和动荡,OPPO 在高端手机和底层研发上的多年投入仍在继续中,并在 2021 年底的未来科技大会上结出果实。
从结果来看,OPPO 历时多年研发的首款自研芯片 MariSilicon X 终于发布,它作为一款影像专用 NPU,采用了台积电 6nm 工艺,AI 算力甚至超过了苹果 A15 Bionic,赢得普遍好评,为最新推出的 Find X 5 旗舰打下基础。
同时,OPPO Find N 折叠屏手机的亮相,成为 OPPO 在 2021 年冲击高端的收官之作,而 7699 的价格则大大提升了它的产品竞争力。
从内部反馈来看,OPPO Find N 的订货量远远超越预期,这让陈明永非常高兴,他还在庆功宴上当场要求软件负责人在下周开发出一个邀请码系统。受人关注的是,OPPO Find N 的发布,也是刘作虎回归 OPPO 之后首次在一场 OPPO 产品发布会上亮相。
另外,OPPO 也推出了一款新的 AR 眼镜 Air Glass。它在产品上多有亮点,比如说 30g 的机身、屏幕方面所采用的 Micro LED——但这款产品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技术,它也有着量产的考量。
无论如何,通过年底未来科技大会,OPPO 真正展示的,依旧是它在手机市场冲击高端和在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方面的决心和实力。而从庆功宴的情况来看,陈明永对眼下的阶段性结果是满意的。
跨越所有山丘的陈明永
对于 OPPO 来说,2021 整体来说不算是过得特别顺利,有不少动荡和调整的阵痛,但最终可以说是一个蕴藏了希望和未来的年份。
这其中,陈明永是那个积极求变的操盘者,只不过这个过程已经持续四年时间。
四年来,他需要越过多个山丘:摆脱渠道的掣肘,走向研发创新的康庄大道;冲击高端的同时还要在此过程中维护住渠道的基本盘;要壮大巩固以往的技术研发体系,同时要解决组织膨胀的问题;要将刘作虎和他的一加团队并入到 OPPO 体系中来发挥产品和组织作用,同时还要让他与刘君所领导的技术团队形成紧密合作关系。此外还有前沿技术研发、薪酬分配体系、组织文化变革、上市等诸多问题。
同时,从外部来看,OPPO 还需要在实现内部变革的同时,不断应对来自外部市场和技术趋势变化的竞争和挑战——尤其是在波谲云诡且竞争如地狱般残酷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哪怕一点失误,就很容易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在这样的内外部因素下,OPPO 四年来的积极的求变,无异于 “在高速公路上换发动机”。
这其中,OPPO 经历了业务线上的冲突、调整乃至不断折腾,经历了研发团队上的快速膨胀又快速收缩,经历了组织上的重复向外学习却又收效甚微,经历了它与一加和 Reamle 两个品牌之间的分分合合,以及由此而来的融合困境甚至是人才流失——但不可否认的是,陈明永的求变决心坚定,对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和投入足够,以及在应对危机上的积极性和勇气足够,才有了他在庆功宴上的那场酩酊大醉。
当然,对于陈明永和 OPPO 来说,无论是站稳高端手机市场,还是通过自研芯片建立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以及 OPPO 上市、组织文化变革,乃至其他更为宏大的产品和企业目标,眼前发生的一切都只能算是进行时,离完成还有很远。
这些都是陈明永必须带领 OPPO 翻越的一道又一道山丘,而且是 “一山更比一山高”——但陈明永无法止步,只能继续往上继续攀登。